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02篇
  免费   2423篇
  国内免费   3823篇
林业   3035篇
农学   2920篇
基础科学   2322篇
  4451篇
综合类   17196篇
农作物   2697篇
水产渔业   1792篇
畜牧兽医   6283篇
园艺   2659篇
植物保护   1893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678篇
  2022年   1603篇
  2021年   1675篇
  2020年   1586篇
  2019年   1481篇
  2018年   1131篇
  2017年   1806篇
  2016年   1361篇
  2015年   1939篇
  2014年   1990篇
  2013年   2351篇
  2012年   3236篇
  2011年   3326篇
  2010年   3197篇
  2009年   2937篇
  2008年   2813篇
  2007年   2615篇
  2006年   2165篇
  2005年   1687篇
  2004年   1081篇
  2003年   788篇
  2002年   932篇
  2001年   852篇
  2000年   661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4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1.
氨基酸铁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及组织中沉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用5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采用体内原位结扎肠段灌注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氯基酸螯合铁(以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为代表)的吸收特点。试验中观察了向结扎肠段灌注含不同形态铁的吸收液后,不同时间点(5、15、30、60、90、120分钟)血液中59Fe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120分钟(试验结束)时不同组织器官中59Fe的放射性大小和总铁含量以及主要血液学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①赖氨酸和甘氨酸都能促进大鼠对铁的吸收。②与相应摩尔浓度的氨基酸与氯化亚铁的混合物相比,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能更有效地被大鼠吸收。综合分析本试验结果认为,氨基酸螯合铁都是一种优秀的铁添加剂。从本试验结果看,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结扎十二指肠段灌注技术不失为一种研究动物对微量元素吸收情况的理想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92.
四川乐山地区紫茎泽兰的入侵定殖和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四川省乐山地区犍为县塘坝乡境内入侵新物种一紫茎泽兰的分布、发生和定殖入侵情况。结合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地理气候特征,对紫茎泽兰入侵乐山及其近邻地区的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3.
肖军 《饲料广角》2009,(8):16-18
3月份迄今.国际石油价格的波段走势可谓“一枝独秀”.相较之下,CBOT大豆衍生品市场却呈现箱体振荡的走势.而国内油脂市场则延续基本面为主导的弱势寻底格局.市场再次验证了预测机构前期作出的油脂行情预测。本文立足于引发近期外围能源市场强势振荡加剧的关键性因素.结合中期我国油、籽市场的供需基本趋势,包括政策面调控导向的新动态.提示和分析下一阶段我国油脂市场可能存在的逆市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94.
鸡白血病病毒抗原ELISA试剂盒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为基本原理,成功地研制出鸡白血病病毒抗原ELISA试剂盒,该试剂盒与国外同类试剂盒相比,具备相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RAV-1纯化样品的最小检出量可达0.78ug/ml,且敏感性高于直接补体结合试验。经初步应用发现,我国商品种鸡群ALV阳性率为0.7-14%,在部分SPF鸡群中未检出阳性鸡。  相似文献   
95.
40 in-calf heifers were observ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imbers placing in passage area on their use of cubicle beds. Prior to the experiment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was taken on these 40 heifer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even groups (cubicle user(or control) group versus cubicle refusal (or experimental) group by whether they properly used the cubicle beds or not. The timbers were placed in passage and feeding areas for the cubicle refusal group to force the animls to lie in the cubicle beds. The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showed that feeding behaviour was un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timbers, but lying acitvity was about 8% higher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led to a mean of almost 2 hours longer lying time over 24 h. After the timbers were remov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lying b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diurnal pattern of lying behaviour in cubicles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 effect on lying activity exer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timbers was seen during midnight to 10:00 a  相似文献   
96.
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已发现很多,但ob基因是研究的重点,其表达产物Leptin的作用机制已有较深入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ob基因及其产物Leptin的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Leptin抵抗现象,以及其它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和蛋白。  相似文献   
97.
A spontaneously occurring rice (Oryza sativa L. ) mutant, characterized by homeotic conversion in glumes and stamens, was found in the progeny of a cross. The mutant showed long glumes and glumaceous lodicules and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stamens into pistils. Mutant florets consisted of 1 to 3 completely developed pistils, some pistilloid stamens with filaments, but tipped by bulged tissue and 0 to 3 stigmas. It seens that the mutant phenotype of the homeotic conversions in glumes and stamens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B loss-of-function mutants in Arabidopsis and Antirrhinum. The mutant i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as a segregation ratio of 3:1 (wild type to mutant plants) was observed in the F2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98.
在冬期施工,对于土方开挖、钢筋绑扎、人员的通行、砼的浇铸、砼的温度控制,基坑的保温等都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提出了深基坑锻锤基础才是最佳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99.
定义了遗传同型交配下一对等位基因群体的基因库信息熵和基因型信息熵,给出并讨论了世代交替中母子间基因型联合分布及其信息熵性质。并从信息角度加以解释;最后,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模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0.
本试验对送检的金丝雀经实验室诊断,确认为金丝雀痘,对分离的痘病毒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病毒分离传代和致试验、致弱毒保护力试验和返强试验。结果表明:金丝雀痘病毒经鸡胚盲传3后能适鸡胚并致死金丝雀,8代后无致病性,13例毒性快速通过本动物3次无返强现象,金丝雀用第13代毒刺种30天能抵抗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