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3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626篇
林业   598篇
农学   619篇
基础科学   348篇
  910篇
综合类   2492篇
农作物   564篇
水产渔业   234篇
畜牧兽医   1187篇
园艺   285篇
植物保护   36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3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5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苜蓿黄酮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与抗氧化的影响。试验利用含不同浓度0 μg/mL(对照组)、25 μg/mL(试验Ⅰ)、50 μg/mL(试验Ⅱ)、75 μg/mL(试验Ⅲ)、100 μg/mL(试验Ⅳ)苜蓿黄酮的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结果表明,1)细胞培养第3天,各组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但第5天试验Ⅱ~Ⅳ组细胞增殖能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I组(P<0.01)。2)试验Ⅱ~Ⅳ组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试验Ⅰ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Ⅱ组、Ⅳ组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试验Ⅲ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但对照组与试验Ⅲ组差异不显著。3)试验Ⅳ组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而试验Ⅲ组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Ⅱ和Ⅲ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而各处理组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差异不显著。4)试验Ⅱ和Ⅲ组细胞p53、Caspase-3、SOCS3和STA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苜蓿黄酮能够促进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提高细胞抗氧化的能力,抑制细胞凋亡,其中添加浓度为75 μg/mL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52.
经贮藏后的牛乳浓缩蛋白(milk protein concentrate,MPC)的水溶性会下降,而MPC的水溶性直接影响其应用价值.本实验利用超声波技术处理新鲜和贮藏后的MPC,研究不同超声波处理条件对贮藏后的MPC水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50、300、600 W分别处理5 min; 300 W分别处理3、5、10 min)贮藏后的MPC85,其水溶性显著下降;而超声处理(300 W或600 W分别处理3、5、10 min)新鲜MPC70后在50℃条件下贮藏30 d,其水溶性下降较缓慢且300 W处理10 min的水溶性下降得最慢.因此,在MPC生产过程中进行超声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MPC贮藏过程中水溶性下降程度.  相似文献   
953.
以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模型法分析了福建将乐林场粗叶榕、檵木、厚叶冬青、建润楠4种灌木生物量与地径(D)、株高(H)、冠幅(C)、植冠面积(A)、DH、D2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DH、D2H为参数构建的w=a+b(DH)+c(DH)2+d(DH)3W=a+b(D2H)+c(D2H)2+d(D2H)3模型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灌木的生物量与各形态因子的相关关系;同时,拟合灌木层混合生物量模型,其整株生物量模型为W=35.4+4.19×10-2(DH)+2.03×10-3(DH)2+1.08×10-6(DH)3(R=0.921,SEE=0.921)。  相似文献   
954.
为明确矿质养分在‘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Shiyue Ju)树体的分布规律,以7年生中高产‘砂糖橘’树为试材,采用挖取全株、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砂糖橘’养分累积及其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为生产50 kg果实,‘砂糖橘’树体需要累积N 0.393 kg、P 0.040 kg、K 0.366 kg、Ca 0.161 kg、Mg 0.043 kg、S 0.083 kg、Fe 7 865 mg、Mn 1 837 mg、Cu 175 mg、Zn 1 356 mg、B 1 161 mg、Mo 2.6 mg。在成熟期每收获50 kg果实,其果实带走的养分量为N 0.208 kg、P 0.025 kg、K 0.237 kg、Ca 0.033 kg、Mg 0.017 kg、S 0.035 kg、Fe 702 mg、Mn 151 mg、Cu 87 mg、Zn 228 mg、B 573 mg、Mo 0.9 mg,养分比例N ∶ P ∶ K ∶ Ca ∶ Mg ∶ S为1 ∶ 0.12 ∶ 1.14 ∶ 0.16 ∶ 0.08 ∶ 0.17。同时,阐明了‘砂糖橘’不同部位养分含量和不同养分在‘砂糖橘’不同部位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955.
枇杷花药胚状体诱导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五星’枇杷花药为外植体,研究小孢子发育时期、低温处理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胚状体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横径存在对应关系,横径为4.68~5.28 mm的枇杷花蕾处于单核靠边期,此时期的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率最高,为25.05%;经4 ℃低温处理2 d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69.93%;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2,4-D 0.5 mg/L+6-BA 2.0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8.22%;枇杷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的最适培养基为MS+ZT 0.05 mg/L+NAA 0.01 mg/L+IBA 0.05 mg/L,胚状体诱导率为25.56%。  相似文献   
956.
建立一种茶树花多糖含量的修正系数蒽酮-硫酸检测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普通蒽酮-硫酸检测多糖方法基础上,通过联用离子色谱检测技术,构建蒽酮-硫酸检测新方法的修正系数(f),实现茶树花多糖检测技术的快捷、准确和客观。研究表明,以半乳糖为标准对照品时修正系数f半乳糖=2.84,以葡萄糖为标准对照品时修正系数f葡萄糖=4.49。该方法稳定性好(RSD葡萄糖=1.7%,RSD半乳糖=1.0%)、精密度高(RSD葡萄糖=1.4%,RSD半乳糖=2.0%)、重复性强(RSD葡萄糖=3.2%,RSD半乳糖=2.5%)及加标回收率佳(回收率葡萄糖=91.3%~104.1%,回收率半乳糖=95.9%~104.4%)。用新方法测得3产地茶树花多糖含量分别为10.30%、10.07%及9.99%,高于常规蒽酮-硫酸法检测茶树花多糖值。茶树花多糖中单糖组分分析表明,以半乳糖为标准对照品检测茶树花多糖较好。  相似文献   
957.
以南方红壤区双季稻-紫云英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分析包括绿肥和稻草等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水分管理对稻田CH4和N2O排放、水稻产量以及综合温室效应(GWP)的影响。试验设持续淹水(F)、中期烤田(F-D-F)和间歇灌溉(F-D-F-M)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量介于208.3kg/hm2(F-D-F-M处理)和678.2kg/hm2(F处理)之间,其中,晚稻生长季占周年CH4排放量的60.6%~71.7%。F处理周年CH4排放量显著高于F-D-F和F-D-F-M处理(P0.05)。秸秆还田条件下双季稻田周年N2O排放量为4.75~8.19kg/hm2。与F处理相比,F-D-F-M处理周年N2O排放通量显著增加(60.9%);而F和F-D-F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早稻和晚稻各处理产量分别为7.76~8.02t/hm2和7.22~8.69t/hm2。秸秆还田条件下,双季稻单位面积GWP和单位产量GWP分别为7648.8~18471.8kg/hm2和0.48~1.12 kg/kg,其中F-D-F和F-D-F-M处理分别显著低于F处理(P0.05)。因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中期烤田和间歇灌溉替代持续淹水,可以同步实现双季稻高产和减轻农业生产对气候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58.
不同套作方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湖北省鹤峰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大蒜、小麦、大麦、甘薯4种作物与烤烟套作对云烟87植株农艺性状及产值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烤烟相比,套作烤烟的各项指标明显较优,尤其套作大蒜处理,烟株长势长相、烟叶物理指标相对其他处理更好,各处理化学成分含量均在合适范围。套作对烟叶产量无明显影响,但使烟叶的产值提高了10.89%,中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2.03%。以烤烟套作大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59.
T-2是A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对动物机体具有较强的危害,可造成多个系统出现中毒效应。作者主要对T-2毒素对动物的广泛毒性作用进行论述,且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0.
石斛内生细菌DEB-2对5种辣椒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石斛内生细菌DEB-2菌株对贵州辣椒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株DEB-2发酵液对辣椒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e、辣椒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辣椒黑点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辣椒红色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和辣椒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的毒力。结果显示,内生菌DEB-2菌株能显著抑制5种辣椒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丝尖端均有不同程度变粗、膨大、崩解或者菌丝分枝增多的现象;分生孢子及芽管产生畸形。DEB-2菌株发酵液对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是28.5、76.2、80.7、79.9、72.0 μL/mL;对辣椒疫病病原菌和早疫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73.5 μL/mL和68.7 μL/mL。研究表明,DEB-2菌株能有效地同时抑制5种辣椒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对该5种辣椒真菌病原菌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进行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