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6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70篇
  37篇
综合类   13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Cd及矿质营养元素在结缕草植株中的积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培方法研究了镉在结缕草中的积累特性及对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处理下结缕草根、叶中镉的分布比例为细胞壁>胞液>细胞器。低浓度(1、10 mg·L-1)处理下,结缕草茎细胞液中镉的比例分别较细胞壁中镉的比例高出61.70%、69.60%;高浓度(100 mg·L-1)处理下,细胞壁中镉的比例较细胞液中镉的比例高出47.70%。低浓度(1、10 mg·L-1)处理的结缕草地下部的镉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而高浓度下(100 mg·L-1)结缕草地上部的镉含量较地下部显著提高37.31%;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镉转运系数显著提高,100 mg·L-1处理下镉转运系数分别较1、10 mg·L-1提高了4.12、2.45倍。高浓度(100 mg·L-1)处理下,结缕草地下部N、K、Ca、Mg含量下降,P、S含量有所提高。高浓度(100 mg·L-1)镉处理下,地上部N含量较对照显著上升16.11%,Ca、Mg的含量均较对照升高;不同浓度镉处理的地上部P、K、S含量均较对照降低。  相似文献   
52.
庆元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生态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集群优势和文化优势6个方面。劣势在对食用菌产业认识不足,食用菌产业大而不强,食用菌安全问题依然突出等,同时也面临着资源、资金、技术瓶颈,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等的挑战。指出当前应从消费需求、生态效益及政策环境方面寻找机遇,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庆元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策,为产业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3.
为探究风沙滩区河道基流变化规律与主要驱动因素,以1954—2018年无定河流域赵石窑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和多站点的降水量数据等资料为基础,分析比较3类方法(时间步长法、数字滤波法和平滑最小值法)对无定河流域风沙滩区河道基流分割的适用性,揭示河道基流量的变化特征,量化分析引起基流量变化的驱动因素(降水、植被覆盖度和农业灌溉等)。结果表明:时间步长法中的局部最小值法对风沙滩区河道基流分割结果较其他方法更为合理,其中多年(1954—2018年)平均基流量为3.29×108 m3,基流指数均值为0.71;基流量总体呈极显著下降趋势,且在1972年和2000年发生突变,其周期性变化主要由第1主周期(32年)控制;无定河流域风沙滩区河道基流变化是降水、植被覆盖度和农业灌溉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水文序列第2阶段(1973—2000年)和第3阶段(2001—2018年)与第1阶段(1954—1972年)相比,降水对基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9.35%和4.52%,人类活动(植被覆盖度和农业灌溉)的贡献率分别为70.65%和95.48%,说明人类活动是其变化...  相似文献   
54.
55.
为了保护黑龙江大米原产地,开发大米产地溯源技术。以产自黑龙江不同地区的大米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对大米蒸煮前后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进行产地溯源和品种鉴别。结果表明,线性判别分析优于主成分分析,利用电子鼻产地溯源技术结合线性判别分析对黑龙江大米产地溯源是可行的。结合线性判别分析分别构建查哈阳、建三江和五常大米产地溯源模型,得到精米样品产地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0%、70%、100%,而蒸煮后大米样品的产地正确判别率均为100%,说明大米经过蒸煮预处理,挥发性成分被充分释放,放大了电子鼻传感器感应信号,有效提高了电子鼻产地溯源判别率,为电子鼻产地溯源技术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切花菊抗寒性的遗传变异,挖掘优异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评价83个切花菊品种苗期叶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通过关联分析探究抗寒性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位点并筛选抗性品种资源。结果表明,83个切花菊品种的LT50在-10.99~1.86℃之间,变异系数为79.81%,说明切花菊抗寒性差异较大;依据LT50的聚类分析将83份供试品种分为抗寒、中抗寒、低抗寒和不抗寒4种类型,分别占21.67%、22.89%、32.53%和22.89%。基于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1个等位变异位点(P<0.01),表型效应值为-3.51~0.83,表型变异贡献率为11.54%~18.83%;其中8个变异位点表现为增效,特别是携带E7M12-13位点品种的耐寒性显著(P<0.01)高于未携带该位点的品种。此外,根据增效位点挖掘到南农金柠檬、Qx097、QD028、Qx049、Qx153和Qx008等6个抗寒性强的品种资源。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菊花耐寒性的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7.
近几年兴起的纳米孔测序技术(nanopore sequencing)为新一代测序技术,又称第三代测序技术,已开始应用于细菌、病毒、抗生素耐药及动物疫病等多个领域的检测。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瓶颈,包括测序精度不高、样品制备过程需要优化等,但该技术在疾病检测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包括可直接检测碱基修饰,超长读长、高分辨率和实时测序以及强大的生物信息学支持。未来,随着准确性的提高和性能的不断改进,加之在成本、测序时间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面的明显优势,纳米孔测序技术有望在临床实验室成为疾病检测的重要选择。本文通过综述该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在疾病检测中的优势,以期为纳米孔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8.
奶牛蹄叶炎是奶牛养殖业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确。目前通常认为其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如瘤胃酸中毒、内毒素及组胺含量增加、过食精料、分娩期前后、地面无垫料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该病。该病主要造成蹄真皮血管紊乱、蹄悬吊器官中的连接组织松弛以及表皮细胞异常分化。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蹄叶炎,诊断方法主要根据跛行、蹄部敏感、腹泻等临床症状而确诊。定期修蹄、降低高能饲料的比例能够降低发病率,对于患病动物可进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论文对奶牛蹄叶炎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介绍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作大型真菌标本具有较多优点:可保持标本外观大小、形状、颜色不变,蛋白质等物质不变性;制成后的标本,科研价值高,可进行孢子显微观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有效成分测定等科学研究,保存在放有硅胶干燥剂的密封袋中,拿取方便;该法操作方便,适用于保存各种大小、颜色的大型真菌标本。具体操作步骤为采集新鲜完整的大型真菌子实体标本,除杂;使用-40°C冰箱预冻处理;利用冷冻干燥机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将冻干标本放置在密闭的亚克力标本瓶、密封袋中保藏。  相似文献   
60.
玉米精量播种技术既要选择优良的玉米种子,又要和科学的栽培技术相配套。该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颇受广大农民的喜爱,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