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5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5篇
  12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401.
为揭示有机碳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为北京地区实现固碳减排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怀柔区前桥梓村玉米田2016-2019年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实测数据对反硝化-分解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DNDC)进行验证,选取气候、土壤及秸秆还田等主要影响因子对验证后的DNDC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模拟了2种典型浓度路径(RCP8.5、RCP4.5)下该农田未来(至2100年)土壤有机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过校验后的DNDC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该玉米田SOC变化;初始有机碳含量及秸秆还田率是SOC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RCP8.5及RCP4.5下SOC含量增加明显,土壤碳库在2100年达到平衡,2100年有机碳含量分别达到27.70、29.03 g/kg,分别较初始有机碳含量上升197.85%和212.15%。结果表明,DNDC模型可用于该研究区玉米田有机碳变化预测,该农田持续采用当前施肥和秸秆还田管理方式可实现土壤持续固碳。  相似文献   
402.
凉山州高山区面积大,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本地黑绵羊是凉山州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养殖黑绵羊是本地农牧业经济结构中重要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为了全面掌握黑绵羊产业发展现状,制定黑绵羊产业发展措施,项目于2018年组织有关科技人员,以现场测定适宜月龄羊体尺、体重、生理及生化指标,通过调研、专访、座谈等方式,在主要产地养殖场(户)进行实地调查,内容涉及繁殖技术、纯种繁育、育羔技术、疾病控制等,取得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  相似文献   
403.
为了探究枇杷花的美白功效及其功能因子,以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枇杷花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物质的醇提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静态吸附-解析和动态吸附-洗脱实验分别确定D101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中吸附-解析平衡时间和最佳纯化工艺;对纯化物进行HPLC-MS分析,初步鉴定出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在料液比(m∶V)1∶20、50℃和50%乙醇体积分数条件下,进行重复3次,每次1 h,提取枇杷干花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物质,粗提物得率为30.01%;D101树脂对粗提物的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4.5 h,解析平衡时间为3.5 h;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浓度40 mg·mL-1,上样流速3 BV·h-1,洗脱剂为60%乙醇体积分数,洗脱速度4 BV·h-1,纯化物得率为4.39%;纯化物中共鉴定出137种成分,分为黄酮类物质、肉桂酸及其衍生物、苯及其衍生物等26个大类。对比中外文献报道,筛选出槲皮素、异鼠李素、对香豆酸等12种具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为枇杷花在美白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04.
马子钰  马文林 《土壤》2023,55(1):205-210
采用Meta分析法定量研究了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影响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比不还田可显著增加SOC含量,但随土壤深度加大,SOC的增加效果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秸秆还田土壤的固碳速率随还田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0.01),秸秆还田3~5、6~9a及≥10a土壤的固碳速率分别为0.58、0.19和0.09g/(kg·a)。此外,在施氮量100~400 kg/hm2、年均温度≥13℃、年均降水量≥800 mm和初始土壤C/N≥10条件下,0~20 cm土层的固碳作用表现较佳,而超过20 cm深度的土壤固碳作用受上述因素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405.
以山东蒙阴、莱州和栖霞3地老龄苹果园土壤为材料,分别在冬前和冬后采集0~30 cm(上层)与30~60 cm(下层)土层土样,探讨了冻融作用对老龄苹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地苹果园0~30 cm土层各理化性状均显著高于30~60 cm土层,其中速效钾含量差异最显著;冻融处理后,3地上下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性降低,且上层土壤降低最显著,其中蒙阴苹果园上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别降低了40.6%、43.6%和55.7%,3地上下层土壤细菌/真菌比值显著提高、尖孢镰孢菌基因拷贝数大幅下降;冻融处理后,3地上下层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有所降低,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三地上下层土壤CEC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蒙阴苹果园上层CEC降低了41.7%,下层CEC提高了19.2%,栖霞苹果园则相反。综上,3地老龄苹果园土壤经过冻融处理后,显著降低了上下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了上下层土壤细菌/真菌比值,优化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利于缓解苹果园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406.
山西省季节性冻土变化的研究,对于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季节性冻土融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由冻土变化引起土地退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道路施工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山西省1981—2018年10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冻土资料,研究了山西省冻土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主要分析了山西省地面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冻结日数、年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山西省年最大冻土深度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也分析了以上各要素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发现:山西北部冻结最早从9月开始,冬末春初冻结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最大,最晚5月冻土消退;1981—2018年,地面冻结日期全省大部地区呈现不同程度推迟的态势;地面解冻日期呈不同程度提前的趋势,地面冻结日数相应减少;年最大冻土深度由北到南逐渐减小,中部和南部年最大冻土深度呈减小趋势,北部部分地区呈现增大趋势,增大可能与山西北部冬季气候向暖湿型转变有关。气温变暖的背景下,冬季降水、0 cm地温与年最大冻土深度有着较为复杂的响应关系,年最大冻土深度在冬季降水偏多的背景下与0 cm地温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最大冻土深度的减小趋势是对年平均气温升高的直接响应...  相似文献   
407.
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固碳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子钰  马文林 《土壤》2022,54(5):905-911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施肥对中国农田0-20 cm表层土的土壤有机碳(SOC)固定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总体上年均土壤固碳速率(NAC)为0.23 g/(kg·a);同时,单施化肥(CF)、有机肥化肥混施(COF)和单施有机肥(OF)均能显著提高农田有机碳含量,其中,COF组固碳速率最高,为0.36 g/(kg·a),CF组的最低,仅为0.08 g/(kg·a)。研究还得出,较低的初始SOC(<11 g/kg)和年均温度(<9℃),均更有利于土壤固碳;而在较高的初始土壤总氮(≥0.60 g/kg)和作物轮作条件下,施用有机肥比单施化肥有更高的固碳速率。  相似文献   
408.
牛产后子宫复旧延迟会延长繁殖间隔,降低繁殖率。子宫复旧涉及产后子宫组织退化、修复与子宫肌层的重塑,其中干细胞、细胞因子与非编码RNA以及雌激素与孕激素等参与调控产后子宫组织修复与再生。同时,维生素与葡萄糖类物质、中药制剂、免疫调节因子等绿色、无公害防治方法能够有效促进牛产后子宫复旧。本文就牛产后子宫复旧调控机制及促进子宫复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研究动物产后子宫复旧的分子调控机制及研发促进子宫复旧新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09.
针对传统折弯机弯曲型钢时易造成大型型钢局部不可控变形、进料端型钢摆动范围过大不易构建型钢生产线及难以实时检测并控制型钢非线性回弹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新型型钢折弯机床。该型钢折弯机通过一组顶推和限位装置限定了进料位置,从而保证型钢在折弯机进料端不会摆动;型钢弯曲在折弯机末端进行,且由于型钢在弯曲时只有一侧受力,另一侧自由,应力得到及时释放,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局部不可控变形,能够折弯更小弯曲半径的型钢。通过在型钢折弯机出料口处设置基于机器视觉的型钢弯曲度检测装置实时获取弯曲后型钢的弯曲度,控制系统根据获得的弯曲度信息实时调节顶推装置,实现对型钢弯曲度的实时矫正,达到一次弯曲即可满足预定弯曲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