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7篇
  免费   881篇
  国内免费   1261篇
林业   862篇
农学   588篇
基础科学   635篇
  1460篇
综合类   6321篇
农作物   934篇
水产渔业   640篇
畜牧兽医   2100篇
园艺   974篇
植物保护   535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597篇
  2020年   532篇
  2019年   465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643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619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1122篇
  2011年   1143篇
  2010年   1089篇
  2009年   964篇
  2008年   946篇
  2007年   855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598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林地界定的标准,重点分析我国目前已发布的林地界定标准《林地分类》(LY/T1812-2009)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的差异。以上海市某区为例,具体分析林地界定差异引起的数据统计及相关管理、审批等方面的问题,结合自然资源统一管控趋势,提出增加复合用地分类,统一具体认定口径,建立分类对照表,明确林地界定的状态等林地界定标准修订及相关管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2.
为探明毛果胡卢巴、劲直黄芪、天蓝苜蓿、镰荚棘豆和窄叶野豌豆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以提高其萌发率,研究了0/10℃ 、5/15℃ 、10/20℃ 、15/25℃ 、20/30℃ 、25/35℃ 、30/40℃等7种发芽温度对西藏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在0/10℃条件下均无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随昼夜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毛果胡卢巴、劲直黄芪、天蓝苜蓿、镰荚棘豆和窄叶野豌豆牧草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种子萌发时滞最短,依次为2,2,2,3,4d;毛果胡卢巴和镰荚棘豆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发芽率分别高达95%和812.5%;劲直黄芪、天蓝苜蓿、窄叶野豌豆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发芽率依次为85%、912.5%和65%.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滨州及其周边地区2011年-2013年316个场次采集病料进行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解滨州及其周边地区上述4种疫病的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64.
BPA不影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关基因Dazl的甲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环境雌激素BPA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关基因Dazl甲基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给孕鼠饮用含有BPA的水方式使胎鼠在发育过程中接触BPA,利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分析了胎鼠生殖嵴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Dazl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Dazl在减数分裂期间处于低甲基化水平,无论对照组或处理组均低于10%,说明Dazl的低甲基化对维持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有重要作用;对照组与处理组的甲基化水平相当,差异不显著,说明本研究的BPA浓度不影响卵母细胞Dazl的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65.
由于化学合成长链开环探针面临许多困难,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长链开环探针的生物合成方法.该研究利用生物合成的146 bp长链开环探针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以验证长链开环探针生物合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长链开环探针能够特异地与目的DNA结合,完美配对的长链开环探针能够被DNA连接酶连接,形成环状单链DNA分子,不能...  相似文献   
66.
2020年4月14日,在贵州省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内(106°39′0.13″E,26°30′28.46″N,1107 m)开展鸟类监测,于浅水沼泽区拍摄到2只雁鸭类,经鉴定为栗树鸭(Dendrocygna javanica)。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该种在贵州省的分布尚未记录过,属贵州省鸟类新纪录。本文对发现地概况、形态特征、生境特征和分布现状以及对该物种的保护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加州鲈弹状病毒弱毒三水株(MSRV-SS-7)及其母源株(MSRV-SS)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和测序分析。【方法】采用分段扩增方法对MSRV-SS-7及MSRV-SS基因组核心序列进行PCR扩增,第1轮根据鳜鱼弹状病毒(SCRV)基因序列(NC_008514.1)设计10对引物进行扩增并测序;在第1轮扩增产物测序、拼接基础上,设计8对引物进行第2轮扩增,拼接后获得基因组核心序列。同时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获得3′和5′末端序列。采用Vector NTI 8.0对基因组核心序列和末端序列进行拼接,获得基因组全序列,使用Clone Manager 8.0对MSRV-SS-7和MSRV-SS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同时使用DNAMAN将基因组G基因序列转换为氨基酸序列,并通过MEGA 5.0与其他鱼类弹状病毒的G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MSRV-SS-7及其母源株MSRV-SS基因组全长均为11 548 bp,包含N、P、M、G、L等5个结构基因,基因组结构为3′Leader-N-P-M-G-L-Trailer 5′;MSRV-SS-7与MSRV-SS全基因组中共有10处核苷酸不同。G蛋白进化分析表明,MSRV-SS-7及母源株MSRV-SS与SCRV亲缘关系最近,且与鲈鱼弹状病毒属(Perhabdovirus)聚为一支。【结论】克隆分析了MSRV-SS-7的全基因组序列,可以用于后续活疫苗的开发。  相似文献   
68.
【目的】优化文冠果叶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减肥降脂功效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并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文冠果叶总皂苷的提取温度、液(mL)料(g)比、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优化。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建立高血脂症模型,建模4周后,以奥利司他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剂量组文冠果叶总皂苷连续灌胃4周,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分析不同剂量文冠果叶总皂苷对小鼠体内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文冠果叶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 ℃,乙醇体积分数70%,液(mL)料(g)比30∶1,此时文冠果叶总皂苷得率为4.952%。对小鼠的减肥降脂试验表明,文冠果叶总皂苷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力最高可达68.29%,且在高血脂模型中,高、中、低剂量文冠果叶总皂苷均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清中的TC、TG、LDL-C浓度,提高HDL-C浓度,其中高剂量组的降脂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物奥利司他效果相当。【结论】文冠果叶总皂苷减肥降脂功效显著,能够有效抑制胰脂肪酶活力,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进而促进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69.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团聚体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耕层微生物生物量,尤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聚体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但并未改变微生物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线虫多度,提高原状土壤和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线虫群落的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但并未改变线虫总数、营养类群、功能团及生态指数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因地制宜选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0.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crowave radiation at different intensities on the rat myocardium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METHODS: The rats were radiated by the intensity of 500, 1 000, 1 500 and 2 000 W/m2 with 2 450 MHz microwave for 6 min. The heart tissue was collected 6 h after microwave radiation. ATP and mitochondria complex Ⅳ and Ⅴ were measured. The changes of the tissue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apoptosis of the myocardial cells was detected by a cell analyzer. The protein level of cleaved caspase-3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ATP and activity of mitochondria complex Ⅳand Ⅴ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in the cardiac tissues. The decreased number,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such as dissolved cavitation, matrix and obvious tumefaction of mitochondria were observed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microwave radiation induced the apoptosis of myocardial cells in the rats. The cell apoptotic rate and the protein level of cleaved caspase-3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tensity of microwave radiation(P<0.05).CONCLUSION: Microwave radiation has obvious injury effect on the rat heart, which can cause cardiac energy metabolism dysregulation and cardiac myocyte apopt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