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3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林业   321篇
农学   220篇
基础科学   221篇
  373篇
综合类   2219篇
农作物   360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714篇
园艺   369篇
植物保护   22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化学计量特征对氮、磷添加的响应,提高养分管理水平及草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本研究严格筛选出21篇文章(612项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亚组分析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氮添加、磷添加、氮磷添加)、不同施肥强度(轻度、中度、重度)对青藏高原草地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分添加显著增加了青藏高原草地土壤C,N,P含量;氮添加对土壤的增加效应随施肥强度增加而增加,磷轻度施肥(20g·m-2以下)处理、氮磷添加轻度施肥处理下的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增加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总体反映出氮、磷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2.
立地环境对火力楠林分生长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年生火力楠林分生长性状与立地因子间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土壤毛管持水量、腐殖质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田间持水量、全氮和容重等。培育火力楠速生丰产用材林在选择造林地时,应以这6个因子作为主要选择依据,尽可能选择腐殖质层厚度在25cm以上、有机质含量在3.0%左右、全氮含量在0.09%左右,且表层土壤疏松、湿润的林地,以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3.
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的目标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马尾松林的群落结构,将马尾松林划分成以下8个主要类型: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混交林、马尾松-木荷复层林、马尾松-白栎复层林、马尾松-连蕊茶复层林、马尾松-檵木复层林、马尾松-芒萁复层林、马尾松-白茅复层林.鉴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马尾松林的阔叶化改造目标拟定位在以阔叶树种为主要种群结构的近自然的阔松混交林.阔叶化改造的方法应围绕目标林分实行分类指导,分别采用封育、留养抚育、适度透光间伐、适当清理林下灌木、补植木荷等目的树种等改造方法,以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14.
山茱萸嫁接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茱萸嫁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嵌芽接(所削芽片宽0.5cm,长2.5~3.0cm)成活率最高,可达80.7%,全芽绑扎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时接穗和砧木的粗度最佳范围0.4~0.6cm,最佳的解绑时间是30d。  相似文献   
115.
珍贵野生蔬菜蒲公英的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蒲公英中含有胡萝卡素类、三萜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内酯类、香豆素类、黄酮类、酚酸类物质;药理研究证明蒲公英具有抑菌、抗内毒素、健胃、利胆、通乳和抗肿瘤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收"与"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对于“人要征服自然”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和态度,是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哲学依据。该文通过对中国古典造园的思想背景、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园林建筑、掇山理水、植物配置等造景元素中“收”与“放”的分析,阐明了“收”与“放”的对比与联系在古典园林中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7.
古树名木是一座濒危物种的基因库和优质种源,素有"绿色活化石"、"绿色活文物"的美誉,是一笔独特的、不可代替、不可再生的绿色文化遗产,它具有重要的人文与科学价值.东莞的古树名木既是东莞文明史的写实,又是东莞的先人留给后人的无价的绿色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东莞乡土阔叶植物中最优秀的基因种群,对东莞的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等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文章叙述了东莞古树名木保护概况并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8.
Water is usally thought of a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restoration of semi-arid ecosystem. In the growing season of 2006,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modeling precipitation on seasonal patterns in concentrations of soil-available nitrogen and to describe the seasonal patterns in soil nitrogen availability and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rates of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of topsoil at Daqinggou ecological station in Keerqin sand lands,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Manipulation of water (80 mm) was designed to be added to experiment plots of sandy grasslands in dry season. Water addition (W) treatment and control (CK) treatment were separately taken in six replications and randomly assigned in 12 plots (4 m×4 m for each) with 2-m buffers between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and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rate were not affected by adding water in sandy grassland of Keerqin sand lands.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rates ranged from 0.5 μg·g-1·month-1 to 4 μg·g-1·month-1. The highest values of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and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on October 15 in control plots. The seasonal changes of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contents exhibited "V" shape pattern that was related to seasonal patterns of soil ammonium-N (ascending trend) and nitrate-N transformation (descending trend).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研究,努力探索一条发展常绿阔叶林的途径。将阔叶林划分为3个经营类型,分别为:初期幼龄林组成抚育类型、中期幼龄林抚育间伐类型、中龄林密度管理类型。并提出小面积皆伐的采伐方式。同时对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0.
激素处理对杨桐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杨桐扦插激素处理试验表明,NAA处理对杨桐扦插生根有极显著的影响,几种处理中,以100mg/L处理24h和500mg/L处理10S最好,扦插生根率分别达到85%和79.5%,比对照分别高出23.5%和18.0%。杨桐扦插生根属皮部生根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