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本文基于2015年-2019年全国农户农药购买和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对长江流域5省16个县(市、区)冬小麦用药情况8个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以农药毒性指数评价小麦农药减量增效好于其他指标,该指标可为定量、合理评估小麦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提供依据,并可作为政府决策、技术部门指导小麦生产用药和减量使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52.
TBS技术防治大豆田害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吉林省蛟河市大豆田搭建围栏陷阱系统(TBS),研究TBS在大豆田的控鼠效果和经济效益.试验期间TBS共捕鼠95只,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等鼠种,TBS控鼠效果高达66.25%.直接挽回大豆产量损失1.71%.试验结果表明,TBS技术在大豆田具有明显的控鼠作用,可有效降低农田鼠密度,减轻害鼠对作物的危害,保护作物生长和收成,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3.
黑线姬鼠胎仔数变动规律及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黑线姬鼠胎仔数的变动规律及在种群数量预测预报中的意义,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1987-2012年每月定期在稻田、旱地2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结果表明:黑线姬鼠胎仔数2~10只,平均胎仔数为5.29只,胎仔数分布为常态分布,以5、6只最多,分别占总孕鼠数的35.10%、33.92%,绝大多数胎仔数在4~7只之间,占总孕鼠数的94.59%;不同年度之间胎仔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季节之间胎仔数差异极显著;胎仔数与种群数量密切相关,胎仔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年平均胎仔数与当年平均捕获率,上年平均胎仔数与翌年6月数量峰种群数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提前6个月对黑线姬鼠的发生量和发生程度作出预报,胎仔数可作为种群数量预测预报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4.
黑腹绒鼠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夹夜法调查逐月捕获率,对2000-2008年贵州省余庆县黑腹绒鼠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腹绒鼠主要栖息于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5.60%,为当地常见鼠种.黑腹绒鼠两性之间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季节之间差异亦不显著,不同年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期间,平均捕获率为0.24%,种群性比为0.70,平均怀孕率为61.90%,平均胎仔数为2.3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3.33%,平均繁殖指数为0.59.全年种群数量在11月出现1个数量高峰,捕获率达0.52%,不同年度、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在秋季出现1个繁殖高峰,不同年龄组之间种群繁殖力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黑腹绒鼠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种群繁殖的主体.比较全国各地黑腹绒鼠种群生态特征认为,黑腹绒鼠不同地区种群组成比例不同;不同地区之间形态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差异性,尤其是体重易受食物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种群繁殖和种群数量变化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5.
农区鼠害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依据<农区鼠害调查规程>与基于PDA的农区鼠害监测软件的实际需求,以C#为开发语言,Visual Studio 2005为开发环境,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XML、AJAX等工具与技术,开发研制了农区鼠害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农区鼠害监测数据上载、管理、查询、归纳统计等功能.系统高度集成化、操作响应局部化,对于加强农区鼠害防治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黑线姬鼠不同体重种群繁殖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贵州省余庆县1987~2007年2563只黑线姬鼠体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体重最低5.36g,最高53.41g,平均体重为26.31±8.14g,其个体体重主要分布在15.01~35.00g之间,占总鼠数的79.01%,是活动能力较强的个体。黑线姬鼠怀孕鼠最低体重为17.61g,睾丸下降鼠最低体重为16.50g,体重达16.0g以上时开始繁殖,随着体重的增加,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体重达24.0g以上时,种群繁殖力迅速增加,怀孕率、睾丸下降率分别达31.82%、67.02%,接近雌鼠总怀孕率30.06%和雄鼠总睾丸下降率52.67%,繁殖指数达0.7138,亦接近总繁殖指数0.7599。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雌鼠怀孕率、胎仔数、雄鼠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群体,因此,它们在种群中所占比例的多少与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7.
2010~2011年对吉林省蛟河市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主要作物地的害鼠群落进行了广泛调查,并统计相应的危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当地农田害鼠的绝对优势种类为黑线姬鼠。捕获的其他种类害鼠还有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和鼩鼱。2010年鼠密度较高,总体捕获率达6.0%(黑线姬鼠为4.25%),作物损失率较高,其中大豆产量损失达2.8%。2011年鼠密度较低,为3.68%(黑线姬鼠为3.07%),作物损失率均在0.5%以下,因此可以基本判定,鼠密度在3%以下时,不需进行大面积灭鼠。  相似文献   
58.
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10~2011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共设置TBS围栏3个,捕获鼠类124只,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臭鼩4种,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吻合。每个TBS围栏平均捕鼠数为24.80只,前2~3个月的捕鼠数明显多于后5~6个月的捕鼠数。对玉米地、水稻田害鼠的控制效果为53.13%。TBS技术在农田害鼠防治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并可用于开展鼠种普查和鼠情监测。  相似文献   
59.
复合不育剂EP-1对雄性长爪沙鼠的抗生育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食毒法研究了浓度为1/20000的复合不育剂EP-1饵料对雄性长爪沙鼠性激素、生殖器官及繁殖行为的作用.结果显示:给药1周后,血清内促卵泡素(FSH )、促黄体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睾酮(T)浓度显著下降;试鼠精囊腺重量显著降低;睾丸和附睾重量虽略有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给药组精子平均畸形率为(55.0±2.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00±2.36)%;给药组睾丸曲精小管平均异常率为(22.9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1.18)%;试鼠配对后主要表现为相互嗅闻,给药组雄鼠主动嗅闻雌鼠频次显著低于对照组,打斗和攻击频次也降低;实验室条件下,40天内对照组繁殖率为55.6%,而给药组均未繁殖.说明EP-1对雄性长爪沙鼠具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  相似文献   
60.
2011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全国从事鼠类研究的科研、教学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部分县级植保系统的专家会商分析,2011年全国农田鼠害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东北部分地区、内蒙古大部、湖南南部、广西北部、广东、海南部分地区偏重发生.发生程度与2010年基本持平.预计发生面积约3 000万hm2次,比2010年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