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2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792篇
林业   479篇
农学   417篇
基础科学   409篇
  770篇
综合类   4099篇
农作物   494篇
水产渔业   237篇
畜牧兽医   1768篇
园艺   575篇
植物保护   37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448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395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711篇
  2011年   661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656篇
  2008年   667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灌浆期高温对不同耐热性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小麦耐热机理,以3个耐热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44(耐热)、94(热敏感)和中国春(热敏感)]为材料,在开花后15 d至成熟进行胁迫(昼/夜温度37/17 ℃,14/10 h),探究热胁迫对小麦灌浆时间、千粒重、籽粒淀粉含量、组成和淀粉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处理后,耐热和热敏感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均降低,直/支比分别下降和升高;与耐热品系44相比,2个热敏感小麦品种的A型淀粉颗粒粒径减小,中间型淀粉颗粒(8~14 μm)增多。这些结果说明,灌浆期高温胁迫抑制了小麦籽粒淀粉的积累,但不同耐热能力的品种(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2.
为筛选抗旱品种提供依据,本试验从14份红花品种中筛选出2个抗旱品种(PI401470和PI401477 )和2个干旱敏感型品种(系)(PI560169和川红1号),并以此4份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红花幼苗光合、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保护酶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4个红花品种(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抗旱红花品(系)的各光合特性指标降幅均低于敏感型红花品种(系)。干旱胁迫条件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均上升,保护性酶SOD、POD和CAT活性也均呈升高趋势,且抗旱型红花品种(系)的增长率高于敏感型品种(系);抗旱型品种(系)MDA含量增长率低于敏感型品种。对11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以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蒸腾速率、SOD活性和CAT活性为第一主成分,以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为第二主成分的抗旱性鉴定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9.50%。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施磷量对西藏青稞叶水势、光合、产量等因素的影响,以西藏主栽春青稞品种喜马拉雅22号为试材,通过田间微区试验,设不施磷(CK)、低磷(P2O575kg·hm~(-2))、中磷(P2O5150kg·hm~(-2))和高磷(P2O5225kg·hm~(-2))处理,测定青稞开花后4d的旗叶水势(LWP)、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成熟后千粒重和产量,并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法精准提取籽粒表型性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磷可明显降低青稞旗叶水势,显著提高旗叶和倒2叶叶绿素含量,但磷肥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施磷条件下青稞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高于CK(除高磷处理的Tr外),其中低磷条件下最大,而高磷条件下最低;胞间CO_2浓度(Ci)随施磷量增加呈下降-平稳-下降趋势。PSII的最大量子效率(Fv/Fm)、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的相对速率(ETR)、光化学淬灭(qP)值随施磷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并以中磷处理最大;非光化学淬灭(qN)在CK、低磷、中磷处理间差异较小,而高磷处理时显著下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籽粒二维面积、直径、周长、长度、宽度均呈增大趋势,而粒圆度呈减小趋势。随施磷量的增加,小粒和较小粒占比逐渐下降,而中粒和大粒占比逐渐提高。低磷处理下青稞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较CK提高6.66%和17.53%,中磷处理分别提高17.20%和21.10%,高磷处理分别提高8.72%和16.16%,但磷肥利用效率(PUE)随施磷量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青稞适宜施磷量应控制在75~150kg·hm~(-2)以内。  相似文献   
994.
油菜素内酯对小麦幼苗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L)对小麦幼苗根系发育的影响,以两个小麦品种中国春和辽春10号为实验材料,通过水培方法分析了不同浓度外源BL(0 nmol·L-1、5 nmol·L-1、25 nmol·L-1、100 nmol·L-1、1 μmol·L-1)和BRZ(BR合成抑制剂,100 nmol·L-1、1 μmol·L-1和10 μmol·L-1)处理下小麦幼苗根系的形态、长度、直径、侧根、侧根原基及其长出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浓度的 BL和BRZ处理后,两个小麦品种的幼苗地上部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根系发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较低浓度的BL(5 nmol·L-1)处理会使根长增加,但高浓度BL(100 nmol·L-1 、1 μmol·L-1)处理会使根系伸长生长受到极显著的抑制;随着BL浓度的增大,根系直径越来越小。BRZ处理后小麦根系发育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进一步证明BR激素对小麦根长、根径与侧根发生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细胞学观察的结果表明,BL主要通过调控根成熟细胞长度变化来影响小麦幼苗根系伸长生长。  相似文献   
995.
为解决杀虫剂溴氰菊酯的残留污染问题及丰富其降解菌资源库,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被溴氰菊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菌株XQ08,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其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并对菌株发酵条件、菌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纯培养条件下,XQ08菌株5 d内对50 mg/L溴氰菊酯的降解率可达66.76%;在35 ℃、pH=8及以麦芽糖为碳源、氯化铵为氮源的条件下可获得理想的发酵效果,同时明确了XQ08液体菌剂的制备方法。分别在室内盆栽与田间种植的香菜上喷施高剂量 (推荐剂量10倍,有效成分6.25 g/hm2) 的25 g/L溴氰菊酯乳油,于施药后2、24和48 h施用XQ08菌剂,3、5、7和9 d后,香菜上溴氰菊酯的降解率分别超过20%、50%、60%及70%;7 d后施用菌剂处理组溴氰菊酯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9 d后残留量均低于0.2 mg/kg。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溴氰菊酯的降解,发现其XQ08菌剂可有效促进溴氰菊酯的降解,且其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嗜麦芽寡养单胞菌XQ08菌株能有效降低或清除蔬菜上的溴氰菊酯残留,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生化分析等方法,对患“水瘪子”病病蟹的超微病理和病理生理进行研究。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病蟹肝胰腺、鳃、肌肉等组织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脂滴锐减,微绒毛肿胀、断裂,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内嵴紊乱、减少甚至消失形成空泡,内质网扩张或断裂为片层状结构;鳃上皮细胞角质膜变薄,细胞核异染色质化,角质层面伸出的指状突起破裂消失,上皮细胞顶膜形成的微绒毛杂乱、断裂甚至消失,角质膜下空腔增大,线粒体畸变,数量减少,内嵴减少,形成空泡,溶酶体数量增多,并与空泡和空泡化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严重病变的鳃上皮细胞中出现细菌颗粒,未见包涵体等病毒样颗粒;肌肉的病变主要是肌纤维松弛、断裂,肌质网溶解消失或者形成小泡,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细胞核固缩且边缘化。病理生理分析结果显示,病蟹血淋巴中血糖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健康蟹,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病蟹肝胰腺中肝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健康蟹。  相似文献   
997.
从13株小麦根际筛选得到3种联合共生固氮菌,通过单因素批次试验确定了不同菌种的培养时间、温度、pH、葡萄糖浓度及氮素浓度的适宜范围,得出单个菌株和组合菌组生长效果最佳的实验条件,并进一步测定单个菌株和组合菌组对小麦种子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显示,在pH 7,温度35 ℃,NaCl浓度5%,葡萄糖浓度10%,氮素浓度3 g·L-1的条件下培养36 h时,组合菌组作用于小麦种子的效果优于单个菌株的作用效果,相较于空白组,发芽率平均提高了4%,发芽势、发芽指数也均有所提高。组合菌组能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稳定发挥作用,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喷播机转向控制系统中,基于驾驶员经验建立模糊控制器计算期望转向轮偏转角进行控制时,出现调整过量或调节不足,以及在转向控制中应用经典PID控制器时,存在超调量大、调整时间过长等问题,设计输入值加权因子控制器调节模糊控制器输出,并将模糊思想应用到PID参数调节中,对导航系统中转向控制器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在原控制器不改变的基础上,应用加权因子控制器改变输入值权重,调节控制器输出,实现对模糊控制器的优化;2)将模糊原理应用到PID参数调整,根据输入值大小对PID参数进行优化,超调量减少了20%~50%,加快了响应速度;3)对于恒速液压转向系统,转向响应速度与转角大小成正比。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其相关耐药基因在大熊猫粪便源和环境源大肠杆菌的流行状况,采用双纸片和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自圈养大熊猫粪便(n=96株)和生活环境(n=29株)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产ESBLs菌株筛选和耐药性检测,并采用PCR及测序法检测菌株ESBLs耐药基因型。结果表明:96株粪便源和29株环境源菌株ESBLs检出率分别为26.04%和24.14%;ESBL阳性菌对多数药物耐药率高于阴性菌(P≤0.05);不同来源菌株对氨苄西林等5种药物呈较高水平耐药性(耐药率≥30%),且呈严重的多重耐药性;粪便源菌株blaTEM、blaCTX-M、blaOXA和blaSHV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6.67%、11.46%、7.29%和0%,而环境源菌株以上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3.79%、10.34%、0%和0%。研究发现,产ESBLs菌株较广泛存在于大熊猫粪便源和环境源大肠杆菌中,这些菌株具有更严重和复杂的耐药表型,其ESBLs基因型主要为blaTEM和blaCTX-M。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禾草丹和异丙隆在直播水稻田施用后的生态环境和糙米的安全性。【方法】进行2年3地田间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稻田土壤中禾草丹和异丙隆的消解动态及其在糙米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结果】在0.01~0.5mg/kg添加水平下,禾草丹和异丙隆在土壤和糙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4%~108.8%,变异系数为0.6%~12.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禾草丹和异丙隆在稻田土壤中施药2h后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141~1.134mg/kg和0.066~0.543mg/kg,半衰期分别为1.1~4.2d和0.4~4.4d。收获期稻田土壤和糙米中两者的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结论】禾草丹和异丙隆均属于易降解农药,50%禾草丹·异丙隆WP按推荐剂量(900g a.i./hm2,即1 800g/hm2)施用于直播水稻田中,施药1次,收获的糙米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