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本文报道不同栽培措施下水稻田甲烷释放的特性和甲烷产生菌、甲烷氧化菌的数量、种类。结果表明,水稻田的甲烷释放,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成活期每天的释放量较少,随着生长逐渐增加,至分蘖期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减少。长期淹水和高量氮肥或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明显地增加水稻田的甲烷释放量。产甲烷细菌的数量在干湿灌溉少氮处理的水稻田土壤中要少于其他各处理的土壤,其他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早稻上生长前期较后期低2—3个数量级,晚稻上生长中期土壤中的产甲烷菌数量略高于生长前期和后期。甲烷氧化菌数量在早稻生长期间从10 ̄(3-4)个/g干土增加到生长后期的10 ̄8个/g干土,在晚稻生长期间维持在10 ̄8个/g干土。产甲烷细菌的种类主要为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的种。甲烷氧化菌主要为杆状、能利用除甲烷外其他基质的兼性异养型甲基营养型细菌。  相似文献   
22.
从浙江农业大学华家池实验农场连作早、晚稻的土中,分离到五株优势的产甲烷细菌菌株.其中的8901,8902和8903菌株为杆状,能利用H_2/CO_2和甲酸,8901和8902菌株还能利用异丙醇为生长和产甲烷的基质,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0℃,与栖息环境温度不相一致,其最适生长pH为7.0~7.5.8904和8905菌株为八叠球菌形,首次报道了8904菌株细胞表面具有花生壳网纹状结构,此外,分离到的五株菌株未检测出具有乙炔还原酶活性.根据形态和其他生理特性,8903菌株为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formicicum),8904菌株为巴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8905菌株为马氏甲烷八叠球菌(Ms.mazei),8901菌株和8902菌株属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 spp.),其确切地位尚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23.
厌氧滤器处理屠宰废水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试验采用改良的Hungate技术和MPN法研究了屠宰废水中温消化上流式厌氧滤器(UAF)的各类群细菌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运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稳态UAF消化液中COD、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与各类菌数密切相关,尤其与发酵性菌数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滤器底层的各类菌数比顶层高2—3个数量级,70%以上的COD和挥发性脂肪酸在滤器底部(约高度的三分之一)被分解去除。有机负荷和温度通过影响细菌活性及其数量来影响处理效率和产气率。不同层次的消化液中,各类菌数及其组成有所差异,底部细菌种类相对小些.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多种产甲烷菌类群,有甲烷短杆菌、甲烷杆菌、甲烷球菌和甲烷八叠球菌,从消化液中分离到一株类似于史氏甲烷短杆菌的菌.它为产甲烷菌的优势种,占产甲烷菌总数的55%以上.其次为甲酸甲烷杆菌,另外也发现嗜树木甲烷短杆菌和布氏甲烷杆菌等产甲烷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24.
采用改良的Hungate严格厌氧技术,从稳定的丙酸盐产甲烷富集培养中,分离获得一株产甲烷细菌SN菌株。该菌菌落呈椭圆形,直径1.0-1.5mm,黄色,半透明、边缘光滑、中央突起且有颗粒堆积,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菌落产生明亮持久的蓝绿色荧光。菌体为不规则球状,老龄菌体形态趋向规则,单个细胞直径为0.5-1.8μm,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具有周生鞭毛。SN菌株只能利用H_2/CO_2和甲酸作为生长和产甲烷的基质,其生长需要酵母膏或胰酶解酪蛋白和少量乙酸;生长的pH范围为6.0-8.2,最适pH为7.6;温度范围为20-40℃,最适温度为35℃;其最适生长不需外加NaCl,2%NaCl能完全抑制其生长。在最适条件下,SN菌株利用H_2/CO_2和甲酸的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165小时~(-1)和0.089小时~(-1)。这些形态和生理特性表明,SN菌株可能是一株新的产甲烷菌。其确切的分类地位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
硬脂酸降解菌与嗜氢产甲烷杆菌共培养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基本纯化的产氢乙酸的硬脂酸降解菌与嗜氢产甲烷杆菌的共培养物(LDB2-M2)在等当量的CaCl_2存在下,能降解C_1~C_18饱和脂肪酸;游离的硬脂酸能抑制M2的产甲烷活性;LDB 2短时间接触H_2,导致其活性暂时性抑制;当氢营养细菌数明显高于产氢产乙酸细菌数时,在分离过程中不必加其他氢营养菌作为伴生菌。  相似文献   
26.
从半连续进料的奶牛粪二级常温沼气发酵池,连续稳定运行一年后的的发酵液中,采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进行发酵各阶段细菌类群数量的测定。以十倍稀释法,分别采用相应培养液,以最大概率数(MPN)法计算三个类群细菌的数量。以氢、乙酸和甲烷的形成作为三个类群细菌生长的指标。每毫升发酵液中发酵性细菌的数量为5.37×10~(10),产氢产乙酸细菌的数量为2.41×10~8,产甲烷细菌的数量分别为8.96×10~5(液体培养法)和1.15×10~6(滚管法)。  相似文献   
27.
红壤的理化性状中,土壤 pH 值、有机质及氮素含量随红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有增加的趋势。红壤中微生物总数随土壤熟化度提高而增大。各级肥力的土壤,均以细菌占最大优势,熟化程度愈高,细菌数量所占的比重愈大。熟化程度低的红壤,真菌的相对  相似文献   
28.
作者于1978和1979两年进行了水稻生育期根际固氮活性试验。从两年的试验结果看,插秧至分蘖初期固氮活性很低,以后逐步上升,活性高峰一般在抽穗至成熟期。 根系样品和根际原状土柱样品之间固氮活性差异甚大,土柱比根系高达几百倍。 水稻根际的固氮活性和根际的水分通气状况关系较大,搁田影响根际的固氮活性。 1979年在三种培养基上共分离了96个菌株,其中21个具有固氮活性,占22%。有活性的菌株大部分来源于根表,也有从根表灭过菌的根上分离到的。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道管道厌氧消化器处理柠檬酸生产废水的消化液中不同基质类型的产甲烷菌数量分布和优势产甲烷菌种群。结果表明,在不同基质上生长的产甲烷菌在各级管道消化液和消化污泥中的数量分布不同,在H_2/CO_2和CH_3OH基质上生长的产甲烷菌,第一级管道消化液中略少,后面几级管道中基本相似,在HCOOH基质上生长的产甲烷菌则最后一级管道中略少,前面各级中差异不大;消化污泥中生长于H_2/CO_2,HCOOH,CH_3OH和CH_3COOH各基质中的产甲烷菌分别占同基质总菌数的22%、90%、100%和17%;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formicicum)和亨氏甲烷螺菌(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是柠檬酸生产废水厌氧消化中产甲烷菌群的主要优势种,分别占产甲烷总数的52%和36%。  相似文献   
30.
水稻田中占优势的产甲烷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英  钱泽澍 《中国沼气》1993,11(4):6-10
本试验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与MPN法,测定了二种水稻田中产甲烷菌数量,同时分离纯化了占优势的液泡甲烷八叠球菌和嗜树木甲烷短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