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8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690篇
林业   537篇
农学   382篇
基础科学   370篇
  822篇
综合类   4286篇
农作物   626篇
水产渔业   353篇
畜牧兽医   1465篇
园艺   564篇
植物保护   29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719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702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961.
通过对西湖风景区内水生植物园林应用情况的大量调查,得到应用种类、分布与应用频率及相应种类的生长发育规律等与水生植物园林应用密切相关的几个要素,并据此对其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将为以后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962.
对塑料大棚内栽培的京亚和矢富罗莎葡萄进行叶面喷施多效唑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葡萄开花前7d,对京亚葡萄喷150~250倍15%多效唑液,可提高坐果率、控制新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增加果穗重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且果粒大小和成熟期不受影响;在矢富罗莎葡萄上喷250倍的多效唑液效果较好,浓度过大时副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963.
十二个李品种的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12个李品种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12个品种的花粉均属于中等大小的花粉(25~50 μm),花粉粒两端均为圆弧状.一些李品种的花粉外部形态差异明显,赤道面观分别呈长球形和扁球形之分,扁球形花粉的萌发孔在赤道面凸出角端;极面观有三裂片圆形和三角形之分;均具三孔沟,外壁纹饰均为条纹孔穴型,具平行分叉条纹或平行条纹呈皱波状,脊表面有或少或多的孔穴.不同李品种在花粉粒大小、萌发孔、形态上均表现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李品种的区分、引种、选育和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4.
研究马铃薯会-2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会-2叶片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与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同步,呈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现蕾期和终花期间出现峰值;块茎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块茎干物质主要在盛花期至茎叶枯萎期形成,该期也是块茎养分积累的主要时期;终花期以前,干物质及养分主要分配在地上部分,终花期以后,主要分配在块茎中;会-2对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比例为1∶0.140∶1.919;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N2.756kg,P2O50.310kg,K2O4.256kg。  相似文献   
965.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北方引种的15份越橘(Vaccinium spp.)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7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条引物,共扩增出9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3个(88.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为0.5426~0.8936,表明各品种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5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各品种的杂交系谱相对应,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66.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9, X-linked (USP9X) down-regulation on apoptosis and invasion ability in gastric carcinoma cells,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s. METHODS: USP9X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and control siRNA were used to be transfected into gastric carcinoma AGS cells. The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including untreated AGS group, control siRNA group and USP9X siRNA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USP9X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in the AGS cell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was determined by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 The cell viability was analyzed by CCK-8 assay. Flow cytometry and Boyden chamber were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apoptosis and invasion ability of the AGS cells. RESULTS: USP9X siRNA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USP9X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in the AGS cells. Down-regulation of USP9X markedly induced apoptosis and reduced invasion ability of the gastric carcinoma AGS cells. Notably, down-regulation of USP9X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Mcl-1 and MMP-2, but markedly increased the protein level of Bax. CONCLUSION: USP9X may be a key regulator for apoptosis and invasion in gastr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967.
以2014年和2016年四川牡丹种子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基质和赤霉素(GA_3)处理对种子生根的影响及GA_3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以期探索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生根率和发芽率,2016年种子比2014年种子高,具有强的生活力。对于种子生根,草炭土生根时间短于沙土,生根率以及不同根长百分比显著高于沙土;GA_3处理虽缩短种子生根时间,但显著降低生根率,增大霉烂率;未经GA_3处理的种子,播于草炭土中生根率最高(90.38%)。对于种子发芽,GA_3处理显著缩短初萌期,根长显著影响发芽率;当根长30mm时,用100mg·L~(-1) GA_3处理,初萌期较短(70d),发芽指数较高(0.203),发芽率最高(81.25%)。四川牡丹种子萌发优化条件为,在20℃恒温条件下,采集当年生的种子播于草炭土中,待主根长度生长到30mm时,用100mg·L~(-1) GA_3处理12h,转入4℃低温下发芽。四川牡丹种子萌发困难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该试验为珍稀濒危物种四川牡丹的繁育和救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8.
以4个产地24株银杏古树家系的实生苗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于云南同一立地条件下培育,研究不同产地及家系间子代的生长指标及叶片药用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苗龄0.6年时,不同产地间,平均叶面积、叶片数、叶片厚、地径和苗高分别为17.52~20.17cm2、5.6~8.4片·株-1、0.21~0.24mm,0.42~0.52cm和9.69~13.17cm,除叶片厚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它指标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家系间,以上5个指标分别为11.12~27.41cm2、4.3~12.5片·株-1、0.15~0.29mm、0.29~0.56cm和6.18~13.65cm,家系间5个指标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同龄苗木的家系折干黄酮和内酯含量分别为1.49%~1.91%和0.48%~0.84%,24株家系中,黄酮和内酯含量相对较高的优良家系分别有8株和4株,二者含量较高的优良家系仅1株。银杏叶片内黄酮及内酯含量与生长指标间呈现未达显著水平的负相关。药用为主的银杏叶用人工原料林培育的良种选育应采用产地-家系-单株的联合选育模式。  相似文献   
969.
本试验旨在研究博落回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20头35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性别比例相同原则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预饲期5 d,试验期30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0.1%博落回提取物的基础日粮。试验期间,测定每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在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取2头仔猪采血测定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①添加博落回提取物组断奶仔猪ADG较对照组提高3.89%(P>0.05),F/G下降4.32%(P>0.05),且腹泻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76)。②日粮中添加博落回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 (Ig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P<0.05),血清IgA及IgM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4.59%和4.60%(P>0.05)。③日粮中添加博落回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0.1%博落回提取物可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并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且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70.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丁酸梭状芽孢杆菌、酪酸梭菌,是一种产丁酸、乳酸和乙酸的厌氧异养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具有耐高温、耐酸和耐多种抗生素等生物学特性。丁酸梭菌定植于畜禽肠道,可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同时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有效提高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其抵抗力,进而提高畜禽养殖经济效益。丁酸梭菌存在于土壤或健康动物的粪便中,具有绿色、无残留、安全性好,以及稳定性及耐药性强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潜力的绿色添加剂。作者主要介绍了丁酸梭菌的特性,简述了其对畜禽肠道形态、肠道屏障、肠道菌群、免疫等方面的影响,回顾了近十年来丁酸梭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其在生产应用中的问题,以期为丁酸梭菌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