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41篇
  63篇
综合类   397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对加拿利海枣叶斑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和农药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加拿利海枣叶斑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的掌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sis palmarum);6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50 g/L咪鲜铵水乳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百菌清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且6种杀菌剂在生产上对加拿利海枣叶斑病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
本文调查了广德县林农复合经营现状,进一步分析了该县林农复合经营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几种值得推广的特色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3.
为提高稳定同位素利用率和产物的化学纯度,对DDT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浓硫酸及发烟硫酸混合催化的方法,直接使用水合三氯乙醛为原料,经低温长时间反应,半微量合成纯度高于98%的O,P-DDT。以碳酸钡计,DDT合成收率为17.1%。该方法可用于DDT的稳定同位素标记合成。  相似文献   
94.
乌鸡小脑的解剖学及神经肽Y神经元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乌鸡小脑的形态结构及其细胞构筑和神经肽Y免疫反应神经元在小脑内的分布情况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SABC染色技术 ,对 1 0只泰和乌鸡的小脑进行了研究 ,并与北京鸭、肉鸽、本地鸡及非洲鸵鸟等禽类的相关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①泰和乌鸡小脑皮质分 3层 ,由外至内依次为分子层、蒲肯野氏细胞层和颗粒层 ;②小脑分 1 0叶 ,Ⅰ、Ⅱ和Ⅹ为单叶 ,其余都有2个~ 3个小叶 ;③小脑中央核的神经元数量稀少 ;④神经肽Y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小脑皮质的蒲肯野氏细胞层 ,分子层、颗粒层 ,在小脑中央核未见阳性反应细胞 ;⑤泰和乌鸡小脑的形态结构及其细胞构筑与其它家禽相似 ;⑥小脑内NPY阳性神经元在蒲肯野氏细胞层的分布与鸡、肉鸽、大鼠的大体相似 ,在小脑白质内与肉鸽的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以改进CTAB法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设计茎环反转录引物,利用定量RT-PCR技术从黑杨幼嫩叶片、成熟叶片中均检测到miRNA。结果表明,miR159、miR167、miR171、miR319在三倍体幼叶中表达量均高于二倍体,miR164在三倍体成熟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二倍体表达量。除miR319外,其余miRNA与其相应的靶基因在二倍体和三倍体黑杨不同阶段叶片中表达的消长关系都较为典型。暗示这些miRNA 靶基因可能与黑杨三倍体的速生性状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96.
以日本落叶松杂交Solexa转录组测序获得的数据为依据,经拼接后获得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UDPGDH)原序列,以该序列两端设计引物,在落叶松亲代和子代幼嫩针叶中成功克隆了UDPGDH基因cDNA序列,序列长1 443 bp,编码480个氨基酸。qRT-PCR结果分析表明:UDPGDH基因的表达量在落叶松杂交子代中远远高于亲本,正交子代的表达比反交子代高,说明UDPGDH在形成细胞壁半纤维素前体物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暗示UDPGDH在子代的高表达有利于杂种优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7.
接要: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红棕象甲(Rhychophorus ferrugineus)在浙江丽水的生活史和适生性,结果表明:红棕象甲在浙江丽水1a发生1~2代,以成虫、幼虫、蛹在植株内部结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开始活动,第一、第二代卵4月上旬和8月上旬出现,成虫产卵期长,世代重叠严重,3-11月为危害期,12月上旬开始越冬;红棕象甲成虫、幼虫、蛹的过冷却点分别为(-7.44±2.971)℃、(-3.35±0.596)℃和(-2.74±1.483)℃,能适应丽水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98.
以海南南渡江流域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木麻黄人工林林分结构的特点及规律。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和正态分布函数进行直径、树高拟合,并结合χ2检验方法对拟合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中、小径阶的林木数量居多,林分平均胸径为11.6cm,在3.421.3cm变动,林分平均树高为13.6m,在5.221.3cm变动,林分平均树高为13.6m,在5.223.5m变动;2种分布函数对木麻黄人工林的拟合效果均可,且Weibull分布函数的拟合精度略优于正态分布;木麻黄人工林林下植被组成简单,多样性较低,且草本层生长较灌木层茂盛。  相似文献   
99.
通过调查不同树种新造林树高生长量、保存率及其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等,研究其生长、适应性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皮桦、桤木、楸树、栾树、湿地松5年生树高分别为7.4、6.5、6.3、4.8、4.2m,保存率分别为92%、65%、82%、78%、90%;不同树种造林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高有明显差异,5个树种造林后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的效果排序为桤木〉光皮桦〉栾木〉楸树〉湿地松;新造林均表现为造林当年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下降,一般下降35%~40%,第2年底回升并超过造林前水平,第3-5年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自行提取的16个湖南油茶籽样品、湖南本地的20家油茶籽油生产企业生产的油茶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测定,并对不同比例的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和油茶籽油组成的二元体系的样品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通过分析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建立了应用气相色谱法快速、精准地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含量的油茶籽油掺假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