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闽东南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研究表明闽东南低丘台地实施的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年均纯收入37758.3元/hm2,且提高土壤含水量8.80%~20.07%,增加土壤有机质6.86%,夏、秋季地表温度降低11.3~19.6℃。  相似文献   
22.
23.
白芨中性杂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白芨(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块茎为材料,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52)层析和凝胶柱(Sephadex G-100)层析,分离纯化得一白芨中性多糖.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凝胶柱层析(Sephadex G-100)鉴定为均一组分.GPC法测得其重均分子量约为99.658 ku.薄层层析、红外吸收光谱(FT-IR)、13C核磁共振谱(13C-NMR)和1H核磁共振谱(1H-NMR)分析该多糖为一中性杂多糖,由β-1,4-甘露糖(β-1,4-Man),β-1,4-葡萄糖(β-1,4-Glu)和α-1,6-葡萄糖(α-1,6-Glu)残基组成,三者的的摩尔比约为6.8∶3.2∶1.5.  相似文献   
24.
利用野生空心莲子草繁殖空心莲子草叶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割草养虫,室内大量繁殖空心莲子草叶甲,找出了饲养中卵、蛹腐烂,成虫和幼虫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生长发育嫩细、割下的节数短于8节的空心莲子草容易枯黄和腐烂;生长粗壮、龄期长或割下的茎秆节数大于8节的空心莲子草,不容易枯黄和腐烂.成虫产卵至幼虫孵化和老龄幼虫化蛹至成虫羽化.这两个虫期需要8节以上粗壮茎秆,而且需要水培,水培密度以每钵10株为宜,供幼虫取食的植株更换时间短,植株要求不严格.水培植株不需要生根剂.介绍了利用野生空心莲子草大量繁殖空心莲子草叶甲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稻草还田的长期(10年以上)定位试验研究表明,稻草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有机无机复合体数量提高了,土壤主要物理性质与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土壤速效钾、速效磷、有效磷、全氮含量也都有比较大的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生产力提高,水稻增产。稻草直接还田模式省工增效,目前生产上利用比较多,但也存在稻茬影响农民田间作业,腐解产生有机酸、微生物与秧苗争肥,传播病害等缺点,稻草堆沤还田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但堆沤时要占场地,花工比较大,且这两种还田模式都没有充分利用稻草中的粗蛋白和生物质能,所以稻草利用应该向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转换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6.
南方红壤侵蚀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福建省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情况选择了能值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系统生产优势度及系统稳定性指数等10个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净能值产出率为11.40、能值投资率为1.91、环境承载力为2.21、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9.10、系统生产优势度为0.53以及系统稳定性指数为0.90。结果表明:该县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较低。为了促进长汀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能值投入结构,逐步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增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27.
对福建省短葶山麦冬主产地病虫发生情况进行多年田间调查并开展防治试验,结果发现短葶山麦冬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炭疽病和叶斑病等3种,常混合发生,但以黑斑病为主。主要虫害有蝗虫类、叶蝉类、缘蝽类及地下害虫类等4类害虫。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防治病、虫为害,保障短葶山麦冬的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28.
 龙眼鬼帚病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减产10%~20%。陈景耀(1992)指出荔枝蝽和龙眼木虱是介体昆虫。  相似文献   
29.
甲基异柳磷引起稻飞虱增殖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94~1996年进行了褐飞虱及其天敌对甲基异柳磷敏感性测定、甲基异柳磷对水稻组织结构的影响及甲基异柳磷对水稻体内氨基酸的影响等3个试验。结果表明:甲基异柳磷对褐飞虱及其天敌的杀伤力差异很大;施用甲基异柳磷后,能影响水稻表皮及附属物(硅质乳突及刚刺毛)的粗糙性及坚硬度,降低抗御病虫害能力;施用甲基异柳磷后,水稻体内与褐飞虱生长关系密切的6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满足了褐飞虱的需求,引起稻飞虱增殖。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