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149篇
基础科学   55篇
  73篇
综合类   383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81.
为了探明豆粕有机肥与化肥氮素不同配施比例对大棚黄瓜的肥料效应,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施豆粕有机肥、豆粕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化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氮、磷、钾施用量条件下,单施豆粕肥或单施化肥以及豆粕肥与化肥配施均可显著提高黄瓜总产量,M2N1、M1N1和M1N2处理的黄瓜前期产量分别比CK增产47.1%、68.6%和82.0%。各试验处理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差异均不显著,Vc含量以M2N1处理含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黄瓜氮和钾的吸收量,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差异均不显著。黄瓜收获后各处理耕层土壤无机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等肥力性状均有明显变化。土壤pH与土壤养分的变化均呈现负相关性,其中土壤pH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豆粕肥的氮、磷、钾养分释放率较高,完全可以替代普通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用于黄瓜生产,豆粕氮与化肥氮配施用比例以1:1或2:1为佳。  相似文献   
182.
春玉米群体净同化率(NAR)动态变化特征及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吉林省桦甸地区春玉米群体NAR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探讨不同玉米品种、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栽培条件下净同化率(NAR)变化规律。利用归一化方法将最大NAR和播种至成熟天数设为1,以相对NAR(0-1)和相对时间(0-1)为变量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净同化率在整个生育期呈"M"形双峰曲线,前期峰值出现在拔节期,后期出现在灌浆期,且前期峰值高于后期。对NAR模型进行筛选,变化规律符合4次方数学模型NARR=a+b(TR)+c(TR)2+d(TR)3+e(TR)4;建立春玉米群体相对NAR动态变化数学模型NARR=-0.01+10.54(TR)-39.72(TR)2+52.81(TR)3-23.37(TR)4,r=0.946 1**。利用模型对2006年吉林桦甸的密度试验以及河北廊坊的品密试验进行检验,相关系数分别在0.91~0.93和0.83~0.88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说明该模型符合东北平原以及黄淮海流域变化规律。净同化率模型的确定可实现作物产量性能方程的数字化、模式化和指标化。  相似文献   
183.
不同春玉米品种花后光合物质生产特点及碳氮含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高产实践表明增加花后干物质生产对于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明高产条件下花后干物质生产增加的原因,本研究比较了玉米品种登海661 (DH661)、中单909 (ZD909)和970的产量差异,并利用产量性能分析理论剖析了花后的产量性能参数,分析了花后主要功能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碳、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显著,产量较高的品种(DH661和ZD909)具有较高的穗粒重,而DH661具有较多的穗粒数(466.7),ZD909具有较高的粒重(392.7 g);产量较高的品种后期干物质生产及其向籽粒的分配比例高,产量性能分析表明花后的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及光合势(LAD)与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产量较高的品种花后穗位叶叶绿素、全碳和全氮含量下降慢,碳氮比值增加慢,光合速率在整个灌浆期相对较高,光合产物不仅向籽粒运转,还能在叶片中以淀粉的形式持续积累,在后期随着光合速率的下降,淀粉才开始降解向籽粒运输。可见玉米花后碳氮代谢协调、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能力衰减缓慢对于有效维持较高平均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4.
由于目前尚无可靠的A型-O型-AsiaⅠ型3联疫苗,所以3型口蹄疫的免疫则采用A型单苗和O型-Asia-Ⅰ型2联苗联合进行,但各疫苗的免疫时间及联合免疫程序均未进行过深入地研究,联合免疫效果有待实验的验证。通过对奶牛3型口蹄疫抗体水平的跟踪检测,最终结果表明:奶牛3型口蹄疫间相互影响不显著,在犊牛90日龄可以同时进行首免,但要左右两侧分2针注射;首免后28d以同样的方法进行2免;抗体持续4个月后进行3免;以后每隔4个月加强免疫1次,方法都与首免相同;或根据抗体监测水平及时进行补免,都会起到一个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5.
青岛蔬菜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岛市主要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Pb、Cd、Hg、As、Cr、Cu和Zn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土壤综合污染指数的排序为莱西〉即墨〉平度,且均小于0.7,土壤环境质量处于清洁安全状态,适宜蔬菜种植。但莱西和即墨有4个监测点的土壤样品重金属镉含量超标,并且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加镉含量逐渐降低,表明镉污染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20cm)。  相似文献   
186.
贮藏中香椿多酚抗氧化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香椿多酚在贮藏过程中抗氧化性的变化,探究贮藏条件对香椿中功能性质的影响.将香椿在0、5、10℃的温度下分别贮藏一定时间后,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DPPH法)和铁离子还原比色法(FRAP法)来评价其多酚抗氧化性的变化,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样品中多酚的变化.贮藏后的香椿,其多酚的抗氧化性均在第4天...  相似文献   
187.
文章分析了广州市增绿行动计划的城市森林建设的特征,并在总结国内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增绿计划的理念、目标、总体框架,为广州市打造宜居城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8.
苗期施用钠复合肥增强梭梭抗逆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盆栽育苗的方法,施用钠复合肥后培育梭梭植株,使其正常生长70 d后干旱20 d进行沙地移栽试验,3个月后生长期结束测定其形态指标、生物量以及Na+和K+含量,初步探讨了钠复合肥在培育强抗旱梭梭植株方面所起的作用。与对照(不施任何肥料)和施用(NH4)2HPO4(与钠复合肥含等量的N、P)的处理相比,施用钠复合肥的梭梭株高分别增加了26%和12%;分枝数增加了22%和14%;主茎直径分别增加了48%和23%、主根直径分别增加了37%和24%;冠幅分别增加了57%和28%;根冠比均增加了18%;鲜重分别增加了130%和74%、干重分别增加了154%和74%;地上部的Na+含量分别增加了45%和38%,根中的Na+含量分别增加了15%和12%;地上部中的K+含量差异不显著,根中K+含量分别降低了28%和31%。以上结果表明,钠复合肥的施用能有效地促进梭梭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89.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南亚地区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各国间区域合作发展迅速.在这种形势下,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组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应运而生.本文回顾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背景、运行机制和经济社会合作,阐述了农业合作的兴起、发展过程,分析了农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结构以及农业合作的前景,发现各国农业资源互补性较强,具有开展农业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0.
开花期外施表油菜素内酯(epi-BR)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用水稻品种日本晴为试验材料,初花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epi-BR)处理,并以喷施BR合成抑制剂-芸苔素吡咯(Brassi-nazole,Brz)为负对照,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水稻剑叶形态、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epi-BR提高了水稻灌浆高峰期剑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增加了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了水稻的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使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