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44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43篇
  106篇
综合类   446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以重氮化法制备盐酸克伦特罗-牛血清白蛋白(CBL-BSA)抗原并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将表面固定有BSA的金磁微粒(金磁微粒-BSA)与多克隆抗体反应,抗BSA抗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被吸附在金磁微粒表面,磁性分离,利用ELISA法对纯化前后抗CBL及抗BSA抗体的效价进行测定,确定最佳纯化条件,得到高纯度的抗CBL抗体。结果表明,通过一步反应.可实现载体蛋白BSA在金磁微粒表面的固定化,每毫克金磁微粒固定 BSA的容量可达236 μg;在最佳纯化条件(温度4C,反应时间2h,金磁微粒表面BSA质量与抗体质量比为7:1) 下,金磁微粒-BSA可有效地去除偶联物多克隆抗体中的抗BSA抗体,而纯化前后抗CBL抗体的效价基本保持不变,分离纯化效果较好。该方法可方便、快速地去除多克隆抗体中的无关抗体,对小分子半抗原多克隆抗体的纯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6种药剂防治3代三化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更好地为防治水稻三化螟的危害提供指导。[方法]在水稻破口期,以不同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的6种市售药剂进行防治3代三化螟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一次用药效果较差,以破口期两次用药,防效最好。第一次用50%赛利EC 100 ml,第二次20%强杀螟EC 80 ml组合防治效果最好,白穗率为0.87%,相对防效为96.51%;第一次20%三唑磷EC 150 ml,第二次20%强杀螟EC 80 ml白穗率为0.94%,相对防效为96.24%。[结论]50%赛利、20%三唑磷、20%强杀螟是防治三化螟的高效药剂,杀虫双不能作为防治三化螟的主体药剂。以破口期为标准来指导防治较为恰当,只有破口期两次用药,才能达到控制3代三化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UPLC/MS/MS法测定番茄中盐酸吗啉胍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氯乙酸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建立了番茄中盐酸吗啉胍残留量的UPLC/MS/MS测定方法。添加盐酸吗啉胍质量分数为0.005、0.05 mg.k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7%和86.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1%和6.3%,定量限为0.005 mg.kg-1。  相似文献   
74.
利用替代寄主增殖SfaMNPV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替代寄主棉铃虫增殖SfaMNPV时 ,不同的接种浓度、虫龄及饲养温度对棉铃虫增殖病毒都有一定的影响。用 1× 1 0 7PIB/ml接种浓度感染三龄幼虫 ,幼虫饲养温度为 2 5℃时 ,获得的病毒产量最高 ,为每克虫尸含多角体 78.34亿。  相似文献   
75.
吉林市船营区某鸭场雏番鸭发病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认为大肠杆菌与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经过综合治疗,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6.
对番茄的单果质量、果肉厚度、果实心室数3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效应及遗传相关性分析,并估算了控制这些性状的最少基因数目.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肉厚度、果实心室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54.89%、47.58%及42.26%,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4.20%、40.99%及40.86%;最少控制基因数目分...  相似文献   
77.
对14个基因型水稻幼苗的叶片原始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经NO3^-诱导后的NRA以及添加NH4^ 后的NRA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未经诱导的情况下,早稻叶片NRA高于水稻,水稻呈现杂交稻高于常规稻、籼稻高于粳稻的趋势。经NO3^-诱导后,所有供试基因型水稻叶片NRA均大幅度提高,提高幅度为早稻高于水稻、杂交稻高于常规稻、籼稻高于粳稻。NH4^ 的存在对绝大部分基因型水稻叶片NRA有抑制作用,其中以对粳稻的抑制作用最大,对杂交籼稻和早稻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78.
崇明水仙试管鳞茎人工诱变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崇明水仙的试管鳞茎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及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以确定适宜的人工诱变条件。结果表明:50~100 mg.L-1秋水仙碱处理12 d为宜,辐射则以30 Gy为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79.
大白菜新品种"冠春"的春化特性及其遗传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抗抽薹春大白菜新品种“冠春”正反交及其亲本为试材,通过萌动种子人工春化处理,研究了其春化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春大白菜“冠春”萌动种子在4-5℃持续春化处理20 d后,平均显蕾时间45 d,平均开花时间53 d;不同春化时间下,“冠春”正反交的春化表现一致,而且均较其双亲冬性弱,说明该品种的抗抽薹性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并表现隐性遗传;随春化时间延长,平均显蕾时间和显蕾持续时间缩短,绝对开花时间变化不大,因此在春大白菜育种中应将显蕾时间作为重要指标;在20 d或25 d不完全春化条件下,抗抽薹微效基因得到表达,材料内部的差异明显,可以通过选择积累晚抽薹微效基因提高晚抽薹性。在25 d和30 d处理下,“冠春”开始显蕾和开始开花的时间相同,春化效果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0.
大蒜叶枯病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适于大蒜叶枯病防治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于2009和2010年分别对防治大蒜叶枯病的9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009和2010年供试药剂在田间使用剂量范围内,对大蒜叶枯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均在75%以上,其中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的1 500和1 800 g/hm2对大蒜叶枯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2年的防治效果均在87%以上;70%代森联WG 1 200 g/hm2、75%百菌清WP 1 200 g/hm2、25%嘧菌酯SC 1 200 g/hm2、3%中生菌素WP 750 g/hm2,2年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结论】应根据大蒜叶枯病田间发生规律,在发病初期使用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1 500和1 800 g/hm2,间隔7~10 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并与3%中生菌素WP 750 g/hm2、70%甲基硫菌灵WP 856.5 g/hm2等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使用,以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提高控制病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