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8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施磷量对小麦物质生产及吸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在低磷土壤条件下,以中筋小麦扬麦12号和弱筋小麦扬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施磷量对小麦物质生产和吸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磷量(P2O5)0~180.kg/hm2范围内,植株对磷的吸收量、吸收速率和磷的积累量随施磷量增加而上升;以施磷量108.kg/h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植株茎蘖数、茎蘖成穗率、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子粒产量最高。当施磷量超过108.kg/hm2时,相关物质生产指标则呈下降趋势,说明即使在缺磷土壤上,施磷量有其适宜值。小麦一生对磷的吸收存在两个高峰,出苗至越冬始期为第一个吸收高峰,拔节至孕穗期为第二个吸收高峰。植株磷素积累量的70%~75%是在拔节后吸收,表明拔节期施磷对满足小麦第二个吸磷高峰和磷的最大积累期需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剑叶抗氧化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研究弱筋小麦扬麦9号和中筋小麦扬麦12在灌浆最快时期(花后19~21 d)、温度(25℃、30℃、35℃、40℃)、大气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对剑叶抗氧化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剑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高温胁迫对中筋小麦扬麦12 SOD、CAT活性的伤害大于弱筋小麦扬麦9号,对扬麦9号POD活性的伤害大于扬麦12,扬麦12 MDA积累速率大于扬麦9号。高温胁迫导致千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63.
施磷量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给优质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中优9507、中筋小麦扬麦12号、弱筋小麦扬麦9号为材料,在缺磷土壤(速效磷含量4.10mg/kg)上研究了施磷量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中优9507在施磷量(P2O5)0~144kg/ha,中筋小麦扬麦12号和弱筋小麦扬麦9号在施磷量(P2O5)0~108kg/ha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继续增加施磷量,籽粒产量则呈下降趋势。中优9507与扬麦12号清蛋白含量施磷处理均高于不施磷处理,扬麦9号施磷则降低了清蛋白含量;增施磷肥后中优9507球蛋白含量下降,扬麦12号先下降后上升,而扬麦9号球蛋白含量有所上升;在上述施磷量范围内,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均随施磷量增加而下降,继续增加施磷量,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下降,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64.
种植密度对中、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弱筋品种扬麦9号和中筋品种扬麦1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中、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扬麦9号密度从105×104/ha增至240×104/ha时,产量、总淀粉含量上升,蛋白质含量下降,密度再增加则呈相反趋势;扬麦12号密度从105×104/ha增至150×104/ha时,产量、总淀粉含量上升,密度再增加亦呈相反趋势。当密度增加至240×104/ha时,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密度再增加则蛋白质含量略有上升。在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品种扬麦9号最优密度为240×104/ha,此密度下有利于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协调发展,生产中采用200~250×104/ha基本苗较为适宜;中筋品种扬麦12号最优密度为150×104/ha,此密度下可实现优质高产,生产中采用130~170×104/ha基本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5.
氮素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淀粉形成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为了给弱筋小麦保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长江中下游主推的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氮素对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比例相同,减少施氮量,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增加;施氮量相同,氮肥前移,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增加;氮肥后移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随施氮量的不同而不同。低施氮量下,随氮肥后移,直链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高施氮量下则相反。因此弱筋小麦栽培应降低总氮肥施用量,控制中后期施氮量并使氮肥前移。强、弱势粒淀粉含量差异显著,强势粒淀粉积累量高于弱势粒。不同处理间淀粉粒形态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6.
通过分析不同品种、不同群体小麦各花位籽粒之间重量的差异,结果表明。2粒小穗粒重差异较小,3粒及3粒以上小穗以第2粒为最重,最高花位籽粒粒重显著低于低位花。不同花位籽粒的灌浆历期相近,灌浆速率差异与粒重一致。高位花由于分化迟,组织结构与活力不如低位花。在获得光合产物的分配上处于劣势。栽培措施可以改变各花位籽粒粒重及平均粒重,但要改变粒重差异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小麦花后旗叶和籽粒中内源激素、蔗糖含量及籽粒中淀粉积累的动态变化,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材料在两种施肥处理条件下分析了花后内源激素和蔗糖含量变化与籽粒淀粉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氮肥后移的处理旗叶中ZRs、iPAs含量的增加及ABA含量的减少,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蔗糖含量较高,为籽粒合成淀粉提供了充足的碳源物质.籽粒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量灌浆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直、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积累速率峰值期均在花后21~28 d,氮肥后移表现为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中内源激素ABA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GA1/3/ABA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IAA、GA1/3与淀粉积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籽粒中内源激素IAA对淀粉积累速率有极显著促进作用,直接通径系数达0.9627**,GA1/3主要是通过提高IAA含量间接促进籽粒中淀粉的积累,说明适当提高IAA含量有利于促进籽粒淀粉的积累.  相似文献   
68.
稻茬小麦公顷产量9000 kg群体氮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通过基本苗和氮素运筹(氮肥施用量、 施用时期和比例)调控建立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稻茬小麦籽粒产量高于9000 kg/hm2群体的氮素积累、 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稻茬小麦籽粒产量 9000 kg/hm2以上群体拔节期至开花期、 开花期及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分别在N 104~117 kg/hm2、 197~205 kg/hm2、 234~251 kg/hm2,极显著高于籽粒产量 9000 kg/hm2 以下群体。稻茬小麦不同群体开花期叶片、 茎鞘、 穗及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氮素积累量分别为N 89~91 kg/hm2、 74~83 kg/hm2、 32~33 kg/hm2、 177~188 kg/hm2, 有利于实现籽粒产量9000 kg/hm2。花后群体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叶片、 茎鞘及穗轴+颖壳的氮素转运量分别为N 65~73 kg/hm2、 53~54 kg/hm2、 16~20 kg/hm2, 有利于实现籽粒产量9000 kg/hm2。稻茬小麦籽粒产量9000 kg/hm2以上群体100 kg籽粒吸氮量为N 2.9~3.0 kg, 氮素利用效率32.9~34.5 kg/kg, 氮收获指数0.73~0.77。  相似文献   
69.
1984~1987年对小麦不同品种、密度和施氮水平下根系发生规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主茎叶片出生与各叶节次生根开始发生存在(n-3)的同伸关系.各叶节发根力随节位提高而增强.芽鞘节、分蘖鞘节、主茎的1~4叶节和分蘖的1~2叶节一般发根1~2条,其余各叶节可发根2~6条,抱茎叶节最多可发根6~8条.不同密度和施氮量主要影响最上3个叶节的发根力.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弱筋小麦植株衰老特性与籽粒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选用弱筋小麦扬麦9号,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测定和分析了植株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特性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低氮(180 kg/ha)和高氮(240 kg/ha)在氮肥比例[基肥∶壮蘖肥(5叶期施)∶拔节肥(倒3叶施)∶孕穗肥(倒1.5叶施)]为7∶1∶2∶0时的两处理生产的籽粒品质均符合国标(GB/T 17893-1999).施氮量180 kg/ha、氮肥比例5∶1∶2∶2处理植株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Rubisco含量、SPAD值、POD和SOD酶活性在品质符合国标的处理中最高,旗叶蔗糖含量高,籽粒转化蔗糖能力强,产量最高;施氮量240 kg/ha、氮肥运筹5∶1∶2∶2处理,虽然有效延缓了植株衰老,产量最高,但籽粒品质不符合国标.说明弱筋小麦扬麦9号后期衰老速率快虽有利于降低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但不利于产量提高;延缓衰老虽有利于产量提高,但易致品质下降.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扬麦9号采用施氮量180 kg/ha、氮肥运筹5∶1∶2∶2的栽培方式,后期衰老速率适度,有利于品质改善,产量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