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园艺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年来,晋城市和沁水县政府为了鼓励和扶持发展养殖事业,多次投入资金在全县范围内帮助农户建设了许多规模化示范养羊园区,但是坊问传说着部分乡镇养羊园区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荒芜的现象,笔者为了澄清事实,于2010年8月中旬对龙港镇养羊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供政府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2.
对引进的欧美杨无性系925号、2223号、3512号和4395号的苗木生长量、抗病性以及幼树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3512号苗期抗病性强,其1年生苗木叶片平均受害率和感病指数分别为16.96%和7.91,比抗病的107号杨低21.0%和30.9%。无性系925号和2223号速生,幼树生长量超过或接近速生的107号杨,抗病性中等。无性系4395号生长速度和抗病性均较差。造林试验初步表明,4个欧美杨无性系在陕西关中和陕北都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3.
84K杨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4K杨是一个白杨派杂交品种,树干端直,树形美观,寿命长,材质好,雄性,不飞絮,生长迅速,无性繁殖相对容易,是营造防护林、用材林和城乡绿化的一个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34.
黑杨无性系苗木年生长规律及抗病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育苗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6个黑杨派杂种无性系苗高年生长动态,比较了它们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无性系苗高年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苗高生长进程,相关系数都达到0.99以上;苗高年生长进程划分为3个阶段,即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各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和累积生长量差异很大,速生期持续时间50 d左右,占全生长期1/4,生长量约占年生长量的58%左右;无性系对2种叶部病害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107、108杨对叶枯病高抗,对黑斑病的感病指数都低于其它4个无性系,中林美荷杨的抗性较差;综合表型性状比较,欧美杨107号和108号苗期生长量大,抗病性强,苗干通直,叶形呈正三角形,落叶期晚,是生产上适宜推广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35.
杨树新品种—14、30、85号毛白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30、85号毛白杨无性系是陕西省林科所(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科院)杨树育种组选育出的杨树新品种。1981—1983年,在陕西省毛白杨分布的13个县进行普遍调查,选择毛白杨优良单株125个。经过14年的多学科协作研究,最后综合评价,筛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该项研究1994年通过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36.
叶片不同保存方法对杨树基因组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树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SDS法提取基因组DNA,分析5种不同保存方法对样品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A260 /A280、琼脂糖凝胶电泳、ISSR-PCR扩增分析对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低温保存杨树叶片是比较理想的方法,而在远距离野外资源调查收集时,采用硅胶干燥保存样品是比较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意大利银白杨(I-101)×毛白杨4个优良杂种无性系和4个对照无性系(84k、I-101、新疆杨、毛白杨30号)的抗旱性进行研究,比较8个无性系的叶片厚度、主脉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等9项旱生指标,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3项典型性高的指标,包括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进一步结合隶属函数法对8个白杨派无性系的抗旱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抗旱性差异明显,抗旱性强弱表现为‘03-4-22’84k新疆杨I-101‘03-5-17’毛白杨30号‘03-6-11’‘03-4-9’;研究认为无性系‘03-4-22’抗旱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38.
采用室内切枝水培杂交技术,将美洲黑杨(I-69杨,西大寨美洲黑杨)与青杨杂交,结果表明,两个组合杂种苗生长量较高,与父母本对比表现出一定优势,苗高变异系数分别为14.64%和19.54%,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24.67%和22.53%,遗传变异系数大,选择基础好。美I-69杨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坐果率和移栽成活率均较高,分别为90%和87%,抗病性和抗虫性也优于另一组合,有望在后代群体中选育出速生及抗病抗虫性强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9.
10个白杨派无性系抗寒性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6个I-101(Populus alba)×84K(P.alba×P.glandulosa)优良杂种无性系(‘02-3-32’‘02-8-21’‘02-21-13’、秦白杨1号、秦白杨2号、秦白杨3号)、4个I-101×毛白杨优良杂种无性系(‘04-16-10’‘04-14-15’‘04-17-12’‘04-19-14’),以及I-101、84K、毛白杨30号3个对照无性系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在一系列低温胁迫(-15、-20、-25、-30、-35℃)处理24 h后,测定他们的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4个不同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各无性系的抗寒性的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明显,抗寒性由强到弱表现为秦白杨2号、‘04-16-10’‘04-14-15’‘02-21-13’、秦白杨3号、84K、I-101、秦白杨1号、毛白杨30号、‘04-17-12’‘04-19-14’‘02-3-32’‘02-8-21’。研究表明,在4个抗寒指标综合评价中,秦白杨2号抗寒性表现最好;‘04-16-10’与‘04-14-15’抗寒性也明显强于其他无性系,可为抗寒性优良新品种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回顾了近50年来,陕西杨树育种发展历史及取得的成就,提出了目前陕西杨树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陕西杨树育种研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