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6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本试验通过RT-PCR扩增巴马香猪StAR基因,分析其序列的结构特点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为StAR基因在猪睾丸间质细胞中的超量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根据NCBI中猪StAR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以巴马香猪睾丸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将所得目的基因与pEGFP-C1进行双酶切后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StAR.结果显示,连接到pSURE-T克隆载体上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为858碱基组成,编码含有28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与NCBI报道的StAR基因比对,核酸同源性在99.3%以上,并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EGFP-C1-StAR.  相似文献   
152.
本试验选择犬为试验动物,构建角膜高危病例后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术后将45只犬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环孢霉素、雷帕霉素滴眼液和生理盐水进行滴眼治疗,并分别于术后10 d、30 d和60 d三个时间点每组随机抽取3只术犬,摘眼后进行角膜组织切片,对角膜各层组织结构的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术犬角膜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结构层次的变化,细胞破裂、丢失,大量新生血管浸润,内皮细胞丢失.环孢霉素组术犬角膜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基质层出现少量红细胞,内皮细胞轻微丢失.雷帕霉素组术犬角膜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未见新生血管浸润.  相似文献   
153.
采用牛津小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观察十二味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大肝杆菌K88和溶血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有9味中药(冰片、狠毒、白砒、斑蝥、重楼、红芽大戟、白花蛇舌草、黄连、三棵针)对大肠杆菌K88有抑制作用;11味中药(冰片、狠毒、紫背天葵、白砒、斑蝥、重楼、樟脑、红芽大戟、白花蛇舌草、黄连、三棵针)对溶血性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复方制剂均对大肠杆菌K88和溶血性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黄连+蒽诺沙星复方对大肠杆菌K88和溶血性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黄连+蒽诺沙星复方对大肠杆菌K88和溶血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均优于蒽诺沙星(1‰),星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差异,表明黄连与蒽诺沙星配伍有相互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4.
贵州省发展再生稻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55.
非洲菊根腐病病原的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南京花卉苗圃的非洲菊腐烂病植株的根部分离到46株真菌菌株,将所有菌株回接到健康的植株上,结果发现只有11个疫霉菌菌株可以引起非洲菊典型的根腐病症状。对上述疫霉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核糖体DNA-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为所有菌株在LBA平板上菌落圆形、呈放射状、菌丝致密、气生菌丝较丰富、菌丝无隔,能形成大量菌丝膨大体,水培后产生大量椭圆形孢子囊,孢子囊无乳突,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进一步克隆并分析供试菌株核糖体DNA-ITS区域的序列,结果是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隐地疫霉的ITS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87%,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本研究中从非洲菊腐烂病植株根部分离的病原菌为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  相似文献   
156.
从脂质立方液晶的结构特点与制备工艺入手介绍了脂质立方液晶作为载药体的各项优势,重点对脂质立方液晶载药体靶向作用的应用进行归纳,分析其作为载药体靶向作用的优点,总结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发靶向作用更强的脂质立方液晶载药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7.
非洲菊疫霉根腐病的快速分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地疫霉引起的根腐病是非洲菊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发展该病的快速诊断技术,本文比较了卵菌核糖体基因ITS的序列,在此基础上设计了2条针对隐地疫霉的特异性PCR引物PC1和PC2。供试的23种不同真菌和疫霉菌的46个菌株中,利用这对引物能从隐地疫霉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620bp的特异性条带,该引物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pg。采用快速组织碱裂解法提取发病植物组织的DNA,结合PCR检测技术,4h内可从发病的非洲菊根部组织中特异性地检测到隐地疫霉菌。结果表明,建立的非洲菊疫霉根腐病菌分子检测方法可用于该病害的快速分子诊断。  相似文献   
158.
福建省大豆疫病病原鉴定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从福建省龙海大豆根腐病株上分离的疫霉菌株中,选取6个代表菌株,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致病性、寄主范围鉴定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疫霉属真菌,在黑麦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菌丝致密、无隔,形成菌丝膨大体,近直角分支,分支处稍缢缩。水培后产生大量椭圆形孢子囊,不形成乳突,通过内层出方式产生新孢子囊,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同宗配合,藏卵器球形,雄器侧生;接种后可出现典型的大豆疫病症状;人工接种只侵染大豆、豇豆和菜豆等少数豆科植物。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大豆疫霉的ITS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8%,仅有2个碱基的差异,结合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将这些病原菌鉴定为Phytophthora sojae. 这是首次报道大豆疫霉菌在福建省存在。  相似文献   
159.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引起的、危害极其严重的最具毁灭性的大豆病害之一.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在条件适宜时导致下一年大豆发生根茎腐烂.病原菌卵孢子也可以存在于患病种皮内,但其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卵孢子是大豆疫霉的主要传播方式.本研究中对大豆疫霉卵孢子的致死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使用60℃湿热处理大豆疫霉卵孢子20min或80℃干热处理大豆疫霉卵孢子20min,其萌发率为0,且死亡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0.
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快速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引起的大豆枯萎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土传病害[1]。该菌在土壤和病残体上均可长期生存造成危害。快速准确地在发病初期植株和带病土壤中进行鉴定和检测对防治该病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