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4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体系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建立统一的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风险评价尺度,引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理论.基于国际PRA规定程序,结合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特点及模糊数学理论,利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探讨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体系工作程序、评价指标和评价值的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评价了上海城市绿地中新发现的16种害虫和7种病害的风险性.结果表明:咖啡豹蠹蛾等3种害虫、柳杉赤枯等4种病害风险指数在0.6~0.8,风险级别为高;棉褐带卷叶蛾等9种害虫、杨树锈病等3种病害风险指数在0.4~0.6,风险级别为中;木樨瘿螨等4种害虫风险指数在0.2~0.4,风险级别为低.根据不同风险等级,提出相关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侵入性害虫蔗扁蛾的传播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蔗扁蛾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危害巴西木、发财树等花卉和香蕉等大田作物的侵入性的新害虫。本文根据作者对该虫生物学、生态学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分析了该虫在国外和我国境内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温度对褐边绿刺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温度对其各虫态发育进度和存活及生殖的影响,组建了不同温度下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20~30℃时褐边绿刺蛾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卵、1、2、3、4、5、6、7龄幼虫、幼虫期、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73、10.22、7.76、15.19、10.65、13.04、12.41、11.79、11.43、8.79、17.48、8.75℃,有效积温分别为100.92、22.34、88.64、34.99、68.18、65.82、80.36、145.83、510.20、414.95、15.68、1159.30日度;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雄成虫寿命比雌成虫长;单雌产卵量在30℃下最高,平均为120.10粒,20℃下最低,仅为61.78粒。25~30℃为最适宜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成虫繁殖力高,种群趋势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4.
蔗扁蛾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斯氏线虫属小卷蛾线虫A24品系的防效最佳,药后3 d防效即达100%;而药后4 d,0.1%苏维士可湿性粉剂1 500倍处理、10%除尽悬浮剂1 000倍处理的防效达到近80%,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处理、1.2%苦参碱烟碱乳油1 000倍处理的防效在60%左右,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倍处理的防效分别为47.1%、40.5%.  相似文献   
15.
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褐边绿刺蛾第一代自然种群生命表,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因子对褐边绿刺蛾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第一代自然种群趋势指数为4.10。捕食和寄生性天敌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总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2.444 7;自然死亡作用次之,为2.204 4;核型多角体病毒作用最小,为1.239 8。捕食和寄生性天敌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对文殊兰夜蛾各个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文殊兰夜蛾以蛹在寄主周围土表蛹室中越冬,一年4代,很少3代。越冬代蛹于5月上中旬羽化,在平均室温14.67℃下,卵期平均15.64 d;在室温17.5~23℃下,1~6龄龄期平均分别为3.0 d、4.5 d、3.5 d、4.0 d、2.5 d、8.0 d,蛹期平均21.8 d。在室温14.67~23℃下,整个世代历期约60~65 d。对第4代幼虫进行过冷却点、体液冰点测定及越冬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不能以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17.
入侵害虫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性分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红火蚁在中国大陆地区可能适生分布的地区进行分析和预测。【方法】运用CLIMEX气候模型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和地点比较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8.3)对该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与结论】CLIMEX预测入侵红火蚁可以在中国大陆19省区的47个市、县(地区)生存,其中在温湿度较高、降雨量较多的华南地区最适宜生存;结合GIS的预测,该虫在中国的适生范围为16.32°N~41.33°N,91.46°E~122.01°E。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动态及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期调查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虫口密度和悬铃木叶片的受害情况,利用悬铃木效益成本比,计算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结合虫口密度与危害指数回归方程,确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卵、若虫、成虫1年有5个相对明显的高峰期,4月中下旬虫口密度开始上升,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种群发生高峰.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36.77%,其百叶虫量与危害指数间呈显著的Logistic回归,其关系式为Y=0.928 4/(1+e0.895 2-0.001 9x),防治指标为250头成若虫/百叶.根据“早防旱治”原则,在上海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在4月中下旬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需及时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19.
褐边绿刺蛾灾害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构建定量的城市绿地害虫灾害预警体系,指导城市绿地害虫防控工作,以褐边绿刺蛾为代表,将害虫对绿化植物的危害作为自然灾害与风险的一种形式进行剖析,采用多指标综合计算法,将害虫灾变过程中警源、警兆和警情等不同风险要素的36项指标进行1~5级赋值并运算.以上海环城绿带南汇段为示范区,预测2006年褐边绿刺蛾第2代灾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区段警源、警兆和警情值分别为25.9、28.3和27.4,综合警度值为81.6,符合中警等级要求,应发布黄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20.
从生物入侵现状谈上海绿化有害生物预警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瑞亭  李跃忠 《园林科技》2009,(2):43-46,24
在分析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可入侵性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绿化发展形势,提出建立上海城市绿化外来有害生物预警体系的必要性和预警体系建设构想,预警体系包括决策指挥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操作实施体系三部分。其中决策指挥体系统一管理整个预警体系,是预警体系的中央指挥中心;技术支撑体系前者是预警体系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储备主要承担者,同时担当决策层的决策顾问;操作实施体系主要由检疫检查、监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内容组成,是预警体系中具体措施的主要应用和实施者,负责预警技术的推广、检疫、监测、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