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胡延杰  翟明普  武觐文  贾黎明 《土壤》2002,34(1):42-46,50
测定了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化强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混交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化强度总体比纯林提高50%~100%,夏季(林木生长旺季)最高,这说明混交后更有利于养分的有效化,可促进树木的旺盛生长。采用根箱盆栽试验法,测定了纯槐、纯杨和杨槐混植3种处理条件下微生物总碳量,探讨了N、P速效养分的根际效应。发现微生物总碳量与土壤N、P速效养分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杨槐混植处理中NO3--N的根际效应最为明显,在距根0~5mm处(根际)为亏缺区。  相似文献   
172.
滴灌在林业上应用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滴灌在林业上应用的研究与进展,指出滴灌在林业上主要应用于经济林培育中,在用材林、苗木培育上的应用较少。滴灌在多种树木上应用的研究表明,其可促进树木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同时可大幅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其增产和节水的原因在于对树叶水势、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指标以及土壤水分分布及运动特性的影响。此外,还对目前节水灌溉制度探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最后,建议对滴灌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到对优化灌溉制度的探索中,而对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应依据植物或树木的生长节律、生理特性与土壤的水分运动特征来确定灌溉的开始时间、灌溉频率及灌水定额,从而科学地制定灌溉计划。  相似文献   
173.
为探寻适用于北京平原造林工程中困难立地条件下油松等大规格针叶苗木成活、成林及健康生长的最佳新材料施用方案,将抗蒸腾抑制剂、厚环乳牛肝菌剂以及6号GGR植物生长调节剂3种造林新材料进行组合试验,对油松林的造林成活率、当年新梢数量、新梢长度、新梢直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营养元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造林新材料的处理成活率均高于对照(78%),其中HSK(厚环乳牛杆菌剂+6号GGR植物生长调节剂+抗蒸腾抑制剂)处理成活率最高,达到89%;2)油松新梢生长情况以HSK处理表现最优,2013年5—7月新梢数量平均增长量最大,单株平均增长量为6.48个,是对照增长量的2倍;新梢直径的平均增长量为2.36mm,相对于对照提高了117%;新梢长度增长量较对照增长量提高了251%;3)油松叶片2013年总叶绿素含量平均值以HSK处理最高,为6.96mg/L,对照处理最低,为5.76mg/L,且3种新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 4)对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在HSK处理条件下,2013年叶片P元素总平均含量达0.81g/kg、叶片N元素为10.01mg/kg、叶片K元素为5.41g/kg,优于其他处理,即HSK处理可确保3种营养元素均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5)为确保林分结构稳定,各处理死亡油松苗木需重新补植,尽管相对于对照,其余处理新材料的施用增加了成本,但其对成活率的提高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补植所需资金,其中以HSK处理(100株油松占地0.17hm2)节约成本最高(810元),即4764元/hm2。因此综合考虑各指标,HSK处理在前期保证苗木成活率及后期促进苗木生长发育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究不同子叶切除强度和苗圃施肥对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的影响,为丰富苗木质量调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3种子叶切除强度(E1/3、E1/2、E2/3)和不切除对照(E0)设置,同时2种苗圃施肥处理(N0、N100),施入相同量的磷钾肥和微量肥料,调查分析生长季末栓皮栎苗高、地径和生物量以及造林1年后苗木形态、养分积累和光合特性。【结果】苗圃不施肥条件下,子叶切除处理均降低造林苗木生物量、养分含量和光合特性。苗圃施肥条件下,E1/3、E1/2处理苗木造林1年后主根生物量较对照(E0)分别增加21.9%、31.7%,侧根生物量分别增加41.4%、45.2%;E1/3、E1/2处理还提高造林苗木根系养分含量和光合特性,促进苗木对光能的利用与碳同化;E1/2处理对单株生物量和养分含量也有显著促进,对光合特性的促进效果比E1/3更佳;而E2/3处理苗木造林后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苗圃施肥并未起到缓解作用,表明子叶自身养分对于苗木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苗圃施肥效果有赖于子叶养分丢失程度。从苗圃和造林2个阶段评价子叶切除效应更为可靠;在子叶切除对造林苗木生长的影响评价过程中,苗木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养分含量同等反映苗木生长状况,是评价子叶切除效应的有效、便捷指标。【结论】适度切除子叶结合苗圃施肥有利于提高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切除1/2子叶结合苗圃施肥(每株100 mg N)培育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5.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我国北方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在华北地区多采用宽窄行模式栽植。该模式下,不均匀的生长空间可能会引起不同方位树干液流速率(F_d)的差异,从而影响对林木蒸腾耗水的准确估计。为探究宽窄行栽植下毛白杨不同方位F_d的变异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关系,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和自动气象站,对9株不同胸径样树4个方位(东、南、西、北)的F_d及林地气象因子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树不同方位的F_d均具有显著差异,平均变异系数(CV)为15.1%±9.2%。其中,西方位为优势方位,其F_d显著大于或与其他方位无差异,而其它三个方位F_d大小次序无明显规律。各方位F_d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均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且下午(12:00—24:00)的F_d显著高于上午(0:00—12:00)。林木各方位F_d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影响强烈,多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AR几乎为各方位F_d的主要驱动因子,而水汽压亏缺(VPD)和空气温度(T_a)仅在个别方位对F_d具有一定驱动作用。不同方位F_d的CV和相对偏差(RD)与PAR、VPD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表明F_d的方位差异并未受气象因子影响。综上,在研究宽窄行栽植模式下林木蒸腾耗水时,方位间F_d差异不能忽视;在液流探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对每株样树随机选取一个方位进行F_d测定可能会获得更精确的林木蒸腾量估计。  相似文献   
176.
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s)在全球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生物气候因子,结果显示:整体上毛红椿全球潜在生态地理分布格局呈连续状,但在高分布区则呈斑块状分隔;造成这种地理分布的主导因子依次是最热季度平均降雨量494.79~1 504 mm、温度变化方差2 362.88~9 986.69和最冷月份最低温-10.35~10.44。毛红椿在我国的分布区连续性优于国外,其中最适的2个主要分布区分别为安徽和浙江的东南部,以及江西南部、福建和广东;国内基本与现有遗传性状较高的研究区域重合,宜列入优先保护的重点区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7.
【目的】土壤水分是影响我国北方水分亏缺地区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和水分管理下毛白杨林分的土壤水分状况,能为华北黄泛平原地区人工林土壤水分维持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Ⅲ3 m×3 m、Ⅱ3 m×6 m、Ⅰ6 m×6 m)和水分管理(滴灌FI、雨养NI)下的5种(FI、FI、NI、NI、NI)毛白杨林分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生长季内(5、6、8和10月),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各处理6 m剖面内的土壤含水量(SWC),研究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状况及土壤干层现象。【结果】(1)各处理毛白杨林分浅土层(0~30 cm和30~100 cm)的SWC(5.62%~15.53%)显著低于深土层(100~200 cm、200~400 cm和400~600 cm)(16.50%~27.00%);林分SWC在0~240 cm垂直剖面内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并在240~260 cm(26.37%~30.56%)和360~400 cm(22.79%~33.00%)出现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178.
[目的]建立千年桐优株选择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千年桐优株的准确评价,为千年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湘南地区实生繁殖的进入盛果期的5 000 hm2千年桐为选优林分,根据单株结果数、单株产果量、树体大小、树形、果实聚集度等表型指标初步确定565株千年桐,通过复选确定40株备选优树,再从40株备选优树中筛选出优株.根据...  相似文献   
179.
芷江鸭是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优良鸭种,养殖历史悠久,在科技与产业扶贫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芷江鸭来源与历史、分布、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等几个方面对芷江鸭种质特性进行详细阐述,为其保护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0.
结构调控是人工用材林培育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通过间伐进行密度调控以及通过修枝进行树体管理。间伐与修枝作为2项重要的结构调控措施,广泛应用于人工用材林的培育与管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并提高出材品质,对用材林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冠层结构、生长、干形材质等方面综述目前国内外人工用材林结构调控的研究进展,阐述分析了结构调控在生理生态过程上的作用机理,并从间伐与修枝耦合效果、结构调控作用机理分析、结构调控模型构建等方面对未来开展人工用材林结构调控理论与技术创新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