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3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719篇
林业   579篇
农学   341篇
基础科学   378篇
  692篇
综合类   3476篇
农作物   612篇
水产渔业   272篇
畜牧兽医   1465篇
园艺   727篇
植物保护   321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476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从海南省东方市、三亚市采集芒果畸形病组织,运用柯赫氏法则证实分离物为该病的致病菌。采用Fusarium mangiferae的特异性鉴别引物1-3F/R和AF1对致病菌进行PCR鉴别,结合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F. mangiferae,这是芒果畸形病在海南省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2.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一年两熟条件下水稻、黑麦草、菊苣、红薯4种前茬作物对烟株生长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茬作物为水稻的烟株田间长势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烟叶化学成分也比其他处理更为协调。前茬作物为菊苣和红薯的烟株田间长势差别不明显,前作为红薯的烟株烟叶钾含量比其他处理低。前茬作物为黑麦草的烟株田间长势最差,且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不如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993.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 分别为全鱼油(F1)25%(F2)50%(F3)75%(F4)豆油替代组和全豆油组(F5), 每组4个重复, 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27±0.03) 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6, 评价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各组幼蟹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F4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P<0.05), 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F4组幼蟹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F5组最低。幼蟹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F4组最高, 显著高于F3(P<0.05), F3F4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其他F1F2F5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F1组幼蟹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最高(P<0.05), 其余各组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 F4组幼蟹的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最高, F5组最低(P<0.05); 各组幼蟹的溶菌酶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束后, 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10 d, 发现F5组幼蟹最早出现死亡, 且该组幼蟹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F1F4(P<0.05)。结果提示, 采用豆油完全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对幼蟹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但会降低其抵抗感染疾病的能力; 75%豆油替代鱼油可在明显提高幼蟹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94.
应用多重种类特异性PCR方法对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的6个自然苗群体(福鼎FD、连江LJZ、福清FQ、莆田门、石狮SSZ、厦门XM)和4个人工苗群体(宁德ND、连江LJR、石狮SSR、诏安ZA)进行种类鉴定,并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对10个养殖群体的4个壳形态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每个群体随机选取30个个体,共分析10个养殖群体300个个体。多重种类特异性PCR分析结果显示,自然苗群体中共发现熊本牡蛎17个,其余为葡萄牙牡蛎;人工苗群体均为葡萄牙牡蛎。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种类为葡萄牙牡蛎和熊本牡蛎,其中葡萄牙牡蛎为优势种类。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牙牡蛎的壳形态参数明显大于熊本牡蛎;FD和SSZ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SSR和xM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FD与FQ、ND和LJR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5.
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倒置“W”型九点取样法对山东省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山东省小麦田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田杂草共有 69种,隶属于21科,54属,其中禾本科、菊科和十字花科杂草种类最多,禾本科杂草为15种,菊科杂草11种,十字花科杂草8种,优势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雀麦、麦瓶草、小花糖芥、麦家公、看麦娘、节节麦和打碗花等10种,这10种杂草是构成山东省各地区小麦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此外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5种,一般性杂草有44种。从杂草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7个区域中鲁西南平洼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其次是鲁南山区和鲁中山区,而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的辛普森指数最高。经聚类分析,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群落分为4组:鲁西南平洼区和鲁南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均多,发生重;胶东丘陵区、胶潍河谷平原区和鲁中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介于中等,发生较重;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与其他地区差异较大,单独划为两组,这两组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均少,跟其他组差异均较大。  相似文献   
99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玉米农田氮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农田氮素循环变化动态及其机理,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覆膜管理对植株氮素(全氮)和土壤氮素(无机氮、全氮)变化动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土壤NO3--N含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近似斜“N”的变化规律。2)相对于不覆膜处理而言,覆膜处理地上部分氮素积累量表现出倒“V”型变化趋势。成熟期不覆膜处理茎叶中氮素残留较多,即将氮素更多地用于营养生长;而覆膜能使植株吸收的氮素更多地转移到籽粒中去,更多地用于生殖生长。3)对于不同土壤剖面不覆膜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而言,覆膜处理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相似的“W”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变化规律有所延迟。三叶期至拔节期由于植物根系长度限制出现下降趋势;拔节期至籽粒形成期,由于覆膜能够改善土壤水热状况进而影响土壤中氮素分布,故出现上升趋势;籽粒形成期至成熟期变化规律与植物地上部分总氮含量恰好相反,说明该阶段土壤中全氮变化与玉米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根据本研究结果,覆膜对玉米生育前期土壤氮素变化影响较大,生育后期土壤氮素变化主要与玉米生长状况密切相关,且覆膜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97.
氮(N)是蛋白质、核酸、酶、激素、叶绿素等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组成和功能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许多大型研究计划均把氮素循环过程作为其核心研究内容。草原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其功能的发挥对于维持全球及区域性生态平衡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对草地氮循环关键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CO2浓度升高、温度与降水变化、氮沉降)以及人类活动(放牧、开垦、火烧等)响应与反馈的认知远不及对草地碳循环过程那么系统与深入,迫切需要开展相关领域系统的科学试验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因子对草地氮循环过程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其主要影响途径以及关键机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研究中迫切需要关注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998.
紫花苜蓿品种根部特性与持久性和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根部特性与其持久性和生产性能关系密切,但以往关于紫花苜蓿不同品种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通过对10个紫花苜蓿品种第10年的根部特性、生物量、持久性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根部特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新疆大叶和公农1号根茎和主根粗壮,侧根数多;Super 7、Jindera、Eureka根茎和主根细小,侧根数少;L33、美国大叶、SD-006、甘农1号、Ranbule根部特性各指标居中。紫花苜蓿的根部形态指标与持久性和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主根尤其是根茎越健壮侧根数越多,持久性越好;主根和根茎越粗壮,地上生物量越高。综合评价认为,新疆大叶和公农1号根部各形态指标均优于其他品种,地上生物量和持久性好,可以选择为适宜的紫花苜蓿品种在甘肃河西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9.
不同添加剂对夏河县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水量控制在65%~70%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青贮原料,通过添加麸皮、红糖、甲酸、乙酸、乳酸菌制剂等,探讨了夏河县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及添加剂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添加剂处理的紫花苜蓿,发酵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具体表现为pH值及氨态氮含量降低、乳酸含量升高;综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价值指标及感官评定来看,添加甲酸、乙酸和芯来旺Ⅰ号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明显改善,在90 d的短期青贮中,是适宜夏河县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生产的高效添加剂,而乙酸作为青贮添加剂在本次试验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讨饲喂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玉米(Zea mays)青贮与单纯饲喂玉米秸秆相比,对育成母羊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重、年龄相近,健康的育成母羊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饲喂不同种类粗饲料日粮,精粗比为40:60。结果表明:与粗饲料单纯为玉米秸秆(100%)相比,苜蓿干草(50%)+羊草(50%)组日增重提高11.11%,饲料转化效率不明显,增收也不明显;苜蓿干草(33.3%)+玉米青贮(33.3%)+羊草(33.3%)组日增重可提高30.72%,饲料转化效率提高 18.16%,每天每只增收0.54 元;苜蓿干草(50%)+玉米青贮(50%)组日增重可提高83.01%,饲料转化效率提高 40.74%,每天每只增收可达1.91 元。表明,饲喂苜蓿干草(50%)+玉米青贮(50%)时,育成母羊增重、饲料转化效率、以及经济效益都能达到最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