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林业   57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41篇
  69篇
综合类   543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350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水曲柳种子更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曲柳种子更新,直播更新,把种子播在A0层下A2层上,转化率最高,出苗快而整齐;天然更新,在种子成熟当年进行整地除草,促进其更新,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2.
采用RNG k-ε紊流数值模型对具有不同坡度的胸墙压坡段的泄洪闸出口水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具有4种不同坡度的泄洪闸胸墙压坡段的流线、流速和压力,并对比分析了胸墙压坡段坡度变化对泄洪闸泄流能力、水流脱壁情况、负压分布区域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胸墙压坡段坡度的增大,虽然闸口的泄流能力减弱,但是出口水流的脱空长度和脱空高度变小,也即增大胸墙压坡段的坡度使得出口水流的脱壁现象减弱直至消失;胸墙压坡段内的负压最值及负压的分布区域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变小.在泄洪闸胸墙底缘压坡段的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平坡式链接,可通过合理的方式比选出适用于自身工程的压坡坡度,有利于提高消力池的消能效率,避免压坡段的空化空蚀,从而增强了工程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和结果对类似工程的优化设计及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在通过概略养分或可消化养分建立肉用绵羊常用精饲料可代谢蛋白质(metabolic protein, MP)的预测模型,为动物日粮的科学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选用14月龄,平均体重为(49.27±3.12)kg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1代肉用羯羊6只,采用尼龙袋法和改进三步体外法测定10种精饲料的瘤胃有效降解率、瘤胃非降解蛋白质(undegraded dietary protein, UDP)及UDP小肠消化率;另外选用10只体况健康、平均体重(47.43±4.41)kg的杜寒杂交成年公羊分11期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设11个处理组,其中1个基础饲粮组和10个试验饲粮组,试验组饲粮分别由高粱、玉米、大麦、小麦、燕麦、菜籽粕、花生粕、棉籽粕、豆粕及玉米酒糟(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 DDGS)等替换基础饲粮中羊 草、玉米和豆粕,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每期饲喂2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5 d。试验羊提前打好耳号,使用伊维菌素进行驱虫,单栏饲养。由于各组饲粮营养成分存在差异造成采食量不同,在预饲期观察并确定最低组的采食量作为限喂量,每天饲喂两次,分别于8:00、16:30饲喂,每次饲喂600 g,自由饮水。采用全收粪尿法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尿嘌呤衍生物法(purine derivative,PD)测定微生物合成蛋白质(microbial synthetic protein, MCP),通过养分含量或可消化养分建立MP的预测模型。试验数据采用SAS 9.1中的NLIN程序计算a、b、c值和直线回归与多元回归程序分析建立MP估测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LSD)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饲料的粗蛋白质(CP)瘤胃降解率和UDP小肠消化率均因饲料种类不同而异,高蛋白饲料的CP瘤胃降解率和UDP小肠消化率较高,10种精饲料的CP瘤胃有效降解率的范围在43.71%—60.87%之间,UDP小肠消化率的范围在80.10%—92.86%之间,其中燕麦饲料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9种饲料 (P<0.001),而其UDP小肠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9种饲料 (P<0.001);饲粮组成不同,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不同;瘤胃可降解蛋白质与瘤胃非降解蛋白质比例的变化,不会对全消化道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中10种饲料的MP与DP的比例范围在50.96%—62.33%之间,基于饲粮CP(%)含量预测可消化蛋白质(DP,%)的模型是DP=0.895×CP-2.663(R 2=0.994,n=10,P<0.001);基于养分含量(%)和可消化养分(%)建立的MP(g·kg -1 DM)预测模型分别是:MP=5.323×CP-14.374 (R 2=0.994,n=10,P<0.001)和MP=5.899×DP+2.077 (R 2=0.984,n=10,P<0.001)。 结论 饲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与可消化蛋白质存在强相关性;饲粮中概略养分含量和可消化养分与MP存在相关性,可以通过饲粮概略养分含量或可消化养分比较准确地估测精饲料的MP值。  相似文献   
114.
【目的】通过探索生长期肉用绵羊的甲烷(CH4)排放规律,旨在建立相关的CH4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饲粮NFC/NDF(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为0.78自由采食组的平均日增重作为饲粮NFC/NDF为1.03组和2.17组的限饲标准,在此基础下测定肉用绵羊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甲烷产量,并分析肉用绵羊不同体重阶段的甲烷产量与饲粮干物质基础下的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摄入量、可消化营养物质摄入量及营养物质消化率间的回归关系。【结果】预测肉用绵羊生长早期(25—35 kg)CH4产量的最佳一元和多元回归模型分别为:CH4(L·d -1)= -26.58×NFC/NDF + 92.7(R 2 = 0.772,P <0.001);CH4 (L·d -1)=2.71×NDFD-2.45×DMD-0.97 CPD+124.46(R 2=0.846,P=0.001)。预测肉用绵羊生长后期(48-55 kg)CH4产量的最佳一元和多元回归模型分别为:CH4 (L/d)=-57.00×GE (MJ·kg -1)+1076.0(R 2=0.581,P=0.002);CH4/BW 0.75(L/kg 0.75)=-0.013×NDF intake (g/d)-0.13×CP intake (g/d)+0.02×DM intake (g/d)+0.84(R 2=0.652,P=0.019)。而肉用绵羊生长期整体CH4产量的最佳一元和多元预测模型分别为:CH4(L/d)=-26.94×NFC/NDF+90.71(R 2=0.655,P <0.001);CH4/BW 0.75(L/kg 0.75)=0.005×Digestible NDF intake (g·d -1)+0.011×Digestible DM intake (g·d -1) - 0.097×Digestible CP intake (g·d -1)-4.78 (R 2=0.722,P <0.001)。 【结论】建立了肉用绵羊独立生长阶段(25—35 kg、48—55 kg)和整体生长阶段(25—55 kg)的CH4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处于不同体重阶段的肉用绵羊的最佳甲烷预测因子不尽相同,且甲烷产量受饲粮NFC/NDF影响较大。这可为今后评估我国饲养模式下的甲烷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肉用绵羊饲粮的合理配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明确旱地条件下高产小麦品种籽粒锌含量差异与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为品种选育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6年连续三年在黄土高原旱地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不施肥(CK)和施肥(NP),副处理为来自我国主要麦区的123个品种。施肥处理为N 150 kg/hm^2 (尿素,含N46%)、P_2O_5 100 kg/hm^2 (过磷酸钙,含P_2O_5 16%)。成熟期在每个品种中间2行随机抽取30穗小麦,连根拔起后,从根茎结合处剪断弃去根系,分为茎、叶、颖壳(含穗轴)和籽粒,称风干重。分析了样品中氮、磷、钾、锌含量,计算了养分的吸收量及转移量。【结果】施肥条件下高产小麦品种籽粒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高锌品种比低锌品种显著高54%。高锌品种的籽粒氮、磷含量分别比低锌品种显著高9%、7%,钾含量无显著差异,施肥使两组品种的氮含量显著提高,磷钾含量降低。高产高锌品种具有更高的籽粒和地上部氮、磷吸收能力,钾吸收能力与低锌品种相比无显著差异,施肥可使高锌品种的氮磷钾吸收量增幅高于低锌品种;两组品种间的氮、磷转移能力无显著差异,而高锌品种的钾转移能力较低,且两组品种的氮磷钾转移能力因施肥降低幅度一致。【结论】旱地条件下土壤养分供应充足时,高产高锌小麦品种的氮磷吸收能力强,钾转移能力弱,籽粒氮磷含量高,与低锌品种相比钾含量无显著差异。通过品种选育可同时提高旱地高产小麦籽粒锌和蛋白质含量,并提高磷含量。考虑到磷含量高时会降低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生产中通过施肥措施,适当调控磷肥,增加氮肥,在提高小麦籽粒氮锌含量的同时提高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6.
黑龙江省春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SSR)技术对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在114份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到46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位点数为3~8个,平均为3.8个,平均遗传距离为0.7331。不同育种单位的小麦平均遗传距离有较大差异,最大差距为1.30倍。在对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遗传距离分析时发现,随年代的增加,遗传距离逐渐减小,且衰减速度呈加快趋势。聚类分析将114个春小麦品种大致分为3个类群,9个亚类群,较好地反映了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7.
旨在明确柿果实发育过程中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柿果实最佳商熟期研究以及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18个不同甜涩类型的柿种质资源为材料,探索并分析了其发育过程中的单果重、色泽指数、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单宁以及抗坏血酸含量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选品种的果实发育呈“S”型生长曲线;果实的色泽指数在缓慢生长期发生明显的上升趋势,主要形成于第2快速生长期;硬度在缓慢生长期之前较为稳定,在第2快速生长期显著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V”型变化趋势,“V”型的底部位于缓慢生长期的开始。同时,甜柿和涩柿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单宁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甜柿的单宁以及抗坏血酸含量在第1快速生长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随后保持在较低水平;而涩柿的抗坏血酸含量在第1快速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呈下降趋势,在第2快速生长期下降到较低水平;涩柿的单宁含量开始保持稳定,当进入缓慢生长期开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此趋势一直持续到第2快速生长期。综上所述,无论是甜柿还是涩柿,缓慢生长期是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果实色泽形成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积累的开始。研究结果为柿栽培“提质增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8.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不同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DF/NFC)水平对周岁后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发酵特征及甲烷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甲烷排放预测模型,旨在获得我国生产模型下的甲烷排放规律和甲烷转化因子,为提高奶牛能量利用效率、建立国家或区域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探索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将45头体况良好,平均为15月龄的荷斯坦后备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牛:低日粮NDF/NFC组(NDF/NFC=0.60)、中日粮NDF/NFC组(NDF/NFC=0.75)和高日粮NDF/NFC组(NDF/NFC=0.90),试验期为70 d,包括14 d的预饲期和56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提高日粮NDF/NFC水平显著降低了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有机物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P<0.05);2)提高日粮NDF/NFC水平显著增加了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乙酸的相对含量和乙酸/丙酸比例(P<0.05),显著降低了丙酸的相对含量(P<0.05);3)随着日粮NDF/NFC水平的提高,瘤胃甲烷和甲烷能产量、甲烷/代谢体重、甲烷/干物质采食量、甲烷/有机物采食量、甲烷/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甲烷转化因子也随着日粮NDF/NFC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4)基于体重、采食量、营养物质含量和NDF/NFC分别建立了甲烷预测模型,其中基于干物质采食量和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建立的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R2=0.77)。因此,提高日粮中NDF/NFC水平可显著降低周岁后荷斯坦奶牛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内丙酸的相对含量,可显著提高瘤胃甲烷产量和甲烷转化因子。  相似文献   
1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及其复合剂对蛋雏鸭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绍兴公鸭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Ⅱ~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0 mg/kg的杆菌肽锌(抗生素组)、800 mg/kg的黄芪多糖、250 mg/kg丁酸梭菌、800 mg/kg黄芪多糖+250 mg/kg丁酸梭菌复合剂,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①1~14日龄时,各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差异均不显著(P>0.05)。15~21日龄时,与Ⅰ、Ⅱ组相比,Ⅲ、Ⅳ、Ⅴ组ADG显著提高(P<0.05)、F/G显著降低(P<0.05);22~28日龄时,Ⅲ、Ⅳ、Ⅴ组ADG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ADFI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Ⅲ、Ⅳ、Ⅴ组F/G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1~28日龄时,与Ⅰ、Ⅱ组相比,Ⅲ、Ⅳ、Ⅴ组ADG显著提高(P<0.05)、F/G显著降低(P<0.05)。②试验第28天时,与Ⅰ组相比,Ⅴ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显著提高(P<0.05);Ⅲ、Ⅴ组甲状腺素(T4)、生长激素(GH)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皮质醇(CORT)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Ⅳ、Ⅴ组白细胞介素-2(IL-2)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Ⅲ、Ⅴ组干扰素-γ(IFN-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蛋雏公鸭生长性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复合添加效果优于单独添加。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