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40篇
基础科学   217篇
  8篇
综合类   59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针对新鲜樱桃番茄进入超市未经处理直接进行托盘覆膜包装导致的货架品质不佳问题,研究超市鲜销条件下,ClO2溶液清洗对樱桃番茄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卫生状况的影响,为提高超市小包装樱桃番茄货架品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樱桃番茄"千禧"为试材,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用蒸馏水和20mg/L ClO2溶液清洗5min,晾干后装入塑料托盘覆膜包装,在室温(20±1)℃条件下贮藏,以不作任何处理为空白对照,测定贮藏期间果表菌落总数和果实的色饱和度、明亮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及发病率。【结果】ClO2溶液处理果实放置48h后,果表菌落总数分别仅为对照的0.1%和蒸馏水处理的4%,3个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ClO2溶液处理果实放置7d时,果实色饱和度和明亮度分别为17.77和40.66,较对照分别升高2.53和0.62,较蒸馏水处理分别升高1.21和0.51;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2.39kg/cm2和7.43%,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但较蒸馏水处理分别提高5.2%和5.7%;可滴定酸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0.93%和2.63mg/hg,较对照分别提高23.5%和25.2%,较蒸馏水处理分别提高10.7%和9.1%;并使果实发病率较对照降低29.5%,较蒸馏水处理降低25.0%,3个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20mg/L ClO2溶液清洗5min可以显著提高超市覆膜包装樱桃番茄的商品品质,并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陕北野生甘草的内生菌Z4菌株进行分批发酵,研究并建立其菌体生长、抑菌物质生成及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方法】采用分批发酵法,每12h测1次Z4菌株在发酵过程中的菌体生长、抑菌物质生成及基质消耗的试验值,共测15次;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Z4菌株分批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利用DPS软件求解模型参数,并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验证。【结果】Z4菌株菌体生长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抑菌物质生成的模拟值于发酵后期略高于试验值,基质消耗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在发酵前期有小的偏差,但均基本反映了Z4菌株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结论】甘草内生菌Z4菌株分批发酵中菌体生长与抑菌物质生成的关系属于生长偶联型,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3.
黄河沿岸酸枣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酸枣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酸枣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5对SSR引物对来自陕西黄河沿岸3个自然群体的50个不同酸枣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验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8~16,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8。供试酸枣群体观测杂合度(Ho)为0.580~0.940,期望杂合度(He)为0.670~0.884,平均Ho和He分别为0.812和0.805;群体内变异(97%)远大于群体间变异(3%);群体间基因流指数(Nm)较高,平均为9.125。在遗传相似系数为78%时,供试的50个酸枣样品聚为3个类群:树性为乔木,枝、叶及果实表型类似于栽培枣的过渡型;树性为乔木,枝、叶的一种或二者皆与栽培枣形态一致,果实是酸枣性状的半过渡型;普通灌木型酸枣。【结论】陕西境内黄河沿岸的酸枣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程度较高;亚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基因流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关系与表现型特征关系密切,而与地理区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冷藏原料乳中易污染的嗜冷菌进行分离筛选,为提高乳品品质、控制乳品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从冷藏原料乳中筛选出1株嗜冷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分子生物学分析,对该株嗜冷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福林-酚试剂法、蛋白酶定性检测试验、耐热性试验以及牛奶酸度、黏度影响等试验,对其产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从冷藏原料乳中分离出的该株嗜冷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与GenBank中登录的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相符,二者同源性为92.5%~97.6%。对该菌产胞外酶能力的研究发现,该菌所产胞外酶为一种耐热碱性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8.0,可引起牛乳黏度增大、凝集和乳清析出。【结论】从冷藏原料乳中分离出了嗜冷荧光假单胞菌,该菌所产胞外碱性蛋白酶会引起牛乳黏度增加、凝集和乳清析出,明显缩短乳品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宁夏隆德县3种灌木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便选择和发展固碳能力较强的灌木种。【方法】在宁夏隆德县退耕还林实施区,选择7年生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山毛桃(Prunus davidiana)灌木林,设置样地,测算灌木层、草本层的生物量,并取0~100cm土层土样,测定不同土层土壤体积质量,计算灌木层、草本层和土壤层的碳密度,分析3种灌木林各组分及土壤碳密度的变化。【结果】沙棘、柠条、山毛桃灌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63.29,52.82和77.78t/hm2,其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即土壤层碳密度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88.56%,87.79%和87.44%;其次为灌木层,所占比例分别为10.18%,11.25%和12.16%;草本层所占比例最小,分别为1.26%,0.97%和0.40%。在0~100cm土层,土壤层碳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山毛桃林土壤层碳密度(68.01t/hm2)明显高于沙棘林(56.05t/hm2)和柠条林(46.37t/hm2)。【结论】与沙棘、柠条相比,山毛桃是一个固碳能力较强的灌木种,适度发展山毛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固定更多的碳。  相似文献   
996.
采用Isight软件中的优化拉丁方法设计了20组Realizable k ε湍流模型的经验系数,并在Fluent中采用这些经验系数对Ahmed模型的外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用Kriging模型建立近似面模型,以风洞试验结果为优化目标,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Realizable k ε湍流模型中的经验系数进行优化.最后,把优化的经验系数应用于某实车的研发,并做了风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优化的经验系数进行计算,得到的速度场云图与实验更为接近,收敛速度快,阻力系数误差也减小了2.8%.  相似文献   
997.
为合理利用边坡的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 控制几何观测异常对形变参数估计的影响,利用边坡的力学状态信息建立了滤波模型以及参数约束方程,通过融合观测信息和边坡的力学信息给出了带约束的滤波算法,从而减弱了观测异常对形变参数估计所带来的影响, 提高了形变参数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葡萄叶片性状进行数量化研究,以克服文字描述的主观性弊端,为葡萄种质资源分类和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1个葡萄种或品种(系)为材料,首先将叶片各形态指标数量化,然后根据叶片数量化公式,将葡萄叶片形态转化为8个变量并编译成0~9的代码,最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 17.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获得了葡萄叶片性状数量化的方法,得出了31个葡萄种或品种(系)叶片性状的数量化表达式,分析了此方法在葡萄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1个葡萄种或品种(系)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与其遗传背景高度吻合。【结论】葡萄叶片性状数量化表达方法对葡萄育种和种质资源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液态Ca50Zn50合金的快速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采用双体分布函数、HA键型指数法、原子团类型指数法(CTIM)和可视化等方法对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Ca,Zn原子的半径差异较大,导致总双体分布函数的第1峰明显分裂成为3个次峰,随着温度下降,半径较小的Zn原子互为近邻的几率明显增加.系统中1551键型所构成的二十面体基本原子团(12 0 12 0)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对非晶态结构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系统中基本原子团的中心原子主要是原子半径较小的Zn原子.具有短程序的基本原子团之间大多以共顶点(VS),共棱线(ES),共面(FS)和相互交叉(IS)的方式相结合,在凝固形成非晶态的过程中,基本原子团大多以相互交叉(IS)的方式相结合,最后形成各种不同尺寸的、原子结合比较紧密、结构比较稳定的较大团簇.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研究T-TDR传感器的热传导过程,优化热电偶结点的嵌入位置,提高了传感器测量精度。采用土壤二维热传导方程,利用Heat Transfer数值计算模型,在分析T-TDR探针传热初边值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T-TDR传感器热场随时间、土壤热传导率、土壤热容等参数变化的关系,模拟了传感器在不同外界环境温度、导热系数和容积热容量土壤中的热传导动态过程和热场空间分布。结果表明,T-TDR传感器中热电偶结点的最优嵌入位置为传感器末端方向上距离探针中点2 mm处,此位置对于中间探针的辐射热量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