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3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林业   287篇
农学   166篇
基础科学   174篇
  339篇
综合类   1865篇
农作物   228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817篇
园艺   234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Navier-Stokes方程为模型基础,运用ANSYS/FLOTRAN软件对华北型机械通风式连栋塑料温室在不同山墙门打开度情况下室内的气流场进行三维稳态模拟.同时通过试验测得温室内各测点的气流流速,并分析试验数据得到温室内的气流流速的平均值.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山墙门打开度为2.3×2 m2,造成室内局部风速过大,流场分布紊乱;山墙门打开度为2.3×3m2,使室内风速平均值太小,达不到温室通风的要求;山墙门打开度为2.3×2.4m2时在同等条件下温室内的气流场分布均匀,平均风速最大,通风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72.
中国绿洲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绿洲的形成与地貌、气候、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有关,特别是热量条件与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着绿洲生产力的大小.在对绿洲范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气候地带的差异性、地貌单元和内陆河流域的完整性为区划原则,以水热条件、地貌单元、河流属性等为指标,进行绿洲区划;将中国绿洲划分为3大区及14个二级区;阐明了在二级区采用"区、类结合" 的划分方法,以地貌形态成因类型为指标进行绿洲类型的划分,可不再进行三级以下的区划.  相似文献   
73.
在人为活动占优势的景观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产生的生态效应是不同的,并且可以直观地反映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上。因此,本文利用Landsat TM和MSS遥感数据,以具有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过程的小流域作为评价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景观生态指数来反映LUCC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公主岭市1975—1986年间由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造成的生态风险不断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到2000年局部地区又有所回升,这种变化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别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趋势呈高度相关,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5种利用方式土壤的化学性质、颗粒组成与其分形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砂粒含量与土壤分形维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粘粒含量与土壤分形维数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即粘粒含量越高其分形维数越大;②灌木林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粘粒含量增多,分形维数也增加;而果园随种植年限的增长,粘粒含量减少,分形维数降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变化趋势为天然草地〉农地〉灌木林地〉果园〉人工草地;③影响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因素主要有砂粒含量、粘粒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等,土壤粘粒含量、颗粒分形维数及阳离子交换量三者存在极显著相关,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表明土壤发育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5.
本试验通过采集我国棉花主产区棉籽粕样品,分析棉籽粕常规成分,测定其生长猪消化能(DE),建立棉籽粕常规成分与生长猪DE之间的关系。采用15%和20%替代比例的套算法,分别测定生长猪棉籽粕DE,探讨套算法中不同替代比例对DE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37.2±1.8)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阉公猪18头,采用3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全收粪法分别测定9个棉籽粕样品DE,并将棉籽粕常规成分与DE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比较2个不同替代比例的套算法测定的DE。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所测定棉籽粕DE的加权平均值(风干基础,干物质90.41%)为9.94 MJ/kg;长江流域棉区平均值(风干基础,干物质89.72%)为9.96 MJ/kg;黄河流域棉区平均值(风干基础,干物质89.86%)为9.23 MJ/kg;西北内陆棉区平均值(风干基础,干物质91.30%)为10.61 MJ/kg。推荐DE预测模型(干物质基础):DE(MJ/kg)=-14.38+0.557×总能+0.320 95×粗蛋白质-0.012 68×中性洗涤纤维(R2=0.72)。套算法中的2个不同替代比例(15%和20%)对DE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6.
回顾了山东甜菊30年的发展状况和甜菊行业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今后甜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7.
以‘徐香’猕猴桃为原材料,系统探究不同冷冻温度(-20 ℃、-40 ℃、-50 ℃和-80 ℃)及解冻温度(4 ℃、15 ℃、25 ℃和35 ℃)组合对猕猴桃主要理化性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冷冻-解冻处理不会影响猕猴桃的色度;与鲜切猕猴桃一致,4 ℃/-50 ℃、4 ℃/-80 ℃和15 ℃/-80 ℃处理条件下猕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为16.0 oBrix。鲜切猕猴桃的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1.22 g/hg 和45.30 mg/hg,处理后猕猴桃的可滴定酸含量为1.06~1.33 g/hg,维生素C含量降低17.62%~33.89%。不同处理后猕猴桃的多酚类物质损失率为20.44%~31.72%,且不同组合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处理对猕猴桃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一定损失,且较低的冷冻温度和解冻温度有利于香气成分的保持。综合考虑,-50 ℃/4 ℃和 -80 ℃/4 ℃冷冻-解冻组合方式可有效保持猕猴桃的品质,为猕猴桃的贮藏保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8.
永定河下游沙地风沙活动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为对象,通过对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及周边稀疏草地的风沙流活动、粗糙度、沙丘运移等的定位与半定位试验观测,对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的风沙流活动规律进行研究,并对该地区风沙流活动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滩地下垫面风沙流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下垫面覆盖物不同时地表粗糙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7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不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型北京油鸡屠宰性能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42日龄北京油鸡公鸡4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采用3层阶梯式笼养,分别饲喂代谢能为11.76、12.39、13.02和13.65 M J/kg的饲粮(Ⅰ~Ⅳ组)。试验期48 d。试验结束后,所有鸡只全部宰杀,测定屠宰性能;每个重复随机选取7只鸡,翅静脉采血,据A-FABP基因外显子1第51位碱基C→T突变进行基因分型,即未突变型(MM)、杂合型(MN)和突变型(NN),并测定IM F含量。结果表明:1)Ⅲ组(13.02 M J/kg代谢能组)北京油鸡的活体重、屠体率、全净膛率显著高于Ⅰ组(11.76 MJ/kg代谢能组)和Ⅱ组(12.39 MJ/kg代谢能组)(P<0.05),但与Ⅳ组(13.65 MJ/kg代谢能组)无显著差异(P>0.50)。2)13.65 MJ/kg代谢能组北京油鸡腹脂率分别是11.76、12.39、13.02 MJ/kg代谢能组的1.65、2.43和2.50倍,差异显著(P<0.05);与中等代谢能(12.39和13.02 MJ/kg)相比,高代谢能(13.65 MJ/kg)可增加NN北京油鸡的腹脂率,但对MM和MN无显著影响(P>0.10)。3)12.39 MJ/kg代谢能组北京油鸡胸肌IMF含量分别是11.76、13.02和13.65 MJ/kg代谢能组的1.35、1.34和1.32倍,差异显著(P<0.05),后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MM北京油鸡腿肌IMF含量和脂肪组织中A-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 N和NN(P<0.05),且A-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腿肌IM F含量和基因型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由此可见,13.02 MJ/kg代谢能饲粮提高了7~13周龄北京油鸡的活体重、屠体率和全净膛率;13.65 MJ/kg代谢能饲粮增加了北京油鸡的腹脂率,尤其是A-FABP基因外显子1第51位碱基C→T突变的北京油鸡,但未提高肌肉IMF含量。  相似文献   
8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蛋中氯霉素残留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鸡蛋中氯霉素的残留量。鸡蛋(全蛋)试样中残留的氯霉素用乙酸乙酯提取,35℃减压蒸干。残渣用正己烷-氯仿(1 1,V/V)溶解,加少量水,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作为试样溶液供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在280nm处测定,外标法定量。本方法在鸡蛋中检出限为2μg/kg,回收率在60%~90%,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2.0%,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