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21.
22.
为了了解青岛地区水貂阿留申病毒(ADV)VP2基因高变区的变异情况,试验参考基因库中ADV VP2基因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应用DNAMAN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扩增的6株ADV VP2基因高变区碱基长度均为226 bp,与预期目的条带大小一致。6株ADV VP2基因高变区核苷酸同源性为92.9%~100%,与已知国内外12株ADV VP2基因高变区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86.7%~97.3%。其中除2株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外,其他4株都有很大的突变,与国内外毒株也有较大的差异,表明ADV VP2基因具有多变性。  相似文献   
23.
以鸡痘病毒(FPV282E4)为活载体,用猪2型圆环病毒内蒙株的衣壳蛋白、与复制相关蛋白基因及O型口蹄疫结构蛋白基因作为目的基因,经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2个重组鸡痘毒,分别命名为:vUTALP1-ORF2-ORF1、vUTALP1-ORF2。在复制、转录和翻译水平对这2个重组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2个重组毒均能表达目的蛋白。将它们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每隔19d免疫1次,共3次;每10d尾跟采血1次,三免后10d杀鼠取脾。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流式细胞仪检测脾T淋巴细胞亚类CD4+、CD8+数量。结果发现2个重组毒试验免疫组均是从最后一次采集的小鼠血清能获得最高的抗体效价,与对照组FPV相比都能产生一定的体液免疫反应,且以vUTALP1-ORF2-ORF1重组毒免疫小鼠产生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脾T淋巴细胞亚类数量测定发现,免疫试验组的CD4+与CD8+的T细胞亚类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以vUTALP1-ORF2-ORF1数值较高。结果表明,这2个重组鸡痘毒既能较好的刺激细胞免疫又能产生一定的体液免疫,将作为候选活载体重组鸡痘毒进行本体动物免疫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4.
摘要:应用荧光抗体技术对山东省猪场PRRS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并分离到一株PRRSV。用5对引物分别扩增了PRRSV山东分离株ORF3-ORF7,将其克隆入PMD18-TVector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山东分离株与美洲疫苗株ATCCVR-23320RF3-ORF7各读码框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99%、99%、10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98%、98%、98%、100%。  相似文献   
25.
从山东某猪场疑似猪伪征犬病死亡的仔猪大脑、扁桃体等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家兔后,使家兔产生典型的奇痒症状,且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并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CPE)。CEF细胞接种该病毒后,进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呈现“梯状”条带,说明病毒感染CEF细胞后,使细胞产生“凋亡”现象。综合本病毒的各种特性,初步鉴定为伪狂犬病毒。应用伪狂犬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对来自山东6个猪场共100份血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共检出阳性血清25份,血清阳性率达25%。  相似文献   
26.
从山东某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死亡的仔猪大脑、扁桃体等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家兔后,使家兔产生典型的奇痒症状,且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并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CPE)。CEF细胞接种该病毒后,进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呈现“梯状”条带,说明病毒感染CEF细胞后,使细胞产生“凋亡”现象。综合本病毒的各种特性,初步鉴定为伪狂犬病毒。应用伪狂犬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对来自山东6个猪场共100份血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共检出阳性血清25份,血清阳性率达25%。  相似文献   
27.
为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分离株鞭毛蛋白基因(flic)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通过PCR方法扩增由山东地区发病水貂的肺脏组织中分离的29株分离株flic基因的部分片段,根据其片段长度确定PA的鞭毛类型。选取两种类型代表株(PASD01、PASD03),采用PCR方法扩增flic全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ASD01分离株与国外A型PA flic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6%~99.7%,PASD03分离株与B型PA flic基因的序列同源性为98.9%~99.5%,而两个分离株之间的序列同源性为76%。本研究首次从水貂病变组织中克隆得到两种鞭毛蛋白类型的flic基因,该基因在各型鞭毛菌株中高度保守,为进一步研制鞭毛亚单位疫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8.
试验旨在测定饲料原料的回肠表观可消化赖氨酸和苏氨酸的数据。试验选择6头体质量(35±1.25)kg的健康(杜×鲁烟白)阉公猪,手术安装回肠末端简单T型瘘管。按照试验原料的不同配制成玉米、豆粕和花生粕等7种半纯合日粮,进行代谢试验。采用3×3有重复拉丁方设计获取饲料原料的回肠表观可消化氨基酸数据,乳清粉采用套算法。结果表明:玉米、豆粕、花生粕、鱼粉、麸皮和乳清粉的表观可消化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30%、2.54%、1.49%、3.77%、0.51%和0.30%,赖氨酸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7.22%、82.98%、80.85%、90.08%、66.19%和83.25%,表观可消化苏氨酸含量分别为0.30%、1.48%、1.08%、1.72%、0.30%和0.30%,苏氨酸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7.41%、74.50%、78.29%、82.44%、57.40%和85.97%。  相似文献   
29.
2008年7月末,我国青岛即墨地区患病的虎皮鹦鹉幼雏出现体重下降、脱羽和羽毛变形萎缩、鸟喙变形及胸腺结构变异等症状,怀疑为鹦鹉喙羽病(PBFD)。利用PCR对濒死鹦鹉进行鹦鹉喙羽病病毒(PBFDV)的检测,并对扩增的C1基因进行了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有两只检测为PBFDV阳性,B last分析发现,QD-CN08株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PBFDV分离株C1基因同源性为82%~93%,进化树分析表明与日本的毒株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鹦鹉喙羽病,此病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0.
本调查描述了一起羊歧腔吸虫病的发生经过和发病特点,通过实验室诊断认定该病为羊矛形歧腔吸虫病,其暴发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引进羊只检疫不严、驱虫措施不科学和粪便处理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