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奶牛疾病监控管理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奶牛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大多数奶牛场都缺乏有效的疾病监控管理体制,各种疾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发展,使得牛奶年产量不高。及时建立奶牛疾病监控系统,对疾病的及时发现、正确诊治、预防控制,提高牛场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算机的普及和管理信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随着动物医疗水平的提高,内窥镜在小动物诊疗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目前国内外应用于犬猫疾病方面的内窥镜主要有腹腔镜、胸腔镜、胃镜、肠镜、结肠镜及关节镜等.而在犬猫疾病中应用最多为腹腔镜和胃镜.下面介绍胃镜在犬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3.
随着我国奶牛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加大,奶牛普通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对我国奶牛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为了实现奶牛群发普通病监测标准化、诊疗智能化、预防控制系统化的理念,解决我国奶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兽医专家缺乏的问题,本文在系统地挖掘奶牛疾病专家临床经验与诊断思维的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专家系统理论及管理学方法应用到奶牛普通病信息管理和诊疗中,阐述了基于规则诊断推理技术的奶牛群发普通病远程智能诊疗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诊断系统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机制。该系统整合了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奶牛群发普通病诊断技术,为实现奶牛群发普通病的智能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价值。系统的结构主要由知识库、推理机制、人机交互界面和解释器等组成,将对奶牛群发普通病进行及时诊疗及预防,从而有效地控制普通病的发生,为我国奶牛群发普通病的群防群控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4.
95.
光照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明  董婧  付志璐  李玉龙 《水产科学》2012,31(4):211-215
研究了不同光照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及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显著。在光照度1200、800、400、0lx条件下,各组螅状体柄径生长与时间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0.003842x+0.345;y=0.003722x+0.313;y=0.004623x+0.317;y=0.006608x+0.303,经检验相关显著或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96.
石斛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斛叶片为材料,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石斛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探讨了石斛叶片蛋白的提取、蛋白定量以及双向电泳的一些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通过三氯乙酸(TCA)法提取、高压等电聚焦和两步平衡等方法可以获得稳定、清晰的双向电泳图谱,获得了可分辨蛋白质斑点数约613个。  相似文献   
97.
黄海北部辽宁沿岸对虾放流水域的IN和I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8年的6-8月对黄海北部辽宁沿岸中国对虾放流水域的IN、IP进行了调查,多数站位不同程度地超过一类、二类、三类海水标准,平均值在一类海水标准以上,总的趋势是河口附近和东部偏高。  相似文献   
98.
根据2018年6—8月在辽东湾对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后进行的4个航次的对比调查结果,定量分析了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数量,并根据三疣梭子蟹放流苗种数量和放流后捕捞产量调查数据,对辽东湾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开展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6月上中旬辽东湾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资源量较低,相对资源密度为2.80只/h;在6月下旬共放流苗种3 678.94万只,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三疣梭子蟹相对资源密度分别为16.60、2.20和13.33只/h。通过6月上中旬放流前本底调查和8月下旬放流后跟踪调查分析增殖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量的变化,通过内禀增长率来计算自然群体在放流前后的种群扩繁能力,计算出2018年辽东湾三疣梭子蟹放流后,放流群体所占比例为30.10%;同时采用世代分析法,分析出2018年三疣梭子蟹当年补充群体占比为94.54%。统计2018年秋汛期间三疣梭子蟹捕捞产量为1 890 t,增殖放流回捕产量538 t,回捕率9.36%,投入产出比为1∶12.02。通过扫海面积法估算三疣梭子蟹的资源量为2 056 t,接近于回捕调查的实际产量。建议可以适当加大辽东湾三疣梭子蟹的放流量,促进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资源修复和渔民增收。  相似文献   
99.
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每年春季在大型水母资源量初期调查工作中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1~2 cm)阶段较难区分的现象,通过实验室培养观察,首次对沙蜇和海蛰晚期碟状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总结了二者的主要差异:沙蜇的生殖腺下腔较饱满,腔内空间较大,而海蜇的腔内空间较小,每个腔内外两侧边缘弧度相近,腔与腔之间的距离较大。沙蜇的胃腔内垂直排列着两列胃丝,长胃丝分别由4个生殖腺下腔内向胃腔壁下方的中央口延伸,而海蜇的胃丝分别分布在4个生殖腺下腔内,胃腔内壁上没有或仅有少量的胃丝。当处于紧缩状态时,沙蜇的口腕呈倒圆锥形,小触指分布错综复杂,而海蜇的口腕呈圆柱形,小触指有序地收缩在口腕柱内。  相似文献   
100.
渤海中国对虾资源增殖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9年5~10月底的调查和统计资料,对在渤海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的分布、生长、资源量以及捕捞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6月中旬放流的中国对虾多集中在水深1~2m以内和河口附近的浅水区,到7月下旬,分布水深为5~18m,密集分布区在10~15m,之后一直生活在较深水域。6月中旬,中国对虾平均体重为2.5g;7月上、中旬,平均体重为7.0g;7月下旬,平均体重为20.0g;7月底、8月初,平均体重为27.0g;8月中旬,平均体重为36.0g;9月上旬,平均体重为41.0g。8月上、中旬渤海中国对虾的资源量为1 665t;10月下旬,生产捕捞后的资源量减少为137t。8月份中国对虾的资源分布以渤海湾最高,为129.9ind/haul.h,其次为莱州湾,为7.8ind/haul.h,再次是辽东湾,为0.3ind/haul.h,渤海中部最低,为0.05ind/haul.h。2009年渤海共放流中国对虾202641万尾,据初步统计估算,截止10月中旬共捕捞中国对虾2377t,总回捕率为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