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配合干制辣椒新品种、新组合在砚山的推广应用,针对当地生产实际,对干制辣椒的种子处理、育苗方式、双株密植、配方施肥、辣椒+玉米间作等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干制辣椒种子经种子吸湿-回干处理,小拱棚育苗,采用旱膜集雨、双株栽培及辣椒+玉米间作方式,并按每667m~2施用氮12.00kg、磷3.87kg、钾12.36kg进行配方施肥,其辣椒种植产量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22.
介绍鲁甸县2009年举办省级玉米规格化间套作样板的情况,对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高规格粮食样板的举办。  相似文献   
23.
张毅  蔡艳  杨杰  张世熔  李婷  袁大刚  黄爱萍 《核农学报》2010,24(5):1038-1043
本文将熵权系数法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对512汶川地震典型灾区——彭州市新黄村农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探讨了该区域土壤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震后人类活动分析其土壤质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质量分布以2级水平为主,1级次之,3级最少,分别占区域面积的819%、167%和14%。震后人类活动会影响土壤质量,其中以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和引入重金属物质而引起的土壤质量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24.
1选择 制定免疫程序必需结合当地流行病学调查,要以致病原的血清型或菌群类型来选用相宜的疫菌苗,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血清型或菌群,才能起到真正的免疫保护作用。比如,高致病性禽流感有H5、H7等血清型,但目前的H5N2疫苗对水禽的免疫效果较差,基因重组苗H5N1则效果比较好。口蹄疫有多个血清型和亚型,且新的亚型在不断出现,各型间互不交叉保护,目前我国规定强制免疫O型口蹄疫,部分地区则需同时免疫亚洲Ⅰ型。猪链球菌有C、D、E、L、R群,如果本地没有发生或受R群威胁,则可不必接种此疫苗,防止毒株扩散。  相似文献   
25.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供试钾细菌对江西 4种酸性土壤和陕南黄褐土中 K、P、Si、Fe、Mn、Zn等 6种元素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 :1接种钾细菌后 ,4种酸性土壤和陕南黄褐土中的速效 K、P、Si、Fe、Mn的平均生物释放量分别为 2 0 .4,6 9.8,10 0 .4,42 .6 ,15 .9和 40 .7,40 .5 ,5 2 5 .9,199.4,81.9m g/ kg,较不接菌对照增加 10 .6 %,80 .8%,37.4%,372 .0 %,10 9.2 %和 2 2 .7%,5 2 1.6 %,172 .8%,12 0 4.0 %,131.7%,中性黄褐土中各元素的释放量及增率均高于酸性土壤 ;2钾细菌能使 40 %酸性土样中的 Zn元素发生轻度活化 ,其余酸性及中性土样中的 Zn元素固定 ;3钾细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产酸 ,接菌后 4种酸性土壤培养液的 p H值平均降低 1.0单位 ,较对照降低14.8%,产酸可能是钾细菌活化养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6.
砚山县自引种小米辣以来,经过多年发展,现已逐步向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为做强做大小米辣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砚山县小米辣生产进行调查,分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总结取得的经验,提出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探索有效的机制效应;重视并做好科技服务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举办高产示范样板及高产攻关;完善辣椒产品加工及销售等对策。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下烤烟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为优化烟株群体结构、发挥密植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99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13 890(D1)、15 150(D2)、16 660(D3)、18 510(D4)株/hm2)对烤烟氮、磷、钾吸收利用、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烟叶产量以D3处理最高,平均达2 287.33kg/hm2,比对照(D1)处理增加13.04%,D2处理次之,比对照增加6.9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烟株养分吸收量持续增加,而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经济系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与烟叶产量变化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种植密度增加后每生产100kg烤烟的养分摄取量呈上升趋势,养分利用效率表现为持续降低;D2处理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比D3处理分别提高6.86%,15.14%和9.66%,较D4处理增幅达24.62%,33.57%和20.06%,其在平衡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关系上表现最佳。烟叶产量与旺长至现蕾和现蕾至开花期养分累积比率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其他阶段,与对照相比,D4处理这两个阶段养分累积比率显著降低。种植密度增加后,烟株单叶质量持续下降,对照处理平均单叶质量为9.30g,D2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D3、D4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9.56%和21.7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中、下部烟叶烟碱含量显著降低;烤烟氮碱比均以D2、D3处理最接近于1。【结论】烤烟移栽后按15 150~16 660株/hm2密植,能更好地发挥烟株群体密植效应,改善烟叶营养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而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表现。  相似文献   
28.
苗床添加EM菌肥对烟草幼苗生长及抗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苗床添加EM菌肥对烟草幼苗生长发育及抗逆酶活性的影响,以探索培育烟草壮苗的新措施。【方法】以红花大金元和云烟85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烟草育苗基质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EM菌肥(0(T0),5%(T1),10%(T2),15%(T3))对烟草幼苗根系形态及活力、生物量和抗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添加EM菌肥后云烟85幼苗总根长、平均直径、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及红花大金元总根长较对照均显著增加,随添加菌肥质量分数的增加,云烟85平均直径、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增幅不明显;不同径级根系总长表现为≤3mm细根增幅显著;EM菌肥显著提高幼苗根系活力,红花大金元以T2最强,平均达425.45μg/(g·h),增幅74.0%,T3、T1其次,而云烟85表现为T1T2T3T0。添加EM菌肥后,红花大金元幼苗总生物量以T2(881.1mg/株)最大,增幅57.5%,云烟85总生物量随菌肥质量分数的增大有增加趋势。添加EM菌肥后烟草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增强,T2各酶活均达最高或次高。不同烟草品种对EM菌肥的响应存在差异,EM菌肥处理后红花大金元根系活力、抗逆酶活性增幅均大于云烟85,尤以叶片抗逆酶活性的表现更为突出。【结论】育苗基质中添加质量分数10%的EM菌肥可显著提高红花大金元和云烟85幼苗根系活力,促进细根生长,增加幼苗干物质积累,增强幼苗抗逆性,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为了探明视觉因素对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e Chevrolat)成虫选择寄主颜色和寻偶行为的影响, 采用室内色卡选择和视频轨迹捕捉系统(EthoVision 3.1)自动记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云斑天牛成虫的视觉选择进行了研究。色卡选择试验表明, 在自然光下未交配雌虫对玄武石灰色(18.89%)、未交配雄虫对深黄色(14.44%)、已交配雌虫对绿松石绿(15.56%)的选择率最高; 在人造光下未交配雌虫对褐齐墩果色(16.11%)、未交配雄虫对深黄色(14.44%)、已交配雌虫对绿松石绿(14.44%)的选择率最高。行为仪分析结果表明, 当雌虫或雄虫被遮眼后, 相应的搜寻时间、距离、头部转动角度和仰起次数都显著增加( P<0.05)。研究结果为云斑天牛行为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哈尔滨太阳岛外滩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年5月对其进行了春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调查。此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0目12科34种。其中水生昆虫19种,占总物种数的55.88%;软体动物9种,占26.47%;环节动物4种,占11.76%;甲壳动物2种,占5.88%。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步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pedestre)、黄色多足摇蚊(Polypedilum flavum)和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研究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7.44±103.28ind/m2和229.61±517.29g/m2。3种生物指数的分析结果如下: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4.11±1.8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83±0.48,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1.35±0.66。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主要水体理化因子为磷酸盐和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典范对应分析和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表明与太阳岛外滩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组成和密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水体理化因子为酸碱度,而对生物量影响最大的为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