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1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2篇
  37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6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本文通过温室整株生物测定法比较研究了三氯吡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钠和草甘膦异丙胺盐4种常用于水稻、小麦种植区防控大龄阔叶杂草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对6~8叶期葎草Humulus scandens的防除活性。结果表明,在210 g/hm~2剂量下,三氯吡氧乙酸和氯氟吡氧乙酸可完全杀灭供试葎草植株,在420 g/hm~2剂量下,2甲4氯钠对葎草的鲜重抑制率达到95.25%,而草甘膦异丙胺盐840 g/hm~2剂量处理对葎草的鲜重抑制率仍不足80%。进一步通过Logistic曲线模型分析除草剂对葎草鲜重抑制率达到50%和90%的剂量(GR_(50)和GR_(90)剂量)发现,三氯吡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钠和草甘膦异丙胺盐相应的GR_(50)分别为58.74、76.96、182.52和272.82 g/hm~2; GR_(90)分别为143.97、202.83、678.27和2 980.11 g/hm~2。结论:对于水稻、小麦种植区葎草危害,优先推荐使用三氯吡氧乙酸防除,其次是氯氟吡氧乙酸;使用2甲4氯防控效果不够理想,使用草甘膦无法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2.
在江苏淮北稻区,稻麦两熟制条件下,选取有代表性的超级稻品种徐稻3号(中熟中粳)为供试材料,系统研究了麦茬田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上不同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地力水平上超级稻高产高效的机理。结果表明:1)同一施氮水平下,高地力土壤上水稻产量显著高于中地力,中地力显著高于低地力,两年3种地力水平上的最高产量对应的最适施氮量分别为259.9和261.7 kg/hm^2、290.1和290.8kg/hm^2、346.8和344.1 kg/hm^2;2)氮肥表观利用率与施氮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两年的最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高地力274.1和263.0 kg/hm^2、中地力295.4和291.3 kg/hm^2、低地力332.6和337.7 kg/hm^2,不同地力水平及施氮量条件下,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及氮素生理利用率差异显著,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不同地力水平之间表现为高地力〈中地力〈低地力的趋势;3)不同地力水平上通过调节施氮量可以获得较高总颖花量,产量构成因素能够协调发展,随着生育期进程的推进,不同地力水平上随施氮量增加,水稻群体氮素积累量呈上升趋势,氮素转移率与贡献率降低,而抽穗到成熟阶段的氮素吸收速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以上各项指标均表现出高地力〉中地力〉低地力的水平。通过对不同地力条件下施氮量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关系的研究,认为不同地力土壤实现氮肥高产高效目标,高地力土壤应适时控氮肥,以调整产量构成因素协同发展同时提高氮素利用率;中、低地力应加强培肥地力并增施氮肥,增大群体总颖花量及植株的氮素累积量;该地区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麦茬田上氮肥高产高效对应的合理施氮量分别为264.7(259.9~274.1)kg/hm^2、290.8(290.1~295.4)kg/hm^2、344.1(332.6~346.8)kg/hm^2。  相似文献   
183.
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品质及吸氮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5,自引:1,他引:95  
 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均增加 ;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值 ,而高肥处理则显著降低 ;相同施氮水平 ,两优培九的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以及肥料利用率均高于汕优 6 3;在 90 0 0~ 10 5 0 0kg·ha-1的产量水平下 ,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为 2 .0~ 2 .2kg ,氮肥利用率在 40 %左右 ;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而高肥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在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 ,4个氮肥处理水平下 ,两优培九的产量均高于汕优 6 3、品质优于汕优 6 3。  相似文献   
184.
作物栽培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可直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目前我国作物栽培学教学主要存在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兴趣不大,且以讲授方式为主,实践性教学内容比重偏少等问题.针对新时期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问题,笔者认为应改进教学思路,激发学习兴趣;推进研究性教学,提高学习质量;加强实践环节,拓展实践能力;改进评价体系,完善考评机制.通过师生互动与共同努力,提高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效果,培养符合新时期需求的高素质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5.
中国软米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米是直链淀粉含量低、米质介于一般糯米与黏米之间的新型大米品种。米饭具有滋润爽口、冷却后不变硬、不回生、富有光泽、食用时冷热皆宜等特点,是制作方便米饭、米类点心的上等原料。介绍了国内外软米现阶段的发展趋势,针对中国软米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软米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加快软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6.
施氮方式对强筋小麦济南1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3,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优质强筋小麦济南17为材料,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可显著地提高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与产量同步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超过一定值时再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继续增加,而产量则显著下降;延迟追氮时期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但对产量形成不利。以施氮量为262.5~328.1kg/hm^2且基追比为4:6或5:5,拔节和始花两次追肥的施氮方式,强筋小麦济南17能较好地实现优质与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7.
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均为世界范围内水稻田危害性杂草,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选用太湖地区常见水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计5个杂草密度,4组重复,研究不同密度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对水稻产量、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及籽粒氮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密度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逐渐下降,且籽粒氮积累量和稻米加工、外观品质也随之降低。当异型莎草密度为65株·m-2时,水稻产量为3.28 t·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损失率达57.29%,且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均显著下降。当水苋菜密度为250株·m-2时,水稻产量为3.10 t·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损失率达59.16%,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显著下降。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密度增加,均能使水稻产量、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显著降低。据试验结果可知,杂草主要通过影响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水稻产量,而田间小气候、水肥竞争等可能是影响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的重要原因。为保证水稻产量及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应当注意水稻田中下层杂草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8.
偏迟熟水稻北移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生产力的研究,揭示了品种间生育期越长产量越高的生物学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的一种新的水稻品种布局与栽培模式。即在麦(油)稻两熟制中,根据不同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最大可能性,把以往认为适宜在苏中、苏南的较长生育期高产品种移植到淮北,把认为适宜苏南的较长生育期高产品种移植到江淮之间,并配套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从而更充分利用了稻季温光资源,在确保正常成熟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89.
践踏胁迫对马尼拉草坪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每天以人工和践踏器践踏马尼拉草坪,探讨不同践踏天数和践踏强度对马尼拉草坪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天践踏5~10次,对马尼拉草坪草的影响较小,每天践踏20~30次,可使草坪草叶片长度缩短25%,干重减少35%,密度减少50%,盖度下降40%,草坪质量严重恶化;践踏15、30和60 d可使马尼拉草坪盖度分别下降10.2%、17.5%和47.3%,密度分别下降23.1%、32.4%和51.9%。每天践踏10次以下对草坪的自然恢复比较有效。每天人工践踏5~15次与践踏器每天践踏1~5个来回对草坪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0.
不同地力条件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高、中、低3种地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武香粳14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武香粳14在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上高产的667m^2。施氮量分别为16.41、18.04和21.91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