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日本革菌摇床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8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和4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具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活性。正丁醇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更佳,但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不如乙酸乙酯萃取物。在50 mg.mL-1药液浓度下,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明显抑制西瓜枯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75%以上;正丁醇萃取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80%以上。随着浓度的降低,两相萃取物的抑制率均明显减小。日本革菌发酵液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2.
苦楝内生真菌的初步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苦楝(Meliaazedarach L.)的根、茎、叶、果实中分离得到99株14个属的内生真菌(33株因不产孢子未鉴定)。其中7月分离得到7个属,10月得到14个属的内生真菌。由分离结果可知,根、茎中内生真菌的属多于叶和果实,且曲霉属的灰绿曲霉组、链格孢属和未见孢子Ⅰ在全株均有分布。对各菌株次生代谢物进行检测,可知O-L-5、O-SCⅡ-4和O-RC-3能产生较多的苦楝素,为目的菌株。  相似文献   
43.
为促进沙棘事业的发展,方便沙棘文献资料的查询和运用,在收集、整理和汇总现有沙棘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微机技术研建了沙棘文献资料查询与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44.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与个体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的4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对杜仲个体生长发育特性与其次生长谢物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杜仲个体生长发育特性(遗传因素)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的重要因素;芽开锭期早的个体,其次生代谢物含量高于芽开绽期晚的个体;椭圆形叶的杜仲胶含量明显高于卵形叶的个体;叶面积与杜仲胶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光皮类型的京尼平甙酸、京尼平甙含量高于粗皮类型;树木的性别、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则对次生代谢物含量无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杜仲的良种选育提供了表型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
从98株分离自大连海域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共附生的真菌中,筛选得到具有较强杀虫抗菌活性的丝状真菌Hmp-F73。96孔板卤虫生物检测(brine shrimp assay,BSA)结果显示,该菌株发酵滤液甲醇提取物浓度为0.25μg.mL-1时,卤虫校正死亡率为100%;甲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洗脱得到7个馏分,其中馏分3浓度为400μg.mL-1时对甜菜夜蛾具明显抑制取食活性,拒食率达到85.25%;1mg.mL-1的馏分6对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抑菌圈直径达9.25mm。经色谱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4个杀虫抗菌活性化合物,氢核磁数据显示这些化合物均属于12,13-环氧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及ITS1-5.8S-ITS2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  相似文献   
46.
陕西永寿沙棘集团公司沙棘保健醋、沙棘果茶投产鉴定暨新闻发布会日前在西安举行。据省食品监督检验所、陕西中医学院专家、教授鉴定,沙棘保健醋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锌、铁等微量元素,其维生素含量高出普通醋20倍。既可调昧,又可温饮,具有增进食欲、降压减脂、软化血管、养颜润肤、健脑乌发、调理脾骨、防胖减肥、柔合骨骼的神奇功效。该品已荣获,93中国科技之光食品行业成果博览会金奖等四项大奖。沙棘果茶是新型果汁果肉饮料。选用野生沙棘果为主要原料,经科学方法精制而成。具有天然色泽和鲜果汁特有的清香风昧。能显著激活人体内超…  相似文献   
47.
褐多孔菌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DA培养基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对最佳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和培养基装液量进行筛选,并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其最佳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PDA液体培养基(葡萄糖马铃薯液体培养基+酵母粉5.37 g/L+葡萄糖26.31 g/L),褐多孔菌在培养液装液量为每250 mL中装入60.74 mL,经28℃,150 r/min旋转振荡培养68.32 h,次生产物对小麦赤霉的抑制作用最强。培养基优化后褐多孔菌的抗菌活性显著提高,表明响应面法在培养基优化中十分有效,相对简单,且节省时间和材料。  相似文献   
48.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季节和地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等次生代谢物季节、地域差异性。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杜仲叶中这3种主要次生代谢物。结果表明,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6月份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562%、2.258%和0.571%。另外,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地域差异性显著,即对于同一年龄、同一杜仲品种而言,气候条件较差地区(年平均气温6.8~8.8℃、绝对最低湿度-29.6%~-22.6%、年降雨量576.7~1048 mm)杜仲叶次生代谢物含量高。由此得出,气候条件影响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的合成积累,而6月份为杜仲叶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49.
紫薇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系统回顾了有关紫薇属植物种质资源、栽培繁殖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突出阐述了花色、花香、花型等重要观赏性状的研究现状, 提出了保存种质资源, 丰富花色花香, 选育优良品种, 研究药用成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0.
中国沙棘果实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Rousi果实中分到3种黄酮化合物,经光谱法和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1),山奈酚(Kaempferol,2)和芦丁(rutin,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