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水稻倒伏是多方面、综合性因素造成的,是阻断营养运输、产生空瘪粒、影响米质的重要原因,是增加劳动成本、制约产量提高的重要瓶颈.2010年,全县耕地倒伏现象十分突出.为了有效避免和减轻这种现象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保障功能叶片光合作用强劲,养分输送籽粒充实度完好等高产性状的稳定表现,增强应对"大风、多雨"等自然条件的抵御能力,根据当前水稻倒伏发生的规律和特征,围绕品种、灌水、施肥、防病、种植密度、状秧等几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一下预防与防治水稻倒伏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2.
为了探讨不同根瘤菌剂的施用效果,以‘合丰55号’大豆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根瘤菌及组合菌对大豆叶部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瘤菌及组合菌施用能够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指数、SPAD、干物质积累和根瘤数,显著增加产量。与对照相比,株高分别提高8.4%和10.0%;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47.1%和41.2%;叶片SPAD值分别提高8.4%和11.1%;植株干重分别提高43.0%和60.7%,单株根瘤数分别提高44.0%和50.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根瘤菌及组合菌施用能够显著提高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8.3%和27.7%。综合以上分析,大豆施用组合菌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3.
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干物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干物质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干物质明显高于PK(不施氮肥)和CK(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33.0%~52.4%和49.5%~71.3%,且NPK+DD2(基肥+氮肥深追二次)处理较NPK+SD1(基肥+氮肥浅追一次)处理干物质量提高14.6%。追氮提高寒地玉米单穗穗行数,显著提高了行粒数和百粒重,提高寒地玉米产量,与PK处理相比产量提高54.4%~73.2%;NPK+DD2、NPK+DD1(基肥+氮肥深追一次)与NPK+SD1处理相比产量提高8.76%~12.2%,以NPK+DD2处理产量最高,收获指数最高,达到63.06%。追氮改善寒地玉米品质,与CK和PK处理相比,蛋白质分别提高为2.05%~2.38%和2.24%~2.57%,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0.33%~0.58%和0.14%~0.39%,淀粉含量分别提高1.81%~2.11%和0.29%~0.59%,赖氨酸含量降低0.01%~0.02%和0.02%~0.03%。不同追氮方式有利于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子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且氮肥深追好于氮肥浅追,以NPK+DD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4.
基于LCA方法对能源作物甜菜耕作栽培方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建立环境协调型能源资源的供给体制,利用甜菜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料,在其节能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淡色火山灰土壤为供试土壤,播种采用直播方式,栽培采用简易耕作栽培技术,以移植和不耕起直播方式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含间接投入的2年平均分析结果,不耕起直播方式的能量收益是105 GJ/hm2,与现行的耕起移植方式112 GJ/hm2比较略低。但是,不耕起直播方式的产出与投入比为3.61,与耕起移植方式的产出与投入比3.01比较,呈现出高效率的趋势。同时,LCA方法评价结果表明,不耕起直播方式的CO2排出量是耕起移植方式的71%,环境负荷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5.
李峰  马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89-1190,1206
人口预测是生态规划的重要环节。目前预测人口规模的方法模型多种多样,但各有利弊。在人口流动性强的地区,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关系密切,利用经济总量(GDP)、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预测未来劳动力数量,进而预测总人口规模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6.
马铃薯地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作物,其分布广,适应性强,而且是一种高产、稳产的作物,该作物具有适应冷凉气候的特征,成为循化县的主栽作物种类。但马铃薯由于受病毒病的侵染危害和良种繁育的不完善,缺乏一整套保纯防病措施,再加上耕作粗放和贮藏管理不完善,使高产优良的马铃薯品种大面积推广受到阻碍,为此,引进脱毒马铃薯,扩大种植面积,让老百姓通过地膜覆盖栽培脱毒马铃薯,使农民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17.
宁夏天然草原连续两年发生菟丝子危害,根据调查,菟丝子寄主共10科33属36种,通过对菟丝子生物学特性的监测。测定了不同药剂对菟丝子发芽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菟丝子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8.
通过运用氮素调控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施肥观念及方法,避免了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实现水稻生育性状的改善,使水稻生育期提前,叶色变化明显,叶片挺立,植株挺拔,抗逆性强;并且水稻的产量性状也得以提高,穗大,籽粒饱满,产量可达到600 kg/667 m2以上。  相似文献   
119.
凤城市园林树木病害及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株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研究了凤城市园林绿化树木上病害的种类及其发生程度,并根据发生现状综合分析了病害发生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园林绿化各类树木上病害是普遍存在的,针叶乔木当中松类发病的种类最多,阔叶乔木中银杏病害突出,灌木病害发生较轻;树木病害按病原分共4大类38种,其中生理类病害1种、细菌类病害2种,病毒类病害1种,真菌类病害34种。叶部和干部病害种类占的比例大。适宜的自然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差、树种配置不合理、外来病害的侵入和园林管护混乱是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0.
为了实现变量施肥过程中多种固体肥的实时自动配比、提高施肥控制系统的排肥量控制准确率,采用增量式PID闭环控制算法设计基于测土配方的多种固体肥精确施肥控制系统及与之配套的施肥装置,实现了氮、磷、钾3种固体肥的适时快速响应和实时精量施入。施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主-从控制器模块、处方图模块、北斗卫星定位模块、测速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施控电机模块和施肥量监测模块等。主控制器主要完成人机交互指令接收、北斗卫星定位信息获取、处方图施肥量查询、车速和施控电机的工作状态监测、从控制器工作指令下达等任务,人机交互模块实现主控制器和手机APP的通信;从控制器主要实现主控制器指令接收和施控电机工作控制。根据播种环节普遍采用中小型播种机的实际情况,模拟播种施肥机具行进速度为3.5~6.5 km/h,进行了实验室单一肥料排肥试验,试验表明,控制系统最大响应时间1.85 s,平均响应时间1.45 s。在设定施肥量50、100、200、300 kg/hm2下,模拟行进速度为4、5、6 km/h时,控制系统的排肥量准确率达97.16%,监测准确率98.56%。进行了田间试验,制作了哈尔滨市双城区东海村测土配方施肥的处方图,在车速为4、5、6 km/h时,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排肥量准确率分别达97.22%、98.60%和97.73%,满足精确施肥系统的施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