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2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1032篇
林业   1105篇
农学   663篇
基础科学   507篇
  1143篇
综合类   6130篇
农作物   1071篇
水产渔业   404篇
畜牧兽医   1607篇
园艺   864篇
植物保护   497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570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589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639篇
  2013年   753篇
  2012年   1094篇
  2011年   1083篇
  2010年   957篇
  2009年   908篇
  2008年   885篇
  2007年   786篇
  2006年   697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人工修复措施对严重退化红壤固碳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固碳效益是侵蚀退化地水土保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面评价生态修复意义重大.从人工促进生态修复林分固碳功能出发,以裸露地为对照,不同人工修复措施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碳储量及固碳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修复显著增加了植被碳库和土壤碳库的碳储量,强烈干扰马尾松、竹节沟马尾松、种草竹节沟马尾松和竹节沟湿地松植被碳库分别为6.12,6.83,8.20和32.69 t/hm2,其土壤碳库分别为裸露地的1.16,1.37,1.60和2.71倍,固碳总价值分别比裸露地增加了0.36,0.60,0.87和2.78倍.  相似文献   
992.
保护性耕作下西南旱三熟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地区麦/玉/薯三熟制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下旱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水分利用效率、作物产量和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秸秆覆盖(TS)、地膜覆盖(TM)、秸秆覆盖+地膜覆盖(TSM)和垄作+秸秆覆盖+地膜覆盖(RSM)能改善7,10月份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及贮水量,而垄作(R)、垄作+秸秆覆盖(RS)和垄作+地膜覆盖(RM)的作用不明显。与平作(CK)相比,RSM,RM,RS,TSM,TM,TS和R分别使系统增产10.52%,6.11%,6.77%,4.59%,5.12%,3.15%,1.24%。这些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的增幅分别为1.26%~11.08%,1.27%~10.57%。研究结果说明,从WUE、降水利用效率、产量效应、经济效益这4个方面来看,垄作+秸秆覆盖+地膜覆盖耕作模式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993.
紫云英还田方式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紫云英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还田方式,通过定位试验进行了全层翻耕紫云英覆盖、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和全层翻耕紫云英不还田3种方法对烟草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草生育期内,好气性细菌数量呈现前期急速下降,中期缓慢上升,后期稍微波动的趋势,深埋处理都略高于覆盖处理;真菌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紫云英覆盖前期可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深埋对真菌数量影响不大;放线菌数量紫云英还田处理呈现前期下降,中期急速上升,后期缓慢上升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活度则先下降再持续上升,至烟草成熟期,紫云英覆盖紫云英深埋不还田。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以旺长期为分界点,表现为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的特点,紫云英还田高于不还田;土壤脲酶活性呈现先迅速下降,再缓慢上升,再急速上升的趋势,以紫云英深埋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烟草生育期的变化不大,都表现为早期稍微下降,以后趋于平缓,以紫云英深埋的酶活性较高。土壤生物学综合评价表明,采用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1500kg/667m2)更利于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旨在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提出建议以期对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所帮助.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计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以此来综合评价城镇...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西沙群岛七连屿珊瑚礁生态系统和珊瑚礁鱼类,本研究综合2018-2020年的调查结果及历史资料表明,七连屿珊瑚礁海域目前共发现珊瑚礁鱼类315种,区域物种密度为12.6种/km2.七连屿珊瑚礁鱼类隶属于12目49科,以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79.05%;其中28科鱼类(...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我国“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动农机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掘起,“一源多用”的提出是解决新能源电动农机季节性闲置、利用率低、无法与农网新型电力系统互动融合等问题的创新发展模式,具有用能清洁环保、数智化程度高、易于组网的现代化技术特征。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农机“一源多用”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电气化发展进程,促进乡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利用,有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新型微电力系统。因此,创新“一源多用”共享技术发展模式不仅是新能源农机电气化发展的内在需要,其多维利用效能涌现机制更是方兴未艾的产业技术问题,具有共享化、绿色化、集约化的优势。本文针对新能源电动农机“一源多用”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实施路径、商业模式等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面向国内农机、农业、电力、电网等相关相关从业人员开展网络问卷调研,从“一源多用”技术发展潜力和农网农机融合认知态势等视角,基于调研结果,研究了“一源多用”赋能农网农机融合的农机电能替代潜力、应用场景、综合效益等,分析了“一源多用”的实施路径和商业模式,提出了“一源多用”创新供能模式赋能农网农机融合的关键技术和扶持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新能源电动农机“一源多用”作为农业现代化新技术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创新优势,其技术发展、应用场景、实施路径、商业模式等均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2)设施农业等凭借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和相对完善设施基础条件,最具有率先实现全程电动化发展的可能,新能源电动农机“一源多用”可以提高乡村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能力,促进农机农网的融合互动和乡村新型微电力系统的构建,加速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对落实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等战略具有积极意义。(3)未来仍需开展新能源电动农机和电网融合互动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研究,加快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可持续且多方共赢的良性商业模式、加大力度引导建立适用且可操作的扶持政策等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997.
现代低温物流与特色果蔬保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销定贮、定"流",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小库容的贮运物流模式是对"以产定销,不定流"的计划经济时期果蔬物流模式的时代性理念和技术设施的一次革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成果-XZH系列小单元组合式气调贮藏设备及相关技术,形成了特色果蔬"两多两小"的低温物流模式.它解决了在销区进行中长期贮藏的难题,克服了大帐气调贮藏方法的缺陷,还具有适用的广谱性,易于推广的特点,为提高食品安全性,使我国果农增收致富以及对我国的特色果蔬走向世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8.
从青海海西州茶卡种羊场随机抽取10只青海半细毛羊,采集空腹颈静脉血样分析其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和羟脯氨酸等一系列反映钙磷营养的敏感生化指标,测定系骨组织的稳定化学指标。结果表明,4月、8月、10月绵羊血清钙分别为1.90mmol/L,2.24mmol/L和2.06mmol/L,均低于绵羊血钙正常范围下限;血清无机磷为3.04mmol/L,3.42mmol/L和2.70mmol/L,均在正常范围内;骨中钙/灰分8月和10月测定值低于正常值;骨磷/灰分3次测定值均高于正常值;骨钙/磷夏季(1.71∶1)最高,秋季(0.84∶1)最低,都小于正常参考值2∶1。由此可见:柴达木盆地半荒漠放牧绵羊钙处于不足状态,磷素基本能满足机体需要。  相似文献   
999.
麻竹开花生物学特性观察及控制授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竹类植物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控制授粉技术的研究是开展竹类有性遗传改良的必要前提.该文以设在福建省南靖县国营苗圃的29丛90根麻竹开花亲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的方法,观测了其开花预兆、开花周期及持续时间、开花季节和初花时间、花枝类型及结构、小穗形态及结构、花器构造和发育特性及竹花开放顺序等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了麻竹控制授粉时不同气候条件和花枝位置对结实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控制授粉时气候及花枝位置对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及时利用竹子田间自然开花并适时地进行人工授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全蚕粉复合物降血糖及降血脂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通过动物试验和糖尿病患者服用试验,比较了全蚕粉复合物(SPC)与全蚕粉(SP)的降血糖和降血脂效果。动物试验表明,SPC的降血糖效果优于SP和拜糖平,并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小鼠的C肽水平,降低小鼠血浆总胆固醇水平。糖尿病患者服用SPC后,不仅能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而且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未发现低血糖及其它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