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为获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蛋白,以一株PRRSV NADC30-like毒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出ORF5基因后,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Cold-TF-GP5,转化Rosetta(DE3)后用IPTG诱导,经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获得了可溶性表达,大小约为72 ku。将该蛋白过镍柱纯化后获得浓度为0.5 mg/mL的纯化蛋白,为下一步GP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2.
钼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1和B8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对桶栽砂培甘蔗施以含不同钼水平的营养液,以了解钼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含氮条件下,0.01mg/L钼处理能较明显提高B1叶片叶绿素a含量,而0.02mg/L钼处理则提高B8叶片叶绿素a含量;0.04mg/L钼处理对B1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促进效应较明显,而0.01、0.02mg/L钼处理对B8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促进效应较明显;0.01mg/L处理较明显地提高了B1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但所有钼处理几乎都降低了B8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因此,总体上,相对以较低水平的钼处理较能提高两个甘蔗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促进了甘蔗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甘蔗固氮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3.
不同密度和化控制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化控剂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三者之间互作相关性不显著.在使用化控剂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粒重,且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化控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降低了植株倒伏率.适宜高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表明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密度条件对玉米倒伏率的影响;同时施用玉喜化控剂对作物的株高、穗位有更佳的调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倒伏率.  相似文献   
144.
为河套灌区春小麦实现减肥、高产、高效、优质相统一的适宜施肥措施提供依据,在基施225 kg·hm-2生物有机肥条件下,以农户习惯施肥量即P2O5 241.9 kg·hm-2、N 370.5 kg·hm-2为基础逐级减施磷肥和氮肥,田间设置不同施磷量和施氮量两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明确基施生物有机肥条件下,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施磷水平下,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随施氮量的减少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等施氮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随施磷量的减少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等施氮水平下,植株含氮率、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植株含磷率、吸磷量、磷肥农学效率随施磷量的减少表现为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而磷肥表观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则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同等施磷水平下,各项氮肥利用效率指标和磷肥利用效率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减少表现为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同等施氮水平下,各项籽粒品质指标均随施磷量的减少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等施磷水平下,除吸水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外,其余品质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减少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施磷量(P2O5)为158.23~166.07 kg·hm-2、施氮量(纯N)为274.93~287.36 kg·hm-2时,配施生物有机肥225 kg·hm-2,可兼顾小麦产量、肥料利用效率、籽粒品质同步提升,在此施肥模式下可减少施磷量31.35%~34.59%,减少施氮量22.42%~25.79%。  相似文献   
145.
已报道的野油菜黄单胞菌8004菌株基因组中,开放阅读框XC3631注释编码一个假定蛋白激酶。通过定点整合突变方法构建了XC3631基因的非极性突变体NK3631,表型分析发现NK3631合成脂多糖和胞外多糖的能力显著下降,致病力极显著减低,但产生胞外水解酶的能力不变。用带有全长XC3631基因序列的pLAFR3对NK3631进行功能互补,其脂多糖合成、胞外多糖产量和致病力均得到恢复。这一研究表明,XC3631基因与野油菜黄单胞菌脂多糖的核心多糖和胞外多糖的合成有关,并在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紫两优73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主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紫糯稻新品种,2019年、2020年分别通过云南、福建省品种审定。2019年在宁化县进行示范种植和建立百亩高产示范片,表现杂种优势强、产量稳定性好、糙米种皮紫黑色、糯性优良、适口性好和广适应性的特点。总结了紫两优737在宁化县的种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实现其良种良法相配套,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7.
γ-氨基丁酸对猪生产性能及激素水平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γ-氨基丁酸对猪的促生长效果及其与生长、摄食及代谢相关激素之间的联系。试验选用(34.07±0.01)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0头,随机分到3个处理中,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按日粮添加水平设基础日粮组(0 mg/kgγ-氨基丁酸)、基础日粮 50 mg/kgγ-氨基丁酸和基础日粮 100 mg/kgγ-氨基丁酸3个处理,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对猪的促生长作用明显,但随生长阶段和作用剂量不同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试验3~4周,以100 mg/kg的效果较为突出。100 mg/kg组试验猪第3周(P<0.1)、第4周(P<0.05)及0~4周(P<0.1)的ADG和第4周(P<0.01)、3~4周(P<0.1)的ADFI以及0~4周(P<0.05)的F/G都明显超过对照组。日粮中添加γ-氨基丁酸显著促进了试验猪体内生长激素(P<0.05)和褪黑素(P<0.05)的分泌,明显提高了小猪体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P<0.1),这也与良好的生产性能吻合,但作用程度随试验阶段和激素种类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别。总的看来,日粮中添加γ-氨基丁酸能够有效改善小猪生产性能,促进生长,但为获得理想结果必须考虑添加剂量与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8.
油料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用油及营养来源之一。随着人们对食用油品质要求的提高,品质性状成为近年来油料作物品种选育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品质性状是一种复杂的数量性状,所以传统育种选育效率低,周期长。然而,基于连锁不平衡原理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挖掘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候选基因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由于其定位精度高、广度大、周期短等优点已经在许多作物上得到了应用。本文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揭示大豆、油菜、花生、芝麻、胡麻、向日葵等几种重要油料作物的含油率、脂肪酸、蛋白质含量等品质相关性状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最后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利用GWAS解析各种油料作物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及选育高品质油料作物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