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41.
碱茅属5个种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碱茅属的5个种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5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很小,但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较大,5个种中的碱茅与微药碱茅酶谱相同,朝鲜碱茅与热河碱茅酶谱极为相近,而星星草酶谱介于两类之间,为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42.
微肥配施对紫花苜蓿生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河南省土壤特点及牧草生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N、P、K等大量元素肥料足量供应的条件下,通过对铁、锰、铜、锌、硼、钼、钴等几种微肥配施,研究了微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配施微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产草量和粗蛋白、粗脂肪、磷、钙的含量,降低粗灰分、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但可增加其积累量.  相似文献   
143.
针对黄淮海区西端博爱县土壤施肥特点和土壤基本情况,结合该地区农业经济现状,发现在该地区土壤中,速效氨和速效磷不足是限制农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子,而目前农区盲目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农业投入增加,降低农业经济效益、加重农民负担,科学、合理地进行配方施肥,会减少化肥投入额的50%,降低了投入与产出的比  相似文献   
144.
本文用苜蓿、苇状羊茅和无芒雀麦为材料,根据其生物学特点进行混播,并对混播牧草的生长特点和生产性能与单播进行比较,以便找到利用该类混播草地的规律.结果表明:混播与单播牧草的全年生育期均为90~100 d,绿期220~230 d,和单播相比,混播能提高牧草的茎叶比和分蘖数,降低鲜干比,对叶面积系数影响不大.混播和单播牧草地上生物量动态均呈现S型动态曲线,生物量增长最快在抽穗扬花期,生物量最大值在成熟期,其中蜡熟期是单播或者混播牧草的最佳利用时期.牧草混播的生产水平高于苇状羊茅和无芒雀麦的单播,低于苜蓿的单播.  相似文献   
145.
对河南省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和羊茅二种禾草的混播草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时空间动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混播牧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均呈双峰曲线,地上生物量峰期分别在完熟期以及果后营养中期;地下生物量的峰期分别在种子完熟期和果后营养后期.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长最快在抽穗期(现蕾期)到完熟期期间,紫...  相似文献   
146.
富含硒钴锌的苜蓿青干草在牛羊饲喂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荷斯坦奶牛和杜泊羊日粮中添加5%高硒型、高硒钴型、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研究3种苜蓿青干草对牛羊饲料转化和生产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型苜蓿青干草能够显著提高牛羊的饲料转化率,其中高硒钴和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有利于提高羊和牛的日增重,而高硒型青干草有利于提高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147.
在家兔饲料中添加4种优良牧草对肉兔生产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探索不同牧草在单独和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对肉兔生产能力和饲喂效果.试验证明,4种牧草中黑麦草饲喂效果最好,其次为聚合草.牧草混合饲喂的效果好于单独饲喂,其中黑麦草与白三叶混合饲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8.
在河南省黄河滩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连续4年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混播牧草的物侯特点、生物学指标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单播和混播牧草生物量的时空间动态进行定量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混播牧草的生长与生产特点,为滩区畜牧业生产服务。结果表明:混播牧草在河南适宜秋季播种,翌年3月中旬进入返青期,6月中旬种子成熟。混播牧草地上生物量动态呈现S型曲线变化,生物量增长最快在禾草的抽穗扬花期,生物量最大值在成熟期,其中蜡熟期是牧草利用最佳时期。牧草混播的生产水平高于各自单播的,但混播草地利用多年后,生产水平下降,需要通过土壤作业和加强管理来恢复其生产力。因此,在河南省黄河滩区,通过苜蓿与高羊茅混播建立人工草地是可行而有效的,只要加强后期管理,可以取得比单播更高更稳定的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149.
基施硒肥对裸燕麦营养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播前基施的措施,研究硒肥对裸燕麦果实和饲草中的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当基施硒肥对裸燕麦青干草和秸秆中的营养成分影响不显著,其中合理的基施量为570~765 g/hm2,超过这个范围会显著地影响到裸燕麦青干草和秸秆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而且随着施硒量的增加,青干草和秸秆中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灰分、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当基施量达到954 g/hm2的情况下,青干草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7.34%、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提高5.65%(P<0.05)和5.80%(P<0.05),秸秆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7.16%、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5.74%(P<0.05)和5.32%(P<0.05),而且硒肥的影响同时具有累加效应和饱和效应。2)适当基施硒肥有利于提高裸燕麦果实的营养价值,在基施量为570~765 g/hm2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果实中的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的含量,对其他营养成分影响不显著;当施用量超过954 g/hm2 则可显著提高粗脂肪含量,显著地降低粗纤维的含量,但对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0.
采用土壤施硒方法,研究基施硒肥对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吸收、转化和利用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硒肥能显著提升紫花苜蓿吸收外源硒的能力(P<0.05);并随生育期延伸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变化,初花期吸收硒能力最强;而紫花苜蓿硒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降低.基施硒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有机硒的转化率(P<0.05),当施硒量≥0.45 mg·kg-1时,有机硒转化率 > 50%.紫花苜蓿有机硒转化率随生育期的发展呈下降趋势;紫花苜蓿对硒肥的利用率很低,不超过1.5%;并随生育期的进程先升后降,初花期硒肥利用率最高.施硒量与不同生育期苜蓿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基施硒肥与苗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9912x+0.1827(R2=0.9696),基施硒肥与分枝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7394x+0.1724(R2=0.9670),基施硒肥与孕蕾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5045x+0.1542(R2=0.9694),基施硒肥与初花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2547x+0.1588(R2=0.9835),基施硒肥与盛花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0044x+0.1500(R2=0.99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