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杜鹃花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在盛花期,于晴天早晨露水刚干时,分别采集刚盛开的白色、粉色、紫色和红色杜鹃花的花瓣,置黄色牛皮纸信封中,立即冻存于-20--22℃备用。白色、粉色和紫色杜鹃为毛鹃栽培种,取自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内。红色杜鹃(映山红)取自江西省南昌市梅岭山。  相似文献   
42.
43.
“赣大麦 1号”是采用系谱法经 1 2年选育而成的黑大麦新品种 ,该品种穗、芒和籽粒呈黑色、大粒、早熟、高抗白粉病和赤霉病 ,籽粒营养丰富 ,富含硒元素 ,麦芽品质优良 ,多项指标达到国家颁布的麦芽产品的优级标准 ,是生产优质啤酒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44.
稻米食用和蒸煮品质与不同发育阶段株高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稻米食用和蒸煮品质与不同发育阶段株高的遗传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时期都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协方差,但除热浆粘度外,不同时期这种相关性的方向是不同的,说明不同时期选择的标准也应有所不同。进一步分解各项遗传协方差分量发现,不同性质遗传相关分量差异也较大,直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胶稠度(GC),粘度速测仪(RVA)谱与株高的相关性关分量差异也较大,直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胶稠度(GC),粘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东乡野生稻渐渗系基因组结构变化及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供体)和栽培稻协青早B(O.sativa sp.indica Kato.,受体)构建的BC1F6渐渗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筛选出的分布在12对染色体上的25对SSR引物对群体中的239个株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适25个微卫星位点都有东乡野生稻DNA片段不同程度的渗入,群体均大部分保留亲本协青早B或东乡野生稻的DNA序列。渐渗系基因组中平均受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78.13%,最高达94.98%(引物为RM131),最低为60.25%(引物为RM171)。平均供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13.37%,最高达32.64%(引物为RM171),最低为2.93%(RM1095)。群体中还存在一些杂合位点,平均杂合率为5.62%,最高达10.04%(引物为RM401)。此外,BC1F6渐渗群体中发现有双亲条带的丢失和一些双亲所没有的新条带出现,其中平均亲本条带丢失率为2.88%,最高达13.39%(引物为RM311),最低为0(引物为RM401),平均新带率为1%。高世代渐渗群体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e)和平均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76和0.457。[结论]通过远缘杂交渐渗系发生了广泛遗传与表观遗传变异,扩大了遗传变异基础,为水稻品种改良与种质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利用SSLP标记对东乡野生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4对SSLP标记引物中,12对引物扩增的产物产生多态,总共扩增出了7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5.8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取自同一居群的部分材料遗传差异较小,甚至有些材料完全相同,但也有些材料遗传差异较大,不同程度地分布在各个类群组.这些结果表明东野9个居群的天然小群体可能就是一个大的群落,因此必须对东野现有居群进行严格的保护.  相似文献   
47.
东乡野生稻核基因组SSLP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SSLP标记对东乡野生稻进行了多态性分析 ,结果表明 :在 1 4对SSLP标记引物中 ,1 2对引物扩增的产物产生多态 ,总共扩增出了 70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 5.8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取自同一居群的部分材料遗传差异较小 ,甚至有些材料完全相同 ,但也有些材料遗传差异较大 ,不同程度地分布在各个类群组。这些结果表明“东野”9个居群的天然小群体可能就是一个大的群落。阐述了对“东野”原生地现有居群进行保护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48.
植物细胞壁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壁为植物提供了基本的机械支撑,与植物本身的抗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壁中木质素的含量影响着饲料的消化性和造纸的效率。因此,研究植物细胞壁成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细胞壁成分的基因定位和克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利用SSLP标记对东乡野生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4对SSLP标记引物中,12对引物扩增的产物产生多态,总共扩增出了7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5.8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取自同一居群的部分材料遗传差异较小,甚至有些材料完全相同,但也有些材料遗传差异较大,不同程度地分布在各个类群组。这些结果表明东野9个居群的天然小群体可能就是一个大的群落,因此必须对东野现有居群进行严格的保护。  相似文献   
50.
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恢复系统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必不可少,而从野生稻中鉴定、发掘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对促进杂交水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发掘东乡野生稻的育性恢复基因,应用协青早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和中9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两套测交群体,开展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经典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对矮败型(CMS-DA)和印尼水田谷败型(CMS-IA)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东乡野生稻对矮败型(CMS-DA)和印尼水田谷败型(CMS-IA)的育性恢复的控制存在主效恢复基因,同时还受到微效基因的影响。此外,还就东野恢复基因发掘及其在杂交水稻育种的生产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