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2篇
  42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93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81.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城市发展和社会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在诠释“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我国占补平衡政策的相关研究,从公共政策研究视角指出了我国耕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2.
一、认识钩端螺旋体对钩端螺旋体病记载比较完整的历史有100多年。在我国钩端螺旋体病俗称"打谷黄"、"稻瘟病"等,将疫水田称"鬼田"。1907年美国新奥尔良黄热病暴发流行,Stimson在一例死者的肾小管中观察到一种回旋的细螺旋状微生物,其末端有钩。该螺旋体与有记载的螺旋体均不相同,因而将其称为"问号螺旋体",并视为黄热病的病原体。其后,由  相似文献   
583.
基于GIS和多流向算法的流域坡度与坡长估算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地形(LS,slope length factor and slope steepness factor)因子是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R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应用到流域或区域尺度时较难提取的因子。基于坡面水文学和土壤侵蚀学,对流域地形因子的原理、方法、流程进行了讨论。考虑了三维坡面水流发散和汇聚、泥沙沉积、沟道截断等条件,基于GIS技术,提出了基于多流向的地形因子估算方法,设计了LS_TOOL工具。该方法与已有AML(ARC Macro Language)和C++方法计算的坡度坡长结果在空间分布、运行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多流向方法,计算合理,符合地形因子计算的值域范围;空间结构比AML和C++方法好,与地形相关性较高;效率远高于AML方法,由于增加了沟道提取,其效率稍低于C++方法。该方法可方便的应用于流域和区域尺度下的地形因子估算。  相似文献   
584.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梯度铝胁迫对黑麦草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诱导特征,从而揭示黑麦草根系耐铝机制。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SOD、POD、CAT活性变化规律相一致。当铝浓度介于0~50 mg L-1范围内,SOD、POD、CAT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活性显著增加(P<0.05),高于对照,并在50 mg L-1铝浓度处理下,活性达到最大;当铝浓度为100 mg L-1时,SOD、POD、CAT在铝处理时间≤8 h时活性显著增加(P<0.05),高于对照,在铝处理时间>8 h时活性明显降低(P<0.05),低于对照;当铝浓度介于100~500 mg L-1范围内,SOD、POD、CAT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活性先升高(≤8 h)后降低(>8 h),均明显低于对照(P<0.05)。(2)MDA含量变化趋势同SOD、POD、CAT活性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当铝浓度介于0~50 mg L-1范围内,MDA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于对照,并在50 mg L-1铝浓度处理下,含量达到最小;当铝浓度为100 mg L-1时,MDA在铝处理时间≤8 h时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于对照,在铝处理时间>8 h时含量明显升高(P<0.05),高于对照;当铝浓度介于100~500 mgL-1范围内,MDA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含量先降低(≤8 h)后升高(>8 h),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研究结果表明黑麦草根系在短时间内对铝胁迫有一定的耐性,并且耐受范围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变小。  相似文献   
585.
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壤功能对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干热河谷地区不同恢复措施下土壤功能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模式下土壤入渗和理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乡土树种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林下,木豆(Cajanus cajan)+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模式的恢复效果最好,土壤团粒达60%~80%,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了5.01倍,其入渗率较对照区提高14.43倍,最大吸持贮水量可达633.0t/hm2,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土壤性质的改善也提高了罗望子的生产力水平。其他恢复模式的土壤功能较差,但优于对照模式,表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取决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586.
结合昆明机场的地理环境和地石榴的生理特性,对地石榴扦插方法、繁育期间温湿度控制、肥水及光照炼苗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移栽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大棚地石榴大批量快速繁苗管理技术,并已成功繁育出230万株无病的地石榴壮苗,供机场停机坪裸露平地的景观绿化使用。探索研究出地石榴的扦插繁育及苗木栽培技术标准,为规范地石榴的繁育生产及移栽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87.
底栖生物的扰动及排泄等生命活动会影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含量与迁移状况。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缢蛏的方法,在23℃、盐度22、pH=8的环境条件下,设置低、中、高密度3组以及对照组,进行为期25 d的室内模拟实验,每隔5天采集上覆水进行氮营养盐组分含量和通量的测定,探讨缢蛏扰动及其排氨作用对上覆水中氮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扰动促进了上覆水中氨氮(NH4+)、硝态氮(NO3-+NO2-)含量的增加,随着缢蛏投放密度的增加,NH4+含量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而NO3-+NO2-含量先增加后降低。NH4+通量为-0.195~0.273 mmol/(m2·d),即沉积物中的氨氮向上覆水中释放,NO3-+NO2-通量为-0.554~0.038 mmol/(m2·d),表明沉积物从上覆水中吸收硝态氮。考虑到缢蛏代谢排氨的影响,用排氨数据校核氨氮含量,尽管NH4+含量有小幅降低,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变。另外NH4+通量在实验初期变化较大,从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转变为上覆水中NH4+向沉积物迁移,随后趋于平稳,变化不明显。因此,缢蛏的扰动促进了沉积物与上覆水之间氮营养盐的交换,其中排氨作用在实验前期对通量的影响较大,随时间的推移排氨作用的影响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88.
探索植物种间和种内功能性状之间联系或权衡,对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塞罕坝保护区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84个草本样方(1 m×1 m),测量了草本植物5个主要功能性状(叶绿素质量分数、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质量分数、叶氮质量分数、叶磷质量分数),选取物种多度较高的优势种23种(C3植物13种,C4植物10种),进行植物功能性状种间和种内变异分析。结果表明:5个功能性状在C3和C4草本植物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C3植物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比叶面积、叶氮质量分数、叶磷质量分数均大于C4植物。C3和C4植物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比叶面积种内变异系数较大。相对于C3植物,C4植物功能性状种间变异系数总体较大表现出更高的可塑性。C3和C4植物一些功能性状在种间表现出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要高于种内水平,但是种内变异系数为15%~40%,在进行相关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时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89.
【目的】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新疆南疆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分析适宜的播期及种植密度,为生产实践提供依据。【方法】以新冬22号(少穗型)和邯郸5316(多穗型)为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设计,主区为3个播期:9月23日(B1)、10月4日(B2)和10月15日(B3);副区为4个播种量:播种量3.15×106 粒/hm2(M1)、5.1×106 粒/hm2(M2)、7.05×106 粒/hm2(M3)和9×106 粒/hm2(M4)。【结果】滴灌冬小麦旗叶Pn和Tr在扬花期最大,新冬22号在B2播期、邯郸5316在M3播期下平均Pn最高。B2M2处理的Pn最高,新冬22号和邯郸5316分别达15.45和16.94 μmol CO2/(m2·s);Tr以M2处理最大M4处理最小,随播期延迟,Tr呈缓慢上升趋势,并以B2M2(新冬22号)或B2M1(邯郸5316)最高,分别为6.35和6.08 μmol CO2/(m2·s);旗叶SPAD以扬花期达最高,平均SPAD随密度增大或播期延迟而减少,B1M1处理最大,其次为B3M1(新冬22号)和B2M1(邯郸5316)。【结论】建立了播期、播量与产量的关系模型,提出了高产条件下群、个体发育指标。新冬22号在10月1日播种、播量315.30 kg/hm2,邯郸5316在10月2日播种、播量262.47 kg/hm2时产量最高,分别达8 271.88和9 116.19 kg/hm2;提出了晚播增密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90.
东魁杨梅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谢花至果实成熟采收,定期对东魁杨梅果实的纵径,横径,侧径,体积,鲜重,干重,含水量进行测定。以果实发育天数为横坐标,以各指标的测定值为纵坐标绘出各自的散点图,求出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东魁杨梅果实生长发育略呈双S型曲线,快速发育期在成熟前2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