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多效唑对苗期稻麦地上部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对苗期稻麦地上部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多效唑能有效增加苗期水稻、小麦地上部N、P、K、Ca、Mg、Cu、Mn等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但对Zn含量影响不大,且K含量对多效唑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2.
63.
鸡的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结触性传染病。通过呼吸道传染,以火鸡、鸭、鸽最常见,能引起禽类的鹦鹉热和牛羊等肺炎,还可引起人的沙眼包涵体结膜炎。并能感染其他禽类、畜类及人,是人、禽、畜类共患的传染病。病原特性衣原体对于动物上皮柱状细胞有趋向性。由于其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过去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病毒。然而衣原体具有细胞壁,其构造和组成与革兰氏阴性菌相似,对抗生素敏感,所以不是病毒。它能形成包涵体,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但是它不能在营养培养基上生长。革兰氏染色阴性,以…  相似文献   
64.
65.
利用农户调查资料分析了山东省不同区域花生种植生产中的管理措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 山东省不同区域花生产量变异范围较大,品种更新速度较慢,但重茬率仅为4.1%。(2)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率为14.5%;种植前采用翻地的方式进行整地的农户占48.9%,免耕的只占17.2%。(3) 山东省种植户比较注重花生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但施肥不合理,表现为有机肥施用过少,氮磷肥超量,基追肥分配不合理。  相似文献   
66.
以浑善达克沙地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74种草地植物的避牧性. 74种沙地草地植物的避牧强度变动于0.36~1.00. 其中避牧强度为1的有21种,为0.90~0.99的34种,为0.80~0.89的11种,为0.70~0.79的4种,≤0.70的4种. 根据沙地草地植物的避牧强度,将74种草地植物划分为4种类型,即强度避牧植物、中度避牧植物、弱避牧植物和不避牧植物. 植物避牧的机制主要有化学避牧机制、低频度避牧机制、低矮型避牧机制、粗糙型避牧机制. 植物的避牧性与其盖度、高度、密度、频度、产量、优势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6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燕麦/小麦轮作和混作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麦耐缺锰能力不同,表现为9023>川麦28.与燕麦轮作或混作均未能改善小麦的锰营养,并且还抑制其生长;与单作相比,混作降低了小麦的地上部吸锰量;而叶面喷施锰肥则显著促进了小麦生长,明显改善其锰营养.  相似文献   
68.
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根系分隔的根盒试验,研究了小麦/燕麦间作体系中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土壤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锰肥处理相比,施用锰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地上部干重和吸锰量,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小麦的地上部干重、锰浓度和吸锰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作物品种吸收活化土壤锰的能力不同,表现为燕麦>小麦;9023>川麦28;坝莜4号>坝莜3号。但在本试验条件下,与燕麦间作没能改善小麦的锰营养,可能是作物种植密度大,而根系生长空间较小造成的,其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
浅析农业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农业类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必须提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提前毕业论文的时间以避开就业、考研高峰期;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对毕业论文的考核管理,使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真正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70.
水肥状况对土壤中铁的移动及水稻吸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状况下灰潮土和灰棕潮土2种冲积土中铁的活化淋溶、空间分异及水稻吸铁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淹水种稻后铁被活化并随渗漏液淋溶出1m土体。湿润处理和淹水处理相比,铁浓度无明显差异,但淋溶总量低于淹水处理。土壤各层次DTPA—Fe均为淹水处理高于湿润处理,并呈现一定的淀积趋势,交换态铁亦有类似的规律但差异小于DTPA—Fe,全铁各处理问无明显变化。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地上部生长无明显影响。但湿润处理降低了地上部对铁的吸收。相对而言,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中铁活性的影响远不如水分的状况明显。2种土壤比较,灰棕潮土比灰潮土晚3d出现渗漏液,且前期铁浓度较低。灰棕潮土DTPA—Fe含量较高,而交换态铁含量较低,全铁2种土壤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