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典型种植制度对旱地黑垆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优化旱地作物种植制度、发挥土壤潜在肥力、实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27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454测序技术分析了黄土高原旱作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黑垆土细菌、真菌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施肥低营养胁迫下,细菌多样性表现为粮豆轮作小麦连作裸地苜蓿连作,真菌多样性表现为小麦连作≈苜蓿连作裸地粮豆轮作。施氮、磷肥条件下,粮草长周期轮作(苜蓿→苜蓿→苜蓿→苜蓿→马铃薯→小麦→小麦→小麦+苜蓿)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大致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第4年苜蓿或苜蓿茬后第1年小麦微生物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最低,苜蓿茬后第2年小麦微生物多样性最高,细菌Chao指数和真菌Shannon指数比连作小麦高22.0%和79.2%;粮草短周期轮作(红豆草→小麦→小麦+红豆草)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大致呈现增加趋势,至红豆草茬后第2年小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达到最高,真菌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分别比连作小麦高50.8%和51.0%。黄土高原旱地区黑垆土采取粮食作物与豆科作物轮作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2.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0、35、250、500、1 000 mg/kg不同浓度铅胁迫对狗牙根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铅浓度处理在同一天中,当营养液中pb2+浓度在35 mg/kg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与其它浓度下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差异;随着pb2+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说明低浓度铅营养液能促进狗牙根叶绿素含量的合成,高浓度的铅营养液能抑制狗牙根叶绿素含量的合成.而同一铅浓度处理在不同天数中,随着浇灌含铅营养液天数的增加,各浓度下狗牙根叶片叶绿素含量大致呈现降低的趋势,且浓度越高,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龙池杜鹃属的31个种32个样品的研究发现,杜鹃叶片氮含量为1.1097%(大白杜鹃)~2.1412%(紫花杜鹃),磷含量为0.0910%(露珠杜鹃)~0.1693%(美容杜鹃),N/P为8.0958(云锦杜鹃)~17.9160(云南杜鹃),LMA为0.0716 mg/mm2(云南杜鹃)~0.2339 mg/mm2(云锦杜鹃)。N/P与LMA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2=0.5764,P<0.01),表明杜鹃叶片越厚,叶片N/P越低,植物相对生长速率越快,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越强。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长期施氮效应,以1984年以来开展的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为基础,在一定施磷量(39.3 kg·hm-2)下,分析了长期不同施氮水平(0、45、90、135和180 kg·hm-2)间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养分累积和土壤氮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肥对提高小麦产量仍有显著作用。氮肥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但施氮135 kg·hm-2高于90 kg·hm-2或二者差异不显著;施氮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秸秆和植株对氮、磷、钾的累积量,同时有利于养分在籽粒中的分配;土壤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在施氮135 kg·hm-2达到最高值或较高值。黄土高原地区小麦施氮135 kg·hm-2时,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同时氮肥利用效率、籽粒中养分累积量及土壤残留氮量也较高,是该地区小麦氮素最适施用量。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复配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组合设计,测定不同处理下各生长期植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各复配处理中,土壤细菌数量在烤烟3个生长期分别以氨基酸有机肥、菌渣、虾肽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复配处理最高,尤其是氨基酸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复配处理,高出其他复配处理249.1%~705.5%;土壤放线菌数量在烤烟3个生长期分别以油枯、氨基酸有机肥、虾肽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复配处理最优,尤其是旺长期,高出其他复配处理1.2%~116.6%;烤烟团棵期和成熟期的土壤真菌数量均以黄腐酸有机肥处理最低,旺长期以牛粪复配处理最低。综合来看,微生物菌剂与氨基酸有机肥复配能有效改善植烟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是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复配的最佳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46.
2013年9月调查了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鉴定出底栖动物19种,隶属于3门、7目、12科,其中软体动物门10种,占总物种数的52.63%;环节动物门4种,占总物种数的21.05%;节肢动物门5种,占总物种数的26.32%。红旗泡水库的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截口土蜗Galba truncatula及斯蒂齿斑摇蚊Stictochironomus sticticus,而红旗泡水库周边水域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划蝽Sigra distanei及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秋季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底栖动物的密度分别为(150.4±152.88)ind·m-2和(229.33±192.89)ind·m-2。红旗泡水库的Ma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周边水域,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于周边水域,说明红旗泡水库的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低于周边水域,但均匀度较高。红旗泡水库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主要是杂食者,而周边水域主要是捕食者。  相似文献   
47.
3种海洋贝类重金属污染及食用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常见海产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对3个不同养殖区域内水煮加工后的牡蛎、缢蛏和血蚶体内的Cd、Cr、Cu、Pb、甲基Hg和无机As等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利用体外生物可利用度分析贝类中重金属在人体胃肠道中的溶解和转化情况,并采用生物质量指数(Pi)和靶标危害系数(THQs)对贝类食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牡蛎中重金属污染水平较高,且Cu、Cd是牡蛎的主要污染因子。Pb和Cd的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达到4.6675和1.0601,综合污染指数最大值达7.6552,说明部分贝类达到重度污染。体外生物利用度模型表明,贝类中的重金属在人体胃肠道环境下不能完全溶解,其生物利用度在1.1975%~69.5775%之间。采用THQs值评价贝类中金属元素总量和体外消化模型后的含量,以金属总量进行评价时,77.78%贝类样品的THQs值大于1.0;以体外消化模型后的金属元素含量评价时,3个养殖区的牡蛎和象山缢蛏的THQs值大于1.0,表明长期食用牡蛎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并且各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依次为Cd无机AsCuPb甲基HgCr。本研究结果为评价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风险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旨在为微生物菌剂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以‘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为供试材料,采用育苗基质添加微生物菌剂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胶质芽孢杆菌促进‘云烟85’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较佳,EM菌剂或胶质芽孢杆菌提高‘红花大金元’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显著;EM菌剂和胶质芽孢杆菌剂混合处理提高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在旺长期和成熟期提高了10.31%和50.26%;与对照相比,添加微生物菌剂,显著降低了‘红花大金元’烤烟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胶质芽孢杆菌剂促进‘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根际土壤脲酶活性,EM菌和胶质芽孢杆菌混合菌剂对提高云烟85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9.
为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专门人才,《植物营养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该文从优化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学科实用性和新颖性,夯实并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互动式课堂讨论和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多指标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考核,使考核方式和内容更加符合学生水平和社会实际需要等3个方面论述了对《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长期施肥下黑垆土氨化作用的变化,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分析了长期施肥对黑垆土氨化细菌数量和氨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连作下,各施肥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中氨化细菌数量和氨化作用强度,其中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更明显。在不同施肥处理中,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氨化细菌数量最多(7.53×108个·g~(-1)),是不施肥处理(CK)的189.2倍,氨化作用强度最高(1.49mg·kg~(-1)),较CK增加55.0%;其次为单施有机肥、氮肥配施有机肥和磷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其氨化细菌数量和氨化作用强度均显著高于CK。在苜蓿连作下,与CK相比,单施磷肥处理的土壤氨化细菌数量和氨化作用强度均明显降低,降幅分别为99.5%和49.7%。因此,黄土高原黑垆土区小麦连作时,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均可提高土壤有机氮的转化作用,增强其供氮能力;苜蓿连作时,长期单施磷肥可减弱土壤有机氮的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