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309篇
农学   116篇
基础科学   209篇
  117篇
综合类   866篇
农作物   168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539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红豆杉,又名紫杉、赤柏松,是一种浅根类植物,属红豆杉科,是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红豆杉集药用、用材与绿化于一身,是植物中的"活化石",尤其作为紫杉醇的唯一提取源,种植前景相当广阔,可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红豆杉的栽培技术,并探讨了红豆杉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采用野外调查和引栽驯化相结合的方法,引进长白山区道地药用植物及外地药用植物,进行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措施研究,建立药用植物标本圃。  相似文献   
993.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叶片衰老期间碳氮代谢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化控措施,以小麦品种川麦30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浓度(0、10、20、40mg/kg)烯效唑干拌种对不同叶序(第3叶、第7叶、旗叶)叶片衰老期间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提高了不同叶序叶片衰老期间的全氮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峰值高且向外输出速率快;衰老前期(叶片全展后0~20d)C/N比高而后期(叶片全展后20~30d,旗叶全展后30~40d)C/N比低,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994.
<正>农村植棉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棉花生产必须走栽培轻简化、操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四化"之路。湖北省武穴市从2010年开始探索棉花麦(油)后直播轻简栽培技术,2017―2019年组织实施了湖北省棉花提质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项目,每年实施规模133.3 hm2。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及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鄂东试验站等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指导下,武穴市棉花麦(油)后直播轻简栽培技术不断得到完  相似文献   
995.
我国具备出口潜力的柑橘品种多,但受实蝇等有害生物影响,出口前需进行检疫处理。本文以两种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L.)Osbeck.cv.guanximiyou)、南丰蜜桔(Citrus reticulate(L.)Blanco cv.Nanfengmiju)、赣南脐橙(Citrus sinersis(L.)Osbeck cv.gannanqicheng)、小叶桔(Citrus succosa(L.)Hort cv.xiaoyeju)为研究对象,研究溴甲烷熏蒸对低温储存期及之后的货架期柑橘品质指标中色泽、糖度、酸度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50 g/m3溴甲烷常温熏蒸处理2 h,对低温储存期及货架期脐橙和小叶桔品质无影响;琯溪白蜜柚在货架期内,表皮出现褐色斑;琯溪红蜜柚在低温存储期及货架期酸度均显著降低;南丰蜜桔货架期表皮明显出现褐色。建议50 g/m3溴甲烷常温熏蒸处理2 h作为脐橙和小叶桔出口前检疫处理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不同扦插季节、不同的扦插基质等对沉水樟容器扦插育苗成活的影响,笔者于2014—2015年对沉水樟连续开展了2年4次的容器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沉水樟容器扦插育苗选择优良母株树冠上部当年生嫩枝作为插穗;扦插时,插穗保留半片叶子,并用100 mg/kg的吲哚丁酸浸泡处理,选择夏季5—6月、秋季9—10月进行扦插.插...  相似文献   
997.
多肉植物是茎、叶特别粗大或肥厚,含水量高,并在干旱环境中有长期生存力的一类植物。随着水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多肉植物上的应用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综述了我国多肉植物水培的根系诱导研究、营养液研究以及水培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肉植物水培的应用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挖掘在多水分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的小麦穗粒数QTL,以洛旱2号和潍麦8号及其衍生的302 个F8:9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分别在3个干旱和3个正常灌溉模式下,对穗粒数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检测到24个加性QTLs,位于16个位点,分布于2B、3A、3B、3D、4A、4B、5A、5B、6B和7B共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3.70%~20.43%的表型变异。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三个环境(E1、E2和E3)中,共有14个QTLs,11个位点被检测到;在限制水分的三个环境(E4、E5和E6)中共有10个QTLs,6个位点被检测到。在所有检测到的16个位点中,有9个位点只在灌溉环境下被检测到,有5个位点只在旱作环境下被检测到,有2个位点在灌溉和旱作环境下同时被检测到。位于3A染色体上标记Xbarc012和 Xgpw2266之间的 Qknps-WL-3A,同时在E1、E4、E5和E6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中三个环境可解释大于10%的表型变异,且在所有的旱作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可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位点,用于辅助选育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对张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本研究解析张承地区2000—2014年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而揭示该区域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4年张承地区NDVI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年际波动较大,季节差异和空间分异特征显著。2)对于气候要素,15年间光合有效辐射与气温呈下降趋势,而年降水量呈现出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季节差异。3)在季节尺度上,夏季NDVI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显著,而在冬季NDVI与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性更显著;在年际尺度上,NDVI与光合有效辐射相关性较低,但却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4)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程度存在差异,但对于同一植被类型,NDVI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高。这些研究结论将为张承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昆嵛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质量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种不同林分类型(日本落叶松林、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赤松林、杉木林下土壤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林分下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林分土壤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不同林分土壤密度随之增加,总孔隙度随之显著降低(P0.05);日本落叶松林、赤松林土壤毛管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杉木林反之;不同林分土壤p H值均介于4.135.07之间,为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均呈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呈现出土壤养分的表聚性特征;4种林分各土层全钾含量总体上无显著差异(P0.05),日本落叶松林2040 cm、4060 cm层土壤全钾含量(2.22 g·kg~(-1)和2.34 g·kg~(-1))显著高于其他林分;除杉木林外,其他林分各土层有效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除土壤蔗糖酶外,其余3种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林分中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种林分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大小排序为:日本落叶松林(0.792)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0.639)杉木林(0.353)赤松林(0.267)。[结论]不同林分对土壤剖面各层次理化性质影响显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质量状况各异,其中日本落叶松林土壤质量最好,赤松林土壤质量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