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82篇
  免费   1815篇
  国内免费   3118篇
林业   2489篇
农学   2582篇
基础科学   1890篇
  4128篇
综合类   12733篇
农作物   1966篇
水产渔业   1415篇
畜牧兽医   4726篇
园艺   1857篇
植物保护   1729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487篇
  2022年   1117篇
  2021年   1293篇
  2020年   1215篇
  2019年   1097篇
  2018年   817篇
  2017年   1343篇
  2016年   952篇
  2015年   1503篇
  2014年   1495篇
  2013年   1870篇
  2012年   2435篇
  2011年   2609篇
  2010年   2418篇
  2009年   2107篇
  2008年   2150篇
  2007年   1996篇
  2006年   1739篇
  2005年   1377篇
  2004年   855篇
  2003年   620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650篇
  2000年   587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以松节油中的β-蒎烯为原料,通过KMnO4氧化合成诺蒎酸,并对氧化反应步骤中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制备诺蒎酸的最佳条件为:β-蒎烯、KMnO4、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1∶2.5∶1,水为溶剂,温度25~30℃,反应时间4~5 h,得率达到35%。  相似文献   
992.
由于物种灭绝过程加快,引起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森林遗传资源工作也受到了重视.遗传资源与育种资源的涵义既相关,又有区别.森林遗传育种资源不仅对保存物种和种内生物多样性,对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又与当前的育种活动和林业生产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已有一些国际机构开展了森林遗传资源工作.近20年来我国加强了遗传资源的保护.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是生物进化与创造新种质的基本作用因素,遗传育种资源离不开选择.考虑林木遗传资源的特点、技术可行性、投入与产出等因素,原地保存是森林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结合已营建的及正在建设中的试验林、良种基地、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公园等工作,分别讨论了外来树种、主要乡土造林树种、珍稀濒危树种以及尚待开发的乡土树种等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993.
以苗龄为40 d的红叶石楠组培继代芽苗为瓶外生根试验材料,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栽培基质、不同激素、不同激素浓度处理及处理时间对红叶石楠继代芽苗瓶外生根诱导的影响,继代芽苗扦插前的不同炼苗方式及扦插后施肥方式对芽苗瓶外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3B1C3D2组合(珍珠岩、生根粉ABT 200 mg.L-1浸泡处理30 min)获得59%瓶外生根率,而A3B1C1D2(珍珠岩、ABT 50 mg.L-1浸泡处理30 min)为最理想的组合;芽苗在自然散射光下炼苗15~20 d,生根率可提高到81%;栽后适时追施营养液有利于芽苗的高生长。继代芽苗瓶外生根技术的应用减少组培苗培养工序,促进红叶石楠的组培快繁效率,降低组培苗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对我国小型中纤板企业技术改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改造措施。实践表明:适当的技术改造可大幅度增加产量,改善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技改投资少、见效快,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95.
MIS与 GIS结合应用于生态定位研究是一个较好的具有扩展性的解决生态数据量大、统计繁琐的解决方案 ,能实现生态定位研究的管理规范化、现代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更好地为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服务 .阐述了会同生态定位研究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并对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生态定位研究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6.
尾叶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顶芽或茎段为外植体 ,通过 4种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组合的对比试验 ,筛选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B1+2 0mg·L-16 -BA +1 0mg·L-1NAA ,生根培养基为B2 +0 5mg·L-1ABT1号。移栽基质选择红心土。  相似文献   
997.
Effects of water supply on gas exchang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growth rate were compared among seedlings from three populations of ponderosa pine (Pinus ponderosa Dougl. ex Laws.) grown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chamber. The three populations were chosen to represent high, moderate and low drought tolerance. There was no indication that drought tolerance was related to high water-use efficiency. Populations differed (P < 0.05) in 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but did not differ (P > 0.10) in gas exchange variables or carbon isotope ratio (delta(13)C). Well-watered seedling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GR, xylem pressure potential (Psi(xpp)), net photosynthesis (A), stomatal conductance to water vapor (g), and lower delta(13)C and instantaneous water-use efficiency than water-stressed seedlings. With decreasing Psi(xpp), A decreased linearly, whereas g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Seedlings of the highly drought-tolerant population were more sensitive to water availability than seedlings from the other populations; they used water quickly when water was available, but closed their stomata in response to water stress. We conclude that, in ponderosa pine, the drought avoidance mechanism is more important for survival and growth in arid and semiarid environments than the efficient use of water.  相似文献   
998.
人工林软质木材表面密实化新技术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采用一种新型木材改性处理剂,分别以改性异氰酸酯浓度5%、10%、15%、20%,对美国人工林火炬松(Pinus taeda)进行表面密实化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树脂浓度的增加,无论是冷水浸泡还是煮沸,木材的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压缩变形恢复率明显降低。表面密实化后,火炬松处理材的MOR和MOE值分别比素材提高43.9%和30.1%;水浸24h和煮沸2h后的湿状抗弯性能比素材略低,干状抗弯性能明显比素材高,MOR分别高28.0%和25.76%;MOE分别高22.55%和27.79%。改性异氰酸酯浸渍处理后的表面密实化木材,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表面耐磨耗性能和表面硬度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9.
如皋市双条杉天牛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双条杉天牛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危害率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治双条杉天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新造林中防火隔离带分为天然防火隔离带;植物防火隔离带;防火林道,人工防火线等4种。在具体布设上则分为林中防火、林线防火、山脊防火、境界防火、铁路沿线、林区房屋隔离带6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