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7篇
  4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二倍体和四倍体栽培甜荞的细胞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和统计了二倍体和四倍体甜荞(Fagopyrum esculentrm)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TⅠ、TⅡ时期的异常程度及花粉粒败育性等多个指标,并比较分析了二倍体和四倍体甜荞在这些指标上的差异显著性。结果显示:四倍体甜荞的异常TⅠ细胞频率、异常TⅡ细胞频率、TⅠ细胞平均微核数、TⅡ细胞平均微核数及花粉败育率均显著高于二倍体甜荞,这表明四倍体甜荞的遗传稳定性和花粉可育性都比二倍体甜荞差。  相似文献   
142.
米苦荞果壳率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薄壳黑米荞BRT2016-1和迟开裂型黑米荞BRT2016-2为母本、厚壳不落粒野苦荞WT2016-1和长黑粒苦荞T2016-1为父本,组配成3类杂交组合(A、B、C),对杂交组合F2和F3群体果壳率、粒长、粒宽、粒重、果仁重、粒长/粒宽(长/宽)6个目标性状进行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果壳率广义遗传力平均为0.71,组合间变幅为0.42~0.91;狭义遗传力平均为0.18,组合间变幅为0.07~0.27;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数值相差极大。与果壳率相关的5个目标性状(粒长、粒宽、粒重、果仁重、长/宽)组合间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4、0.89、0.90、0.78、0.71,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32、0.30、0.25、0.21、0.28。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壳率与粒长、粒宽、粒重的平均正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其中,F2植株中,平均相关系数依次为0.077、0.145、0.099;F3家系中,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177、0.253、0.428。果壳率与果仁重在组合A和组合C中呈负相关关系,果仁重越大,果壳率越小。通径分析表明,粒重和果仁重对果壳率直接效应最大,前者为正效应,后者为负效应,两个性状5个组合的F2植株平均直接效应分别为4.072、-4.087,平均间接效应分别为5.574、-5.570,F3家系平均直接效应分别为1.284、-1.251,平均间接效应分别为2.526、-2.524,且间接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因此,低果壳率的选择应着重考虑粒重、果仁重两个性状的效应,且需兼顾粒长、粒宽、长/宽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3.
以11个甜荞品种和12个苦荞品种为材料,在云南、西藏、山西、内蒙、宁夏、青海6个生态区进行种植,研究了生态因子对甜荞和苦荞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荞和苦荞平均产量分别为98.11和138.35 kg·亩-1,可溶性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3.49%和10.21%,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0.03%和2.45%。甜荞和苦荞品种不同栽培地点的单株粒重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栽培地点对甜荞和苦荞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影响比基因型的影响大。除了甜荞籽粒黄酮含量,甜荞和苦荞各性状在不同栽培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甜荞产量与海拔呈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苦荞产量和黄酮含量均与海拔呈正相关,表明海拔是影响甜荞和苦荞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主要生态因素。本研究发现甜荞和苦荞对环境敏感性都存在着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明苦荞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苦荞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稳定性与花粉育性,为苦荞多倍体育种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和统计八宿苦荞、WN047、WN090、武岗苦荞、WN065、川荞1号、二季早、黔威1号、晋苦2号、六荞1号、KP9920和黔威2号12个苦荞二倍体和苦荞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期I(MI时期)染色体配对构型、末期Ⅱ(TⅡ时期)的细胞异常程度及花粉粒败育性指标,分析比较二倍体和苦荞四倍体差异性。【结果】12个苦荞二倍体染色体配对构型主要为2n=2x=8II,占比95.42%,无双核仁;同源四倍体染色体构型多数为2n=4x=8IV,占比79.05%,有双核仁(占比18.6%)。12个苦荞二倍体在TⅡ期异常细胞频率平均为4.34%,细胞平均微核数为0.043 4个,不同材料间差异不显著;同源四倍体异常细胞频率平均为24.09%,细胞平均微核数平均0.494 9,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12个苦荞二倍体花粉败育率平均9.54%,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同源四倍体花粉...  相似文献   
145.
为选育薄壳高产苦荞品种,探究苦荞果壳率和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变异,筛选低果壳率高产苦荞株系,利用“翅米荞×晋荞麦2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CJ-RILs)群体,开展株高、主茎分枝数、千粒重、果仁重、果壳重、果壳率及产量等7个性状变异、相关性、方差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晋荞麦2号”千粒重、果壳重和果壳率均极显著高于“翅米荞”。CJ-RILs群体各调查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变异,存在明显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其中产量变异系数最大(41.98%),其次是果壳重(33.82%),再者是果壳率(22.95%),株高变异系数最小(11.18%)。产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壳率、千粒重、果仁重、果壳重4个性状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非米荞型株系果壳率、千粒重、果仁重、果壳重均显著高于米荞型株系;米荞带翅型株系果仁重显著高于米荞无翅型株系。在欧氏距离为16.43~18.84处,185个株系和亲本被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C4类群包含50个米荞型株系,果壳率均值显著低于其他类型,产量也较高,可作为高产且低果壳率苦荞品种选育的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