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1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478篇
林业   473篇
农学   455篇
基础科学   321篇
  768篇
综合类   2600篇
农作物   433篇
水产渔业   251篇
畜牧兽医   1016篇
园艺   438篇
植物保护   35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黄牛血糖测定三种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10~36月龄的役用母黄牛5头。用邻甲苯胺(o-TB)法、葡萄糖氧化酶(GOD)法和福-吴(Folin-Wu)二氏法进行血糖含量的测定。结果分别是:3.76±0.29mmoL/L、3.73±0.21mmoL/L和3.71±0.24mmoL/L。经统计分析,三种不同方法测定血糖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邻甲苯胺法较为理想,它具有所需试剂种类少、测定时间短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建议以其作为黄牛血糖测定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2个试验对母猪在分娩圈和分娩栏中的卧向行为进行了观察,试验一中,选择10头大白(Yorkshire)经产母猪作为观察对象,试验二中分别选择10头大白(Yorkshire)经产母猪和10头长白(Landrace)经产母猪作为观察对象。观察采用瞬时记录方法,每周观察三次,隔日观察,每天上午、下午各观察一次,每次3h,每次观察间隔5min。观察中发现,母猪卧向以向外为主。分娩栏(四周是栏杆)中的母猪以选择卧向外(向北)为主,其次是卧向内(向南),卧向左和卧向右最少且差异不显著,上栏前和下栏后差异不显著。分娩圈(四周是墙壁)中母猪以选择卧向外为主,卧向内最少,卧向左和卧向右差异不显著。长白母猪比大白母猪选择卧向外的多,妊娠阶段比哺乳阶段选择卧向外的多。  相似文献   
23.
野外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一只野外放归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其圈养双胞胎兄弟的肠道菌群进行了比较。从放归大熊猫粪便中分离出17种肠道菌,优势菌群为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与圈养大熊猫相比,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中优势菌群的种类未发生改变,但是肠球菌数量增加,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减少。研究发现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中的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有较大波动,乳杆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波动不大;而圈养大熊猫三种优势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波动都不大。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江苏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和免疫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2016年采集的2 715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 gE和gB抗体检测。结果显示:PRV gE样品阳性率为18.49%,场点阳性率为25.07%;PRV gB样品阳性率为55.35%,场点阳性率为70.21%。结果表明:江苏省PRV野毒感染情况较严重,且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各地市的防控效果差异较大;规模场是净化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对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重要值、方差比率、χ~2统计量和Ochiai(OI)指数等种间联结性指标进行测定,旨在揭示该群落优势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及种对间关联性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香蒲桃是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的主要建群种;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19个主要种群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反映了该群落尚未达到稳定的演替阶段;χ~2检验结果显示该群落优势种群正关联种对与负关联种对数量相当,无关联种对数较少,分别占总对数的42.7%、43.3%和14.0%,显著正关联种对数为1对,极显著和显著负关联种对数为2对;Ochiai(OI)指数显示66对种对的OI值落在[0.6,1],反映出热带海岸次生林主要种对间关联程度较为紧密。综上所述,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优势种群种对间种间关联明显,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整体趋向稳定发展,实践中为加快热带次生林演替的进程,应重点保护正联结性较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地梢瓜琥珀酸合成代谢的影响,为其琥珀酸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梢瓜和雀瓢幼苗为试材,设对照(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24.44%)的65%~70%,下同)、轻度(45%~50%)、中度(25%~30%)和重度(5%~10%)4个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根、茎、叶中琥珀酸含量和琥珀酸合成酶活性,比较不同处理各指标的变化,分析琥珀酸与其合成酶的关联性。【结果】(1)琥珀酸在地梢瓜和雀瓢的根、茎、叶中均有分布,地梢瓜不同器官中的琥珀酸含量表现为叶根茎,而雀瓢则表现为叶茎根。(2)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地梢瓜和雀瓢叶、根中的琥珀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以中度干旱胁迫处理下最大。(3)地梢瓜和雀瓢叶中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琥珀硫激酶(STK)、琥珀酸脱氢酶(SD)、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均在重度干旱胁迫处理下最大。(4)相关性分析表明,地梢瓜和雀瓢叶中琥珀酸含量与GABA和SD活性呈负相关。【结论】适度干旱胁迫能够促进地梢瓜和雀瓢琥珀酸的积累。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琥珀酸合成以三羧酸循环途径(TCA)为主,重度干旱胁迫下以γ-氨基丁酸代谢支路(GABA shunt)为主。  相似文献   
27.
张瑜  严琳玲  罗小燕  白昌军 《种子》2017,(11):44-48
以自然高温胁迫下的11份蝴蝶豆为材料,研究叶片厚度、叶绿素值、叶片含水量、电导率值和丙二醛(MDA)含量等外观和生理指标与对照的差异,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材料C4、C6、C11的生长表现较好,在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叶片含水量、MDA含量中的综合反应均较好,相比其它8个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对耐高温特性,C1和C5的综合反应较弱,为热敏材料.  相似文献   
28.
以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33个乡土树种为研究对象,使用半球面影像技术和Li-6400光合仪分别获取林木冠层结构、光分布和光合作用指标,用方差分析和粗糙集理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冠开度、叶面积指数、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透光率和净光合速率均在各树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各指标在树种间的变化幅度也各不相同,其中林冠开度、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透光率的变化幅度均超过了20%,分别为29.95%、20.40%、23.77%和22.56%,而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24和7.80。林冠结构和光分布均对林木净光合速率有重要贡献,但其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林冠开度最大,重要值为1/11,其余几项指标对光合作用的重要性相同,为2/33,略小于林冠开度的重要性。在评价林木冠层结构和光分布对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力中,林冠开度贡献的权重最大,为0.27,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透光率贡献的权重均为0.18。冠层结构和光分布对林木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力在一定程度可指示冠层结构和光分布的合理性,与林木净光合速率大小不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它只表明冠层结构和光分布对林木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9.
内蒙古乌拉盖草原湿地中下游植被退化演替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乌拉盖草原湿地植被退化问题,采用植被生态调查方法进行生态损伤评估和植被演替趋势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在乌拉盖河截流5年内,乌拉盖湿地中下游植被退化迅速,原生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基本消失,群落高度和盖度迅速降低,原生植被群落重要值显著降低,次生植被群落重要值增加;植物种的数量大量减少,植物多样性严重降低;一年生草本植物数量和比例明显高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部分荒漠化严重地区还出现超旱生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乌拉盖草原湿地已经从草原湿地植被演替为碱蓬盐化草甸植被和盐漠化裸地.  相似文献   
30.
无人机施药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用无人机防治新疆南部地区棉蚜的可行性并筛选防治效果好的杀虫剂及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助剂,研究了采用大疆MG-1S型无人机喷施不同的杀虫剂+助剂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并对无人机飞防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G-1S型无人机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SC) 225 mL/hm2(制剂量,下同)时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最好,优于喷施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WG) 30 g/hm2和70%啶虫咪WG 60 g/hm2。在添加助剂方面,以分别在70%啶虫脒WG 60g/hm2和70%吡虫啉WG 30g/hm2中添加15 mL/hm2的高工效通用助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聚合物类助剂和飞防增效剂;而在22%氟啶虫胺腈SC(150 mL/hm2)中,以添加150 mL/hm2的飞防增效剂的效果最好,其次为矿物源类、有机硅类和聚合物类助剂。采用无人机施药,在施药后3 d和5 d的防治效果与采用机械+人工拖管施药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无人机田间作业施药液量减少1/3,工作效率提高3倍,机械作业费减少60元/hm2,可满足现代农业高效、节药和降低成本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