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5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461篇
林业   275篇
农学   291篇
基础科学   192篇
  479篇
综合类   2399篇
农作物   422篇
水产渔业   222篇
畜牧兽医   725篇
园艺   335篇
植物保护   26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51.
分析了咸宁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加快相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坚持"一区引领,两带协同,三个全域"的总体发展思路,打造"产学研"一体的高新科技示范型试验区;南3县重点发展中药材、竹林、油茶、特色畜牧业,北3县重点打造平原湖区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带;全域打造"世界香城"、全域发展生态渔业、全域推进"农业+".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研究玉铃花Styrax obassia的开花动态,揭示其繁育系统的基本特征,认识其生物学特性,为玉铃花杂交育种、生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城市园林绿化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田间观测玉铃花开花动态特征、花部结构、昆虫访花特性,采用TTC染色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等方法确定其繁育系统类型。  结果  ①玉铃花的花期为4月中旬至5月初,始花期为4月15—18日,盛花期为4月19—26日,末花期为4月27日—5月2日,单花花期约3~5 d。②总状花序下垂,开花顺序由花梗基部向先端分2~3区段开放, 30个总状花序的小花数量平均为(25.3±1.8)个。③开花1 d后的花粉活力最强,雌雄蕊成熟时间部分重合, P/O为(646.30±64.35), OCI为4。④访花昆虫主要有中华蜜蜂Apis cerana、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等。  结论  玉铃花开花始于4月中旬,结束于5月初,盛花期持续1周时间,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的类型,部分为自交亲和。图3表1参25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明确生物农药短稳杆菌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及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高效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短稳杆菌对草地贪夜蛾1、2和3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通过喷雾法测定短稳杆菌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控制效果;以短稳杆菌亚致死剂量处理草地贪夜蛾幼虫,利用酶标仪检测幼虫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室内杀虫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短稳杆菌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取食经1.00×107孢子/mL短稳杆菌处理的玉米叶片72 h后,1、2和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6.21%、83.05%和58.33%。玉米田施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和1000倍液7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84%和93.78%,显著高于0.5%苦参碱水剂800倍液处理(P<0.05),高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处理但差异不显著(P>0.05)。亚致死剂量短稳杆菌(LC20)处理后,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短稳杆菌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室内杀虫活性和田间防治效,可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有效的生物农药使用。在玉米田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盛发期,使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进行防治时,建议使用800~1000倍液喷施。  相似文献   
154.
为探究水下LED集鱼灯光色、功率、放置深度和海水叶绿素浓度对光场分布的影响,本文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建立了水下光束传输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水下光场分布,并提出以0.1~10 lx等值线所包围的面积与计算截面面积比值为相对有效光照范围(Relative effective illumination range,REIR)。以REIR为评价指标,对不同条件组合下的光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相同功率条件下,REIR依次为:绿光>白光>蓝光,以功率420 W、叶绿素浓度0.1 mg/m^3 为例三种光色的REIR比值为1.58:1.31:1;(2)相同光色条件下,当叶绿素浓度0.1 mg/m^3 时,灯具功率从420 W增至1200 W,蓝绿白三种光色灯具的REIR分别从31.68%、50.27%、41.78%增至38.59%、56.91%、50.15%,功率增加近3倍,但REIR增幅有限;(3)随着灯具放置深度增加,REIR先增加后稳定;以叶绿素浓度1.0 mg/m^3 、功率为420 W为例,绿光与白光灯REIR的最大值约为9.69%~9.84%,出现在水深20 m左右,而蓝光灯的REIR最大值约为5.60%,出现在放置深度为15 m左右;(4)当灯具功率为420 W,海水叶绿素浓度从0.1 mg/m^3 增至5.0 mg/m^3,蓝绿白三种光色灯具的REIR分别从31.89%、48.25%、42.05%减少至1.65%、2.09%、2.22%。研究结果可为水下灯具光色功率选型、深度放置以及有效光场分布范围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为了对比硝化型和异养型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运行效果,实验在硝化组和异养组中养殖吉富罗非(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51天,对比研究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消化酶活以及水体和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两组罗非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等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异养组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显著高于硝化组。硝化组罗非鱼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异养组,异养组的蛋白酶显著高于硝化组。罗非鱼肠道占比前5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衣原体门(Chlamydiae),其中变形菌门是各组中最主要的菌群。硝化型水中占比前4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异养型水中占比前4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是水体和肠道中最主要的潜在致病菌而Diplorickettsiaceae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水体和肠道中除梭菌属(Clostridium)外其余潜在致病菌如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含量水平硝化型组均高于异养型组。  相似文献   
156.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1号是以97-4-6-2-1-3为母本,以引11-1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15—2017年陇南川区组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 357.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6%。在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中,折合产量6 661.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平均增产2.7%。全生育期246 d,株高76.75 cm,穗长8.5 cm,千粒重37.1 g。适宜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和天水市甘谷、清水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7.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氮素的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设置3个种植方式(TR:常规播种;K:宽窄行播种;S:缩行缩带宽播种)和3个滴灌配置(1管4行:一条滴灌带两侧各2行, R1、R2行;1管6行:一条滴灌带两侧各3行,R1、R2、R3行;1管8行:一条滴灌带两侧各4行, R1、R2、R3、R4行),小麦品种为新春44号和新春22号,研究扩大管行比对新疆滴灌春小麦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在1管6行滴灌配置方式下,R3行单株干物质积累大于R2行,1管8行滴灌配置方式下,R4行单株干物质积累大于R3行,不同种植方式间干物质积累量TR4﹥K6﹥S6﹥K8﹥S8;在1管6行滴灌配置方式下,K6单株氮素积累量高于S6;在1管8行滴灌配置方式下,K8单株氮素积累量高于S8。在1管6行滴灌配置方式下单株氮素积累量R1﹥R2﹥R3,1管8行滴灌配置方式下,R1﹥R2﹥R3﹥R4;扩大管行比种植模下S6产量最高,新春22号为487.59 kg/667m2,新春44号为536.56 kg/667m2,各种植模式行间产量表现为由近行到远行先降低后边行升高。【结论】 在扩大管行比情况下同时缩小行距有利于小麦边行单株干物质的积累,且2品种间新春44号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高于新春22号;在扩大管行比情况下同时缩小行距有利于小麦边行单株氮素积累量的积累,且2品种间新春44号单株氮素积累量高于新春22号; K6、S6种植模式中的R3行产量高于R2行、K8、S8种植模式中R4行产量高于R3行;扩大管行比种植模式下,S6产量与TR4差异不显著,且表现最优;新春44号行间变异系数比新春22号小,且在不同种植模式下,新春44号产量均高于新春22号,扩大管行比种植模式下,S6种植模式的产量与TR4种植模式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表现最优;在新疆滴灌小麦生产中,推荐选择行间变异系数小的新春44号,其中最优种植模式为S6。  相似文献   
158.
目的】在麦棉两熟种植模式下,研究不同品种与播期对棉花生长、产量以及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为棉花播期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置裂区试验,以2个早熟棉品种锦科707和鲁棉2387为主区,4个播期5月10日(SD1),5月20日(SD2),5月30日(SD3),6月10日(SD4)为副区,分析不同品种和播期对棉花生育期进程、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棉株内部铃重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1)随着播期的推迟,2个品种均表现为苗期不变,蕾期缩短,开花期和吐絮期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锦科707在SD1处理,鲁棉2387在SD2处理下有利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2)品种和播期对棉花产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锦科707在SD1处理下皮棉产量最高,为1 873 kg/hm2,鲁棉2387在SD2处理下皮棉产量最高,为1 767 kg /hm2;(3)锦科707在SD1处理中,上部和中部铃重最大,而下部铃重SD3最大,鲁棉2387在SD2处理中,下部、中部、上部铃重均高于其他处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间,下部和中部成铃分布比例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而上部则成铃分布比例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结论】在黄河流域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下,过晚播种会导致产量严重降低,锦科707在5月10日,鲁棉2387在5月20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9.
高强  万兴彬  彭超 《世界农业》2021,(3):4-13,58,140
日本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经过多年改革完善,日本政府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粮食储备制度,并根据时代要求不断优化制度设计与运营模式。日本在储备量确定、竞标收购以及市场投放等方面进行了细化管理,并从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强化信息收集整理、稳定粮食供给以及促进价格流通等多方面入手,建立了粮食安全综合对策。中国应该借鉴日本建立严密的调查和信息发布体系、优化政府一体化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民间储备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措施等有效做法,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60.
油菜联合收获后含杂油菜籽复清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庆喜  王昌  何坤  袁佳诚  万星宇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10):175-185,232
针对现有油菜联合收获机收获作业时油菜籽粒细小不易分离导致收获后籽粒含杂率高、人工复清劳动强度大、缺乏晾晒前机械化复清装备的生产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适于油菜联合收获机作业后含杂油菜籽的复清机。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确定了螺旋输送装置、离心振动式筛分装置和侧向风选装置的结构及其运行参数,解析了离心振动式筛分装置离心过程和振动过程,基于CFD分析了清选罩壳内部气流场状态。以振动频率、垂直振幅和离心风机出风口风速为影响因素,以油菜联合收获后含杂油菜籽复清机籽粒含杂率和筛分效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了较优运行参数组合。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振动频率在12.08~14.61Hz,垂直振幅在3.59~3.64mm,离心风机出风口风速在5~7m/s范围内时,清选性能较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含杂率因素主次为离心风机出风口风速、振动频率、垂直振幅,影响筛分效率因素主次为振动频率、垂直振幅、离心风机出风口风速,确定较优参数组合:振动频率为14.61Hz、垂直振幅为3.61mm、离心风机出风口风速为7m/s,在此参数组合下,油菜联合收获后含杂油菜籽复清机的籽粒含杂率平均值为0.53%,筛分效率平均值为98.39%,符合油菜籽粒后续存储标准(含杂率小于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