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9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817篇
林业   672篇
农学   537篇
基础科学   415篇
  960篇
综合类   4140篇
农作物   578篇
水产渔业   349篇
畜牧兽医   1825篇
园艺   502篇
植物保护   50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445篇
  2020年   422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787篇
  2011年   758篇
  2010年   740篇
  2009年   630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Spodopetera exigua(Hübner)多酚氧化酶(PPO)和羧酸酯酶(CarE)的影响,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表现了很高的毒力,对三龄幼虫的LC50值为0.80 mg/L。离体条件下,1.0×10-3~0.5 mg/L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的抑制率超过50%,且表现为随药剂浓度的增加抑制能力增强的趋势。活体条件下,0.1~0.8 mg/L多杀菌素在处理的早期诱导虫体内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但12 h后却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1.0×10-3~1.0 mg/L多杀菌素在离体条件下对羧酸酯酶不表现任何抑制作用,但活体条件下同样能诱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992.
三角帆蚌外套膜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cDNA文库EST序列,通过BLAST分析注释基因功能,发现35个与免疫防御功能相关的基因。根据其功能,这些免疫相关基因可划分为7类,即细胞免疫过程(2个)、蛋白酶和蛋白酶调节子(9个)、压力蛋白(7个)、抗菌肽(5个)、溶酶体酶(2个)、粘着蛋白(3个)及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7个)。免疫相关基因在三角帆蚌外套膜中的广泛表达表明外套膜是重要的免疫组织。该研究为三角帆蚌外套膜分子免疫机理研究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993.
首次测定美洲红点鲑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测定5.75s-1,9.60s-1,11.50s-1,23s-1,46.0s-1,115.0s-1,230.0 s-1 7个切变率全血粘度和230s-1切变率测定血浆粘度。并统计分析生理和生化指标与全血粘度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全血粘度主要因子为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p)、血清胆固醇(Cho),而影响血浆粘度的主要因子是红细胞压积(HCT)。  相似文献   
994.
三角帆蚌HcTyr基因内壳色性状相关SNP筛选及图谱定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三角帆蚌HcTyr基因与内壳色性状的相关性,本实验根据已分离的三角帆蚌HcTyr基因进行引物设计和片段扩增,并用144只三角帆蚌对其多态性进行筛选和验证,卡方检验分析了SNP位点和三角帆蚌内壳色相关性,并对HcTyr基因进行了图谱定位。结果显示,在HcTyr基因上筛选出8个SNP位点,其中有7个SNP位点与三角帆蚌内壳色L、a及d E呈显著相关性,用这7个SNP位点做单倍型构建和分析,发现Ⅱ、Ⅲ及Ⅳ这3种单倍型在白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而Ⅴ和Ⅶ这2两种单倍型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白色群体。进一步在商业养殖群体中验证发现,Ⅳ和Ⅶ这2种单倍型可分别作为白色和紫色群体的优势单倍型。研究表明,三角帆蚌HcTyr基因可作为内壳色相关的候选基因,其部分SNP位点可用于三角帆蚌分子辅助育种。另外本实验还将HcTyr基因定位在三角帆蚌LG16连锁群上,这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调控珍珠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以辽宁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为试验场所,研究施以3种肥料(化肥、鸡肥、化肥与鸡肥的混和肥)对土池培育小球藻的主要营养指标——脂质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混合肥所培养的小球藻,其藻细胞密度略高于化肥组和鸡肥组;混合肥组小球藻的脂质含量(鲜质量的5.36%)也高于化肥组(鲜质量的4.02%)和鸡肥组(鲜质量的2.89%);混合肥组小球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优于单一施化肥或鸡肥的小球藻。因此,在土池中施混合肥更有利于培育出高质量的小球藻。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混养生态系统模拟试验研究了紫贻贝(Grateloupia lanceolata)和披针形蜈蚣藻(Mytilus edulis)不同养殖密度组合下的生态混养状况。选取壳长(45.14±3.85)mm的紫贻贝和长度(62.48±7.38)mm的披针形蜈蚣藻,采用5种湿重配比进行混养实验,分别为G1(1∶0)、G2(1∶0.25)、G3(1∶0.5)、G4(1∶1)和G5(1∶2)。每种组合中紫贻贝密度均为0.63 ind·L~(-1),而披针形蜈蚣藻密度分别为0 g·L~(-1)、1.25 g·L~(-1)、2.5 g·L~(-1)、5 g·L~(-1)、10 g·L~(-1)。36 d后,G3组中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为(0.21±0.03)%·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11±0.028)~(0.21±0.03)%·d-1,P0.01],而单养组的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仅为(0.063±0.022)%·d-1;G3组中披针形蜈蚣藻特定生长率为(0.96±0.20)%·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62±0.16)~(0.96±0.20)%·d-1,P0.01]。G3组生态系统对营养盐(NO_3~--N、NO_2~--N、NH_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1.40)%、(96.79±1.97)%、(98.38±2.06)%、(96.86±3.16)%,显著高于G2组(P0.05),而与G4和G5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当紫贻贝与披针形蜈蚣藻湿重比为1∶0.5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海洋经济前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洋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加强海洋经济的预测研究将有利于认识海洋经济发展规律、确定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和实现海洋开发战略目标。文章主要运用趋势外推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构建海洋经济预测模型,利用历史统计数据,预测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8.
Cu2+、Zn2+和Cd2+对茂名海域文昌鱼酸、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在Cu2+质量浓度为0.096 mg/L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均不受抑制作用,在Cu2+质量浓度为0.16、0.256、0.356 mg/L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的ACP、ALP活性均显著受抑制(P<0.05),随时间延长和质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在Zn2+质量浓度达到0.195 mg/L时,文昌鱼的ALP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受抑制作用显著(P<0.05),随质量浓度增加,受抑制作用增强;ACP在Zn2+质量浓度达到0.39 mg/L时,文昌鱼ACP第10 d影响不显著(P>0.05),第20 d和30 d表现出显著(P<0.05)抑制作用,超过这一质量浓度,受抑制作用增强.在Cd2+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ALP在Cd2+质量浓度为0.4 mg/L时,抑制显著(P<0.05),在此质量浓度水体中的文昌鱼ACP在第30 d测定时也表现为抑制显著(P<0.05),随时间延长和质量浓度增加,文昌鱼ACP、ALP活性受抑制作用增强,在最高质量浓度为2.0 mg/L时,至中期已经死亡.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茂名海域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耐受亚硝酸盐(NO-2)的极限和在NO-2胁迫条件下体重及磷酸酶(ACP)、酚氧化酶(PO)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文昌鱼在(25±1)℃温度条件下在96 h内耐受NO-2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262.98 mg/L.在水体NO-2质量浓度不超过0.34 mg/L时,ACP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0.24 mg/L时对碱性磷酸酶(ALP)及PO有显著影响,差异显著(P<0.05);大于12.07 mg/L时,对文昌鱼ALP、ACP及PO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NO-2质量浓度达到33.44 mg/L时,文昌鱼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受抑制作用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不同模型估计虹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2001至2006年5个品系虹鳟生长性状(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的测定数据,应用单性状和两性状动物模型估计遗传参数并对方差组分的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如下:体重的遗传力为0.20±0.05~0.45±0.03、体长为0.27±0.04~0.60±001、肥满度为0.32±0.06~0.47±0.03.虹鳟12月龄的生长性状间存在着较强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其中表型相关为0.92、0.84、0.88,遗传相关为0.92±0.03、0.90±0.05、0.92±0.02;18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53±0.01、0.51±0.05~0.43±0.02、0.22、0.06~0.22;24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31±0.04、-0.91±0.14、-0.90±0.11、0.36、-0.03、-0.13;从不同模型的比较结果来看,体长和肥满度性状均以用两性状动物模型检测效果较好,体重则表现为单性状动物模型强于两性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