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能量和维生素B6分别与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对乌鳢生长和蛋白质合成与调控的影响.选择健康的体重为(10.92±0.42)g的乌鳢(Channa argus)在池塘网箱中进行两个试验.试验一: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了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34.7%、38.3%和41.8%可消化蛋白(DP)]和3个能量水平[14.5、16.0 MJ和17.5MJ的可消化能(DE)]的9种试验饲料;试验二: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了3个可消化蛋白水平(34.5%、38.5%和42.0%)和3个维生素B6水平(6、18mg/kg和30 mg/kg)的9种试验饲料,饲养8周,研究对其特定生长率、核酸和血中IGF-Ⅰ的影响.试验一:在相同饲料DE水平下,鱼体增重随DP水平升高而升高;在相同饲料DP水平下,鱼体增重先随饲料DE水平升高而升高,而后随DE水平升高而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极显著地影响乌鳢的RNA/DNA比率(P<0.01),显著影响RNA含量及血液中IGF-Ⅰ的含量(P<0.05).能量水平极显著地影响乌鳢的RNA/DNA比率及RNA含量(P<0.01),显著的影响血液中IGF-Ⅰ的含量(P<0.05).乌鳢生长和RNA/DNA及其血中IGF-Ⅰ呈正相关(P<0.05).试验二: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乌鳢的特定生长率和平均增重率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随着维生素B6的添加,乌鳢的生长显著增加(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极显著地影响乌鳢的RNA/DNA比率、RNA含量及血液中IGF-Ⅰ的含量(P<0.01),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乌鳢的RNA/DNA比率及RNA含量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维生素B6极显著地影响乌鳢的RNA/DNA比率及RNA含量(P<0.01),与乌鳢生长和RNA/DNA及其血中IGF-Ⅰ呈正相关(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蛋能比(23.3 g/MJ)、蛋白质(34.5%~42.0%)和维生素B6(18~30mg/kg)的添加量,通过提高血中IGF-Ⅰ的含量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来促进乌鳢的生长.  相似文献   
72.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活跃的思维成份,是学习知识必备的心理条件.应该说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广大中职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具有迁徙能力强、繁衍速度快、危害程度重等特点。2019年1月,该虫第一次由东南亚侵入中国云南,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扩散至江淮流域,并对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玉米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文章综述了草地贪夜蛾的主要特征特点、对玉米的危害及主要的防控治理对策,为减轻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玉米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
在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DCP)、磷酸钙(TCP)制成总磷含量为0.91%的饲用饲料,饲养11g左右的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8周,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磷源对花[鱼骨]幼鱼的生长,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灰分、钙、磷含量。以及总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源对花[鱼骨]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CP组、DCP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比TCP组提高24.86%和13.75%,MCP组的饲料效率比TCP组提高15.47%;MCP、DCP、T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M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CP组,各组全鱼、鳞片的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花[鱼骨]对不同磷源的总磷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O.05)。MCP的表观消化率最高,MCP组、DCP组总磷表观消化率比TCP组分别提高85.97%和42.90%。综合来看.在3种无机磷源中。MCP作为花[鱼骨]饲料中无机磷源的利用效果最佳,其次是DCP,而TCP则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5.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绿僵菌治蝗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痘病毒与绿僵菌合用防治蝗虫的效果.结果表明,两者合用可以显著增加防治效果,用含毒的麦麸(痘病毒1.67×105OBs/头+绿僵菌1.67×105孢子/头)比单独用绿僵菌(1.67×105孢子/头)防治3龄黄胫小车蝗和东亚飞蝗效果好,感染10d的增效率分别为48.4%和40%.痘病毒增效作用与其用量有关,在混合剂中的含量越高,增效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76.
新型高效水产饲料诱食剂——蚯蚓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产饲料中添加有效、经济、实用的诱食剂可以提高淡水鱼和虾、蟹的摄食量,减少饲料在水中的溶失浪费,避免未采食或浪费的饲料导致的水质污染。而且还可以在配合饲料中增加便宜的、适口性差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77.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力是螯虾科(或称蜊蛄科)的种类,其英文名为red swamp crayfish或red swamp crawfish,俗称红色沼泽螯虾或淡水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1918年克氏原螯虾由美国移植到了日本的本州,1929年又由日本人将克氏原螯虾投放到我国的南京与滁州交界处,经过数十年的繁衍和迁移,克氏原螯虾现已扩展到江苏、安徽、湖北、浙江和上海等数十个省、市和自治区,遍布我国江河、水库、沟渠和池塘,成为我国自然水域中具较大种群规模的淡水虾类品种。  相似文献   
78.
饲料蛋白对翘嘴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Ⅰ: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 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为40.89%时翘嘴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31.04%、35.51%组(P<0.05),但与46.62%、50.3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翘嘴鲌白肌RNA和RNA/DNA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升高,40.89%组的白肌RNA/DNA显著高于31.04%和35.51%蛋白组(P<0.05),但与46.62%、50.33%蛋白组间差异不显著.白肌RNA/DNA、RNA/Prot(蛋白质)分别与饲料蛋白水平和SGR显著正相关(P<0.05).试验Ⅱ:用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0%、40.5%、54.0%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平衡关联度的等蛋白、等能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翘嘴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量为54.0%时,翘嘴鲌的SGR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当替代量达40.5%时,白肌RNA、RNA/DNA和RNA/Prot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肌RNA/DNA、RNA、RNA/Prot分别与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GR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79.
饲料蛋白对翘嘴鲌氮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的翘嘴鲌为试验鱼,以褐鱼粉为蛋白源, 配制5个蛋白水平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平衡关联度(EAA)的半精制饲料;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配制5个关联度的等蛋白、等能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和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翘嘴鲌氮排泄的影响. 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鲌氮排泄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翘嘴鲌每日氨氮和尿素氮平均排泄率和排泄峰值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每日氨氮排泄率和饲料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当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超过40.5%时,氨氮排泄量显著增加(P《0.05),内源氮不受饲料蛋白水平和大豆蛋白替代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0.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迁,农业生产也由数量的增长向效益增长方向发展。由于扶持粮食生产力度加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粮食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粮食播种面积难以稳定,同时粮食生产向着种植品种良种化、栽培管理简单化、除草化学化、生产成本降低化、播种生产收获机械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来看,粮食生产水平仍较低,增产还有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