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6篇
基础科学   7篇
  8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71.
黄金生 《吉林林业科技》2008,37(1):32-37,42
采用现场模拟造材方法,建立了各树种(组)单株材种出材率模型,提出了编制单株各树种(组)单株树木材种出材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数理统计原理编制吉林省各树种(组)材种出材率。  相似文献   
72.
制浆用竹材生物结构及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温州主城区绿化现状的调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温州主城区作为高密度人口城市,应该见缝插针的进行全方位绿化,利用乔、灌、花组成多层次的绿化空间,实现立体绿化,合理布局树种,尽量少建草坪,重视林荫大道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以提高城市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4.
毛竹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毛竹是粤北地区短轮伐期先锋树种,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探讨了母竹移栽造林不同造林清理方式、不同造林时间、不同种苗产地对毛竹成活率、出笋率的影响,为林业生产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为解决稻田氮素低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双季稻田间试验,采用动态室法监测基肥和穗肥施用不同用量氮素后的土壤氨挥发特征及田面水氮形态含量特征.[结果]早稻基肥期土壤氨挥发损失峰值于施肥后第5d出现,第9d接近对照水平;晚稻同期及穗肥期土壤氨挥发损失峰值均于施肥后第1d出现.基肥氨挥发损失量低于穗肥,晚稻高于早稻.早、晚稻平均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2.99%和21.79%.施氮提高氨挥发损失量和累积损失量,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地增加.氨挥发损失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氨挥发损失量和磷肥施用量均与田面水铵态氮、硝态氮和溶解性总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施氮通过提高田面水氮含量促进稻田氨挥发损失.通过合理施肥、改变肥料特性等措施降低施肥后田面水中氮含量降低,从而减少稻田土壤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76.
温州低产油茶林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温州油茶生产现状调查,找出了温州现有低产油茶林的成因。并提出针对不同情况的低产油茶林有区别地进行改造;通过清理林地、整枝修剪、调整密度、深挖垦复、蓄水保土、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更新品种等措施来提高油茶产量。针对当地劳动力成本较高的特点提出温州可以利用雄厚的民间资本走油茶精深加工之路。  相似文献   
77.
百菌清是杨梅生产上普遍使用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在杨梅采收前预防杨梅褐斑病和赤衣病。试验结果表明,在杨梅果实生长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次,施药后5d、12d、19d、26d、33d杨梅果实中的百茵清最终残留量分别为6.353、1.658、1.102、0.503、0.236mg/kg,其中施药后33d杨梅果实中的百菌清最终残留量符合《DB33/372.3—2008〈无公害杨梅〉(浙江省地方标准)》百茵清的最大残留限量≤0.5mg/kg的规定。  相似文献   
78.
广西蔗区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广西甘蔗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甘蔗科学合理种植及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完善广西蔗地土壤肥力评价体系.[方法]对采自广西甘蔗种植区3 006个样点的耕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并采用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蔗区土壤质地粘重,绝大多数土壤偏酸性,平均值为4.94;土壤有效硼缺乏,平均含量为0.24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平均值为62.34 mg/kg;有机质含量一般,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钙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蔗地土壤肥力为Ⅲ级,即低肥力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0.56.单项肥力指数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镁,速效,有效锰,碱解氮处于贫瘠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肥力水平.[结论]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肥力总体属于较低水平;采用上述综合评价方法,可提高土壤肥力评价的定量化水平和科学性,从而可减少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目的】确定广西赤红壤区玉米种植体系的农田适宜氮肥施用量,为该地区玉米产业的高产高效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春-秋连续2季播种种植玉米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0、180、240、300、360和480 kg/hm~2)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0~10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春、秋玉米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氮肥当季利用率则呈现显著降低趋势。②施用氮肥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以硝态氮为主,且硝态氮主要残留在0~40 cm土层,铵态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③施用氮肥可显著影响0~100 cm土层土壤的无机氮积累量,施氮量高于360 kg/hm~2时,土壤的无机氮积累量增加显著。土壤氮素盈余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春玉米生长季氮肥盈余部分绝大多数在土壤中残留,到秋玉米季继续施用高量氮肥,则同时显著增加土壤氮素残留和表观损失,且氮素表观损失量增幅更大。④土壤无机氮残留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指数增加关系,氮肥当季利用率与施氮量呈幂函数降低关系,春玉米生长季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与氮肥利用率交于200和322 kg/hm~2处,秋玉米生长季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与氮肥利用率交于211和300 kg/hm~2处。【结论】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春秋连作体系中的氮肥残留后效作用,兼顾作物产量、环境效应与肥料效应,广西赤红壤玉米种植区的适宜氮肥季用量为N 200~300 kg/hm~2。  相似文献   
80.
[目的]明确施肥后玉米的镉(Cd)污染风险,为指导Cd污染未超标土壤上玉米合理施肥及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在玉米季分别设不施肥(CK)、施入氮钾肥(NK)及氮钾肥配施不同用量钙镁磷肥(NP1K、NP2K、NP3K、NP4K)等6个处理,研究施肥后玉米产量及秸秆和籽实的Cd吸收累积量,分析其与种植后土壤pH、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Cd、全Cd等的相关性,并对土壤Cd平衡进行探讨.[结果]氮钾肥施用及氮钾肥配施钙镁磷肥均能显著促进玉米生长(P<0.05,下同).与CK相比,NK处理显著提高玉米秸秆和籽实的Cd含量及其累积量;在氮钾肥配施钙镁磷肥各处理下,尤其当施磷量(P2O5)高于150 kg/ha时,秸秆Cd含量显著低于CK,而籽实Cd含量与CK相当或显著降低;秸秆和籽实的Cd含量及其累积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实Cd含量分别与土壤有效Cd、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速效磷、pH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秸秆Cd含量与速效磷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d平衡表明,只有在秸秆全量还田,且高量施用磷肥(P2O5600kg/ha)的情况下,土壤Cd才会累积,且安全年限较长.[结论]在Cd污染未超标土壤上施人适量氮钾肥或氮钾肥配施钙镁磷肥基本上不会构成玉米地和玉米的Cd污染超标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