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广西玉米骨干自交系幼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玉米育种骨干自交系幼胚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99、CML161、7239的幼胚在添加了2.0~3.0mg/ml 2,4-D的改良正14诱导培养基上,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35.5%、38.5%、60.7%;在优化的植株再生培养系统中(改良正14大量元素+B5微量元素+N6维生素+0.5~2.0mg/ml 6-BA),植株再生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2.
针对广西玉米主产区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坚硬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35 cm+旋耕和35cm+免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均增加了叶面积、根冠比;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93.
北部湾海域毛颚类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和掌握北部湾渔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1998年2月~1999年5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北部湾毛颚类以暖水种为主,主要种类有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小箭虫(S.neglecta)、百陶箭虫(S.bedoti)、凶型箭虫(S.ferox)、规则箭虫(S.regularis)、太平洋撬虫(Krohnittapacifica)、太平洋箭虫(S.pacifica)、美丽箭虫(S.pulchra)等;记录到的22种中,有13种周年出现,9种季节性出现;夏季出现种类最多,达21种。冬季、秋季和春季分别为16、15种和14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毛颚类为一个结构稳定的群落,在秋、冬季又可大致分为2个亚群。由各季相似性矩阵的第1主坐标与水温、盐度的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水温、盐度仅在冬季对毛颚类群落分化产生显著影响,其他季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4.
北部湾海域秋、冬季毛颚类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和掌握北部湾渔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毛颚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样品中共鉴定出13种,其组成无明显季节变化。调查期间毛颚类栖息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6—45.70/m^3、2.00—70.04mg/m^3和0.18—1.99;秋、冬季平均值分别为12.03/m^3、23.19mg/m^3、0.81和6.29/m^3、19.61mg/m^3、0.90。主要优势种为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小箭虫(Sagitta neglecta)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三者栖息密度分别占毛颚类总栖息密度的10.4%、3.1%和1.8%。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总体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不同季节表现略有差异。多样性指数以湾口较高、湾顶较低,呈湾口向湾内西北方向递减趋势。此外,本研究对毛颚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水系、水团、水温及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5.
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模型研究Ⅰ:能量流动模型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根据1984~1986年和1986~1987年在大亚湾进行的环境、资源和生态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构建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初步能量流动模型.文中根据大亚湾游泳动物的食物组成特点,把该海域生态系划分15个功能组,分别是海洋哺乳动物、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头足类、底栖动物、水母、浮游动物、珊瑚、沉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功能组的划分基本能覆盖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经EwE软件模拟,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范围为1~3.88级;各营养级的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7.2%,11.2%,8.7%,2.9%,可用构建金字塔形状来描述营养流动的转换效率;大亚湾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传递效率为8.9%,略低于林德曼转换效率(10%左右),可能是由于在该海域大量的沉水植物(马尾藻)未能被充分利用而腐烂所造成;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直接来源于碎屑的比例占总流量的48%,而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者的比例为52%.  相似文献   
96.
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模型研究I:能量流动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根据1984~1986年和1986~1987年在大亚湾进行的环境、资源和生态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withEcosim(EwE)软件,构建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初步能量流动模型。文中根据大亚湾游泳动物的食物组成特点,把该海域生态系划分15个功能组,分别是海洋哺乳动物、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头足类、底栖动物、水母、浮游动物、珊瑚、沉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功能组的划分基本能覆盖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经EwE软件模拟,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范围为1~3.88级;各营养级的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7.2%,11.2%,8.7%,2.9%,可用构建金字塔形状来描述营养流动的转换效率;大亚湾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传递效率为8·9%,略低于林德曼转换效率(10%左右),可能是由于在该海域大量的沉水植物(马尾藻)未能被充分利用而腐烂所造成;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直接来源于碎屑的比例占总流量的48%,而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者的比例为52%。  相似文献   
97.
为了解贵州省安龙县德卧镇“金银花”的质量状况,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和2004年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检测了该地“金银花”样本的药用有效成分、重金属含量及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量。检测结果:样本绿原酸含量2.5%,木犀草苷含量0.037%;Pb,Cd,As,Hg,Cu含量分别为0.32、0.18、0.21、0.15、6.4 mg/kg;不含有BHC、DDT、PCNB。结果表明:德卧镇“金银花”样本绿原酸、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重金属与农药残留量达到《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木犀草苷含量未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不得少于0.050%的最低指标。从外形和化学成分综合分析,该地栽培的“金银花”应为山银花。  相似文献   
98.
在30~75日龄的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双歧杆菌后,整个试验期C3水平监测结果显示,C3水平不断提高,且试验Ⅰ组为579.70 mg/L、Ⅱ组为464.70 mg/L、Ⅲ组为453.97 mg/L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0.48%、28.64%、25.67%,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试验Ⅰ组最高。而且添加双歧杆菌后,对C4补体水平的维持有一定的作用,且较高剂量的双歧杆菌(试验Ⅲ组)能更高效的提高C4补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
阳江市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阳江市的自然概况、主要景观特色和民俗风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0.
木豆叶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声法提取木豆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L9(34)正交实验,探讨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对木豆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叶总黄酮超声提取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20min,乙醇浓度70%,料液比为1:30,总黄酮得率达到3.65%。该检测方法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加样回收率为99.01%~102.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