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4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63篇
  84篇
综合类   574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79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南疆红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其保守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枣黑斑病(jujube black spot)又称"烂果病"、"黑头病",在新疆南疆地区发生严重。2013—2014年阿克苏、和田地区红枣黑斑病发病率达20%~30%,重病枣园发病率高达40%~50%。红枣黑斑病严重制约着新疆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在红枣黑斑病病原认知上仍存在较大分歧,报道的病原主要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1~3]),也有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危害的报道~([4])。本文通过对南疆红枣黑斑病菌形态特征研究和田间病原回接试验,结合分子生物学手  相似文献   
132.
新疆陆地棉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基于形态指标、产量指标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价棉花种质资源在新疆季节性水分匮缺条件下的表现,为旱区棉花主栽品种的确定和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126个棉花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在季节性水分匮缺状态下的株高、果枝数、生育期、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指、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马克隆值、反射率、黄度和纺纱均匀性指数共17项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这些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首先,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17项数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信息的重叠,因为56对数量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22对数量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第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前8个主成分代表了126个棉花品种的17项数量性状86.34%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27.45%、17.18%、11.61%、8.42%、6.66%、5.33%、5.08%和4.63%。第三,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当类间距离为12.5时,126个棉花品种被聚为7大类,第Ⅰ类有22个品种、第Ⅱ类有17个品种、第Ⅲ类有19个品种、第Ⅳ类有28个品种、第Ⅴ类有19个品种、第Ⅵ类有13个品种、第Ⅶ类有8个品种。第四,逐步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114个棉花品种被正确判别,判对概率为90.48%;12个棉花品种被误判,误判率为9.52%,这说明聚类分析的结果是准确可靠的。最后,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第Ⅰ类为中产中等品质品种,第Ⅱ类为低产优质类品种,第Ⅲ类为高产优质类品种,第Ⅳ类为中高产中等品质类品种,第Ⅴ类为中高产中上等品质类品种,第Ⅵ类为高产中等品质类品种,第Ⅶ类为低产劣质类品种,同时科学地评价了7个类别的棉花品种,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良方案。【结论】西北旱区棉花育种一方面在产量上进展明显,除了第Ⅵ类和第Ⅴ类外,大多数品种达不到纺高支纱的要求。适纺中支纱的主栽品种可在第Ⅲ类中选育。第Ⅱ类的纺纱指数达到了适纺高强力优质棉的要求,要着重改良产量指标。今后,西北旱区棉花育种工作要对不同类别的品种,选取适合的育种策略,以达到产量和品质均趋向最优。  相似文献   
133.
新疆甜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新疆的两个甜菜品系为研究对象,对培养基激素及浓度配比、外植体的选择及两个基因型的再生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以期建立起适合新疆甜菜品种(系)的组织培养体系.[方法]对不同的灭菌方式、培养基激素组合、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不同基因型甜菜再生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分别对影响甜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各个因素进行比较后建立了适合新疆甜菜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结论]确定采用破除甜菜种壳进行灭菌处理的方法灭菌效果最明显.通过筛选,确定了甜菜叶柄再生的最适培养基激素配比,为MS+6-BA 1.0 mg/L,IAA 0.3 mg/L.对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的比较分析发现,叶柄的再生能力高于其他外植体,是较为理想的外植体来源.新甜486与413两种基因型的再生能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4.
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新疆近年来引进种植的优质牧草苏丹草作为诱集植物,探讨不同播种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为玉米螟治理的生态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玉米田以不同播种期、不同密度播种苏丹草诱集带和玉米-苏丹草同行混作以及不同品种的玉米田种植苏丹草诱集带等方式对玉米田的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比较,明确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生态调控作用.[结果]5月2日、5月27日和6月14日三个不同播种期的苏丹草诱集带对降低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为害率都有显著作用,效果达14.29;~100;;以不同密度播种的苏丹草诱集带和苏丹草-玉米按不同比例同行混作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不显著;玉米螟为害甜玉米美糯2号的程度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玉米SC704.[结论]尽管美糯2号甜玉米田的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诱集率较SC704普通饲料玉米田显著高9.4;,但苏丹草的诱集作用对减轻玉米受害程度在玉米品种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分离获得对农作物致病菌有高效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菌,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和代谢成分分析.[方法]用研磨法从蓝麻黄中分离内生真菌,并用琼脂扩散法筛选具有抗农作物致病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利用菌株形态特征和ITS-5.8S rDNA序列分析进行拮抗菌鉴定,经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从蓝麻黄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其中XJEG-GF-79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3 mm.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分类学分析鉴定,内生拮抗真菌XJEG-GF-79与Pleosporaceae sp. SN-2008同源性达到100;,该菌株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碱和多糖,其经测定,发酵液中多糖含量为1.914 mg/mL.[结论]蓝麻黄内生真菌XJEG-GF-79对葡萄白腐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最终鉴定为链格孢霉 Pleosporaceae sp..  相似文献   
136.
[目的]从动物微量元素营养角度,调查研究新疆南疆部分地区,土壤-牧草-畜体系统中主要微量元素含量.[方法]对库尔勒市普惠牧场、沙雅县塔里木第一牧场、新和县牧场和尉犁县礅阔坦乡等采样点的32份土壤、牧草样品中的铜、钼、锰、锌和硒等5项微量元素;沙雅塔里木第一牧场、库尔勒市普惠牧场32 只放牧患摇背症绵羔羊的肝、脊髓和脂肪等组织的铜、锌、钼等3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并且对沙雅县塔里木第一牧场1 000多头绵山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土壤、牧草样品的分析显示,铜钼比值明显低于对反刍动物比较安全的范围(2~3:1 ),土壤中铜含量处于正常水平范围内(15~60 mg/kg),但新和县牧场和尉犁县礅阔坦乡生长牧草含铜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3~5 mg/kg);锌、锰、硒含量基本处在正常范围之内(100、400、0.03~0.05 mg/kg);对患摇背症羔羊内脏组织元素含量分析显示:羊肝铜、锌都处于低水平.但钼处于高水平(正常值2~4 mg/kg),提示该两个地区绵羊处于低铜、低锌和高钼的营养状况.[结论]调查区域羔羊摇背症发病率在沙雅第一牧场高达75;以上、成年绵山羊的流产率达到40;左右,显示所调查区域部分地区处于条件性铜营养缺乏,有些地方处于原发性铜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建立关于小白杏杏核开口压力合理、有效的线性回归模型,确定开口的应力范围,为杏核开口的自动化机械加工提供优化参数、方法和途径.[方法]应用万能材料测试仪测定小白杏开口应力,利用SPSS软件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初步的线性回归模型并验证分析模型的输出结果.通过计算参考值范围并进行基本参数估计,确定开口的应力范围.[结果]初步回归方程为Y=412.917-9.185 X1+25.486 X2+17.591 X3+9.211 X4.经计算,开口压力预测值的双侧95;界限为397.106 1~511.013 9,平均数95;的置信区间为440.460 4~467.659 6.这与实测值的双侧95;界限:394.370 6~513.749 4,平均数95;的置信区间:439.807 2~468.312 8基本一致.[结论]理论上可以通过应用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为自动化机械加工提供优化参数,实现杏核开口的自动化机械加工,并且可以为其它品种的杏核开口应用自动化机械加工提供解决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分析荷斯坦牛年龄与体尺、体重之间的关系,了解荷斯坦牛年龄与体尺体重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提高生产性能.[方法]通过对昌吉地区测定的2 934 头不同年龄荷斯坦牛体尺体重的资料进行统计,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Duncan氏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荷斯坦牛年龄对体尺、体重有显著的影响,而体尺体重与牛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相关性.[结论]荷斯坦牛在舍饲饲养管理条件下2~3岁时生长发育迅速,是牛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到3岁时平均体重可达成年(按4岁为成年)牛体重的94;以上,体高、体长指标可达成年牛的97;以上.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在杏麦间作复合群体中,探讨杏麦间作系统的生态效应及小麦生理特性.[方法]以杏树为基点至2行杏树中间位置由近及远分为3个区:冠下区、近冠区和远冠区,对杏麦间作复合群体内风速、土壤地温、土壤水分含量、小麦植株养分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态指标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距离杏树越近,小麦生长空间的土壤水分含量越低;杏麦间作田的风速、植株养分均小于小麦单作田.在14:00之前,5cm土壤地温表现为杏麦间作田大于小麦单作田;在14:00以后,5 cm土壤地温表现为小麦单作田大于杏麦间作田.小麦孕穗期是杏麦争水矛盾突出时期,灌水需及时、量多.间作田不同冠区比较,远冠区小麦叶绿素含量比较大.间作田与单作田相比,间作田小麦存在与杏树争肥矛盾,小麦植株吸收的养分少,小麦植株养分含量也少.[结论]杏麦间作条件下,距离杏树越近,土壤水分含量、小麦叶绿素含量、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均越低.单作田小麦生理特性优于间作田.  相似文献   
140.
[目的]了解荷斯坦奶牛体尺、体重及外貌评分对产奶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伊犁地区荷斯坦奶牛和褐牛的品种、外貌、体尺测定登记与整理,统计伊犁地区奶牛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及外貌评分并利用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产奶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荷斯坦奶牛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外貌评分对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为今后该地区在奶牛群的遗传选育和生产实践中正确考虑奶牛体尺、体重、体型性状、外貌性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高产、稳产、健康的奶牛,合理规划育种方案和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