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6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比较广东省乳源县天井山林场、鹤山市宅梧镇、梅州市径南镇3个黄樟种源/家系试验林早期生长,为黄樟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中黄樟的树高、地径在种源间和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种源、家系选择有效;地点、种源/家系、种源×地点、家系×地点互作的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宅梧试验林生长最好,径南次之,天井山最差。在3个试验点上,树高、地径种源遗传力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遗传力。不同试验点的树高、地径与经纬度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地理变异趋势不明显。根据幼林长势及种源加性效应值和家系育种值,分别从3个试验点上初步选择出表现优良的种源和家系,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均大于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2.
简要概述石蒜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分布状况、药用价值和化学成分,分析比较了江西不同地区的石蒜和忽地笑的石蒜碱含量。  相似文献   
53.
广东省油茶林地不同母岩红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广东省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主要限制因子,采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ASI),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该省主要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油茶林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均较低,N、P、K元素严重缺乏,Ca、Mg、B、Zn、Mo等元素普遍缺乏,而S、Fe的含量丰富;就供试的4种类型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吸附量而言,第四纪红壤对K、Zn、Mn、Cu和砂岩类土壤对B的吸附固定量大,而千枚岩类土壤对K、B、Cu和花岗岩类土壤对P、Mn、Zn的吸附固定量小。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N>P>K>B>Mo>Mn,砂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K>P>N>Zn,千枚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Cu>Zn>Mn>Mo>S,第四纪红壤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N>P>K>Zn>Mo>Cu>B。由此得知,P、N、K是广东省油茶林地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其次为Zn、B、Mo。文中还提出:下一步的田间试验应致力于N、P、K、B、Zn、Mo的平衡施肥,还应重视补充Ca与Mg元素。  相似文献   
54.
紫金牛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以紫金牛幼嫩枝条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实验结果为:MS KT1 NAA0.2有利于腋芽的诱导;MS 6BA1 NAA0.2有利于丛芽的增殖。培养基MS IBA0.2为根系诱导及生长的最佳配方,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55.
《Auto CAD》是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必开的一门课题。从CAD的传统教学入手,阐述了CAD直观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直观性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6.
花榈木是中国传统中药,其代谢产物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然而目前人们对花榈木的药用化学成分如生物碱合成并不清楚。本研究对花榈木不同组织进行了代谢组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花榈木中含有的生物碱大部分属于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Quinolizidine Alkaloids, QA)。进一步分析发现,QA生物合成的2个关键酶,赖氨酸脱羧酶(LDC)和铜胺氧化酶(CAO)在生物碱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结合花榈木转录组结果对其编码基因克隆,得到了1 290 bp、2 268 bp CDS序列,分别命名为OhpLDC和OhpCAO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OhpLDC和OhpCAO1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3×104和8.44×104,均无跨膜区域和信号肽。OhpLDC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保守的底物结合位点Phe340,分析发现OhpLDC与豆科植物中的LDC基因在进化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OhpCAO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保守结构域“NY-Y”,以及3个组氨酸保守位点,与狭叶羽扇豆的CAO1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为解析花榈木...  相似文献   
57.
紫薇属植物为我国传统木本观赏树种,栽培历史悠久,观赏价值高.进入21世纪,我国关于紫薇属的育种研究不断增加,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获得了多个优良新品种.该研究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对我国紫薇属育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紫薇属育种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研究依据国家林木种子检验技术规程,以采集于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亮叶木莲 (Manglietia lucida)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数显游标卡尺与电子天平秤测定种子纵径、横径、厚度(短轴 直径)以及千粒质量,并通过设置不同的种子贮藏方法、温度、光照和 GA3 浓度及浸种时间等处理对亮 叶木莲种子贮藏及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亮叶木莲聚合果为卵球形,种子平均纵径为 7.83 mm、平均横径5.87 mm、平均厚度(短轴直径)3.08 mm,变异系数为11.97%~14.38%;千粒质量 为 59.92 g,变异系数为 4.16%;( 2)种子萌发经历了“缓慢期—快速期—缓慢期”3 个阶段,萌发进程为 20 d,平均发芽率为 84.6%;( 3)不同温度对亮叶木莲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P ≤ 0.01), 0 h 光照时间对 种子萌发的影响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 2 000 mg·L-1GA3 浓度处理对种子萌发的 影响与其他处理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 ≤ 0.01);( 4)亮叶木莲种子在 4 种贮藏方法中随着贮藏时间延长, 种子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综合以上各指标,亮叶木莲种子宜随采随播。种子萌发处理以温度 25℃、光 照时间 12~16 h,GA3 浓度 1 000 mg·L-1,浸种时间 24 h 为宜。  相似文献   
59.
山苍子油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山苍子油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红叶石楠"红罗宾"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以红叶石楠“红罗宾”(Photinia fraseri ‘Red Robin’)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过程。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子试验,确定了红叶石楠的最适培养条件。(1)初代培养基:MS 0.5mg/L BA 0.1mg/L IBA;(2)增殖培养基:MS 2.0mg/L BA 0.5mg/L KT 0.2mg/L IBA;(3)生根培养基:White 0.5mg/L I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