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环烷酸铜对离体小瓜虫杀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05、0.1、0.2、0.4、0.8mg/L 5个浓度梯度的环烷酸铜溶液对小瓜虫成虫、幼虫以及孢囊进行离体杀灭试验,结果表明:0.1~0.2mg/L环烷酸铜溶液对小瓜虫幼虫及成虫都有较强杀灭作用,0.4~0.8 mg/L环烷酸铜能控制小瓜虫包囊分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印江县大力发展种草养鹅,并改变了传统的养殖方式,养鹅技术进一步提高。通过实践总结,笔者认为养鹅成败的关键在雏鹅阶段。现将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小球藻对草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消化酶活性及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平均体质量(105.92±2.79) g的草鱼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0尾,分别投喂添加小球藻为0(对照组)、0.25%、0.50%、0.75%和1.00%的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28 d。试验结果显示,0.50%、0.75%和1.00%添加组的终末平均体质量、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添加量达0.75%时,能显著提高草鱼血清的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P<0.05)。各添加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除0.25%添加组)显著提高。各添加组草鱼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明显升高,淀粉酶(除0.25%添加组)活性显著减弱(P<0.05)。添加组草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00%添加组的草鱼肌肉中亚麻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5%、0.75%和1.00%添加组的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2009、2010年成功防治网箱养殖加州鲈指环虫病的经验;提出了针对该病的治疗技术、用药方法和预防措施;认为养殖户如多次用药而药量偏低,会使未被杀灭的指环虫产生抗药性,从而引起该病的暴发且难以治愈;指出网箱养殖加州鲈指环虫病的防治关键在于全程预防,及早治疗,对症用药,足量用药.  相似文献   
15.
利用2%氯虫苯甲酰胺乳油制剂对草鱼、异育银鲫、锦鲤、鲢、鳙、黄鳝、黄颡鱼和小龙虾8种常见淡水养殖鱼虾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对此8种淡水养殖鱼虾低毒、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从池塘建设、鱼苗选择、病害防治和驯食等方面总结了地属环鄱阳湖区的江西省国营恒湖垦殖场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分析了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综合效益,提出了适合推广的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太子河河道位于南昌蒋巷镇鄱阳湖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5~19.5℃,降雨量1186毫米,无霜期长达260天,气候条件适宜,水质优良,无任何工业污染。河道东西长约9千米,南北宽约300米,平均水深约2.5米。2006年开始投放鱼种进行半精养式养殖,主要放养草鱼、青鱼、鲫鱼、鲢、鳙和鳊鱼等。目前,有关报道湖泊、水库或河道养殖都是网箱养殖或是放养鲢、鳙鱼,未见类似于太子河这样全河道以草鱼为主的四大家鱼半精养式养殖的报道,本文对太子河鱼类的组成、放养与捕捞以及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期为太子  相似文献   
18.
在同一网栏养殖水体进行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免疫技术集成与健康养殖示范试验,结果表明:2009-2011年采取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和调整鲢鳙放养比例后,发病死亡率分别为1.76%,0.78%,0.49%,显著地降低了主要养殖鱼类的发病死亡率,达到了预防鱼类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目的,减少了用药成本,有效地降低了药物残留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小瓜虫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发病与流行情况;简介了鱼类小瓜虫病的检查、临床诊断及病理变化;总结了防治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建立草鱼品质综合评价体系,【方法】以三种养殖模式下的草鱼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生、熟品尝评价和营养成分检测,对影响感官品质的主观感受(品尝)与客观因素(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养殖模式间差异性方面,生鱼肉感官评价全部评价指标以及熟食评价的土腥味差异极显著(P0.01),熟食评价的凝聚性、弹性、咀嚼性等项差异显著(P 0.05);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 0.05);呈鲜味氨基酸差异显著(P 0.05)。在感官品质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方面,回归分析表明,凝聚性对熟食综合评价结果影响最大(标准化系数为0.547),其次是咀嚼性(-0.442),而硬度(-0.109)和弹性(0.111)影响较小;组织形态对生鱼肉综合评价影响最大(0.659),其次是硬度(0.630),影响最小的是色泽(-0.211)和气味(-0.288)。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熟食各指标间弹性与硬度、弹性与咀嚼性、弹性与土腥味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生鱼肉各指标间相关系大部分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尤其是组织形态与黏胶性(在生鱼肉中相关系数为0.813)、生鱼肉组织形态与色泽(0.803)、色泽与气味(0.795)。对营养品质与感官品质关系分析,粗脂肪对熟食综合评价影响最大,其次是水分;粗脂肪对生鱼肉综合评价影响最大,其次是灰分。【结论】因此,不论是营养组成还是感官品质均可通过利用不同养殖模式来进行改善。同时,该实验的研究结果为提高养殖草鱼风味、品质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下一步水产养殖精准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