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7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第12次缔约方会议(COP12)通过了土地退化零增长(LDN)定义,有助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5.3.1)。文中介绍了LDN概念和LDN 5大模块(愿景目标、参考基准、平衡机制、干预措施和监测指标)的构成,综述了LDN的世界应用进展,提出了我国应用LDN概念框架进行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2.
传统的地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统计方法如人工捕尽法、土丘计数法等,操作起来费时耗力.无人机航拍技术是一种灵活性强、易操作、可实现地面数据与航拍影像动态分析的技术.本研究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航拍技术,采用不同飞行高度和拍摄面积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13处具有代表性地点调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地面土丘密度.对航拍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土丘数量,结合地面人工调查测定土丘数量,分析最佳航拍高度;分析航拍面积与土丘密度之间的关系,明确无人机调查东北鼢鼠地面土丘的最小取样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地区,调查东北鼢鼠种群相对数量时,无人机最佳航拍高度为50 m,最小取样面积为2.21 hm2.  相似文献   
103.
为明确湘南双季杂交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和株两优819、晚稻品种H优518和盛泰优018为材料,比较研究3种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7:2:1,N1;6:3:1,N2;5:4:1,N3)对双季杂交稻产量形成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早、晚稻实际产量均以N2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N1处理,其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有效穗数与穗粒数较高。与N1和N3处理相比,N2处理茎蘖数居中,但成穗率最高,且孕穗之后的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各品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以N2处理最高;N3处理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N1处理,但与N2处理无显著差异;胶稠度随穗肥比例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品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以N2处理最低,处理间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均无显著差异。从稻米RVA谱特征参数来看,N1处理稻米食味品质最好,略优于N2处理,N3处理米质最差。综合考虑产量与稻米品质,N2处理(分蘖肥:穗肥:粒肥=6:3:1)是湘南双季杂交稻较理想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04.
为明确湘南双季稻适宜氮肥运筹方式,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和株两优819、晚稻品种盛泰优018和H优518为材料,研究了3种氮肥运筹方式对湘南双季稻氮素吸收、转运与利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其蘖肥、穗肥、粒肥比例分别为7︰2︰1(N1)、6︰3︰1(N2)、5︰4︰1(N3)。结果表明:(1)早、晚稻N2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和N3处理,其平均双季总产量较后两者分别提高11.86%和5.24%,增产的原因是有效穗数显著提高;(2)各品种全株、穗部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表现为N2>N3>N1;(3)各品种各处理成熟期氮素分配系数均表现为穗部>茎鞘>叶片,各品种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量与转运率及其对穗部贡献率均表现为N2>N3>N1;(4)处理间在氮素利用效率这一指标上的差异不大,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表现N2>N3>N1,氮生理效率与氮素收获指数以N2和N3处理较大。氮肥运筹显著影响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N2处理有利于提高双季稻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偏生产力、氮生理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是湘南双季稻较理想的氮肥运...  相似文献   
105.
为精准评估大型树木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其重要性,进一步探究森林的碳循环作用。通过对东北金沟岭林场224块固定样地(20 m×20 m)进行每木检尺,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物种多样性、林分密度、大型树木、气候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得出,所选因素共解释了地上生物量42.68%的方差,其中大树生物量是森林地上生物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地上生物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林分密度及大树生物量均促进地上生物量生长。考虑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后发现,大树生物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稍大于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06.
王奔  袁帅  郑怡  张宏玲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5):1888-1894
【目的】 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对仔猪原代肝细胞药物性损伤的缓解作用及机理。【方法】 通过二步灌流法获得仔猪原代肝细胞,将肝细胞分为对照组(C)、JNK抑制剂组(SP)、模型组(M)和治疗组(T),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细胞不添加药物,SP组用2 μmol/L SP600125处理细胞,M组用80 μg/mL脂多糖(LPS)+20 μg/mL恩诺沙星(ENR)处理细胞,T组用80 μg/mL LPS+20 μg/mL ENR +2 μmol/L SP600125处理细胞,处理12 h后,收集上清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收集细胞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肝细胞核因子-1(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HNF-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lpha 1,GSTA1)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组肝细胞培养液上清中ALT和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组肝细胞中GSH-Px和SOD活性、HNF-1和GST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M组相比,T组肝细胞培养液上清中ALT、AST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T组肝细胞中GSH-Px和SOD活性、HNF-1和GST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JNK抑制剂SP600125可通过调控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及HNF-1和GSTA1的表达缓解由LPS/ENR导致的仔猪原代肝细胞的药物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