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1.
优 163(优 ⅠA ×明恢63)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合作选配而成。不育系优ⅠA为印尼水田谷 6号不育细胞质。保持系优 ⅠB系从协青早B中选优而来。开花习性好,生育期较短的变异单株经稳定而成。该组合经1987~1989年的组合比较、多点试验、省区试和不育系试繁、试制,均表现优异。 一、主要特征特性 该组合属基本营养生长型。全生育期在四川和湖南作中稻比汕优63短2~3天。在湖南作双季晚稻栽培比威优6号长3天左右。作中稻栽培,株高110厘米,作双晚栽培株高105厘米左右,比汕优63矮5~6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汕优6…  相似文献   
22.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在光合产物积累上表现出与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明显优势,但干物质转化率低成为籼粳亚种间杂交稻获得高产的瓶颈。为了使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转化率与生物产量之间达到平衡,本综述从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转化的影响因素(亚种间杂交稻的生理特性、栽培措施、生态条件、形态特征、遗传机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就亚种间杂交稻的源库流特征和细胞活性因子,总结了各影响因子与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转化存在的相关性,因此提出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分配与筛管结构和细胞活性相关性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3.
控制水稻柱头外露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柱头外露率的遗传机理,用柱头外露率低的粳稻品种糯5号与柱头外露率高的籼稻品种优ⅠB构建包含190株的F2群体.在长沙对各单株进行柱头外露率调查,并用均匀覆盖水稻整个基因组的92个SSR标记构建连锁遗传图谱,进行控制柱头外露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柱头外露率的3个QTL为qPES-2、qPES-5、qSPES-8,分别位于第2染色体的RM1285~RM12595、第5染色体的RM17952~RM18114、第8染色体的RM8020~RM7080,QTL的LOD峰值分别为3.54、4.79、3.85,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10.1%、11.1%、9.0%,增效基因皆来源于高柱头外露率的亲本优ⅠB.研究并发现控制单边柱头外露率的QTL与总外露率的完全一致,第5染色体检测到的QTL是1个新的座位.  相似文献   
24.
丰优210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自育不育系丰源A与自育新恢复系R210测配而成的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株叶形态好,米质较好,抗逆性较强,制种产量较高等特点,2003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5.
丰源A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广西钟山县种子公司合作育成,于1998年通过湖南省科委鉴定,是一个育性稳定,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米质较优,抗逆性较强的籼型三系不育系。  相似文献   
26.
进行了杂交水稻不同季别、不同品种施用超级稻肥的大田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对比,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施用超级稻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7.
以水稻三系不育系冈46A及其保持系冈46B为对照,研究了水稻三系不育系Ⅱ-32A及其保持系Ⅱ-32B的花器性状和柱头外露特性。结果表明,Ⅱ-32A和Ⅱ-32B的单边柱头外露率、双边柱头外露率、总柱头外露率及柱头长度、面积、体积和上部颖花开颖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冈46A和冈46B。Ⅱ-32B/冈46BF2群体(498株)的总柱头外露率呈连续分布,表明水稻总柱头外露率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28.
以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培矮64S/R292、Y58S/R292为材料,并以籼籼交超级杂交稻丰源优299为对照,研究了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供试组合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稻谷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及产量显著正相关,干物质的积累量与同期叶面积指数显著相关。培矮64S/R292、Y58S/R292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大于丰源优299,茎杆物质输出速率低于丰源优299。因此,亚种间杂交组合在保证后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前提下,提高干物质的转化率,改善流的畅通程度,是进一步提高亚种间杂交组合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